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金融經濟專業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本文作者:蔣志華
溫州的金融綜合改革,既要注意發揮大銀行在支持大企業和網絡服務方面的優勢,同時要根據溫州民營經濟繁榮,中小企業眾多的特點,鼓勵大銀行進行金融組織形式創新,如積極設立為小微企業服務的小企業專業支行、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服務的科技專業支行、貸款公司等,延伸和拓展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領域,并從實際出發拓寬貸款主體、降低貸款門檻、簡化貸款流程、單獨核定信貸額度,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務。
根據當前的金融組織結構現狀,溫州在金融改革中尤其需要加快發展與實體經濟相適應的、與溫州企業生態相匹配的、為小微企業服務的小型金融機構,包括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這些小型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互相依存,共生共榮,契合度較高。發展小型金融機構一方面可以吸納大量的民間資本,推動民間融資陽光化;另一方可以促進金融市場競爭機制的完善,讓實體經濟直接受益,提高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要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村鎮銀行,鼓勵有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轉為村鎮銀行,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為小微企業和“三農”服務的“草根銀行”。溫州應在總結瑞安匯民資金互助社經驗基礎上擴大試點,先在各縣市區各試辦一個,然后在符合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同時要推廣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興辦資金互助社的做法,以解決資金季節性供求矛盾。大銀行與小微金融機構也應該加強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使小微金融機構成為大銀行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重要平臺。
正確處理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關系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不僅要拓寬間接融資的渠道,而且要努力開辟直接融資的通道,逐步提高企業直接融資占全部融資的比重,做到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正規金融融資和民間融資的有機結合,提升民間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的能力,實現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的有效對接。在間接融資中,要從實體經濟實際出發,綜合運用信貸、投資、債券、信托、租賃、保險等多種金融工具,提供形式多樣的信貸模式,如采用“銀行+保險”、“銀行+擔保”、“銀行+保險+財政補貼”、“銀行+信托+租賃”等多種融資工具相結合融資模式,形成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合力。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增加債券品種,通過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債券、集合票據、區域集優債等,以及積極爭取中小企業發行私募債試點,拓展企業直接融資的通道,使債券市場成為發展實體經濟新的動力源。
正確處理金融創新與增殖服務的關系
創新是金融業發展的動力,也是社會責任。溫州作為金融綜合改革的試驗區,應當在金融產品創新和金融服務創新方面為全省乃至全國作出示范,尤其要在完善專注于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產品創新體系方面創造經驗。必須明確,金融創新必須根植實體經濟,面向客戶,適應市場,以金融創新產生的社會、銀行的增殖和效果,以及創造出有利于企業增加收入、節省開支、提高服務效率為檢驗標準,堅決制止以創新為名搞“轉型收費”、“貸款搭售”、產品捆綁銷售等不正當做法,減輕企業負擔。當前小微企業不僅缺資金,更缺科技,金融機構加大支持小微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創新產品和服務,是企業轉型升級,做強實體經濟的當務之急。金融機構要針對種子型、創業型、擴展型、成熟型不同的小微科技型企業,采取針對性的融資模式、信貸產品、服務手段和抵質押方式,量身定做。要制定適合小微科技型企業特點的信貸管理辦法和管理制度,單獨客戶認定與授信評審,建立綠色通道,并單獨予以統計和考核。要創新符合小微科技型企業特點的抵(質)押擔保方式,積極探索以科技型企業的股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作為貸款的質押進行融資,探索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等,為企業融資提供方便。
通過對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配置的影響因素分析,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優先配置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是擴大融資規模,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落戶河南,提高儲蓄率,集中社會閑散資金。第二大力推動發展直接融資,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第三適度調整利率,達到有效阻止存款資金大量流失的效果。第四以財政資金為杠桿撬動金融資源,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第五提高金融服務水平,使金融資源更有針對性地配置實體經濟。
以擴大規模奠定優先配置的堅實基礎
融資規模的擴大,首先需要豐富完善金融機構體系,體系的健全,可以吸納省內外的金融資源,才能為河南實體經濟發展搭建良好的金融平臺。其次,通過提高儲蓄率,使更多的存款回流到正常的金融系統內,提高儲蓄投資轉化率及資本產出效率,使金融資源更有效向實體經濟配置。
1.完善多元化金融組織體系
完善多元化金融組織體系,拓寬和夯實河南省發展的金融平臺。河南現有的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金融組織體系,難以滿足中原崛起的金融需要,因此在積極發揮國有金融機構的主導作用,做大、做強地方金融機構的同時,必須加快建立健全多元化、功能互補的金融組織體系,構筑一個高效、穩固的金融平臺。具體來講:首先,適當放寬市場準入,出臺行業管理、工商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和鼓勵政策,爭取更多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到河南設立分支機構;加快引進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進入河南(例如,2011年東亞銀行鄭州分行和華夏銀行鄭州分行的獲準籌建)。其次,支持部分綜合實力較強的地方性城市商業銀行實現省內跨區域發展,同時按照市場原則實施聯合重組,逐步實現城市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發展和資本市場上市;積極籌備組建河南首家省級商業銀行,打造具有河南品牌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壯大助推河南崛起的金融支持力量。再次,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建設,繼續優化農村金融基層網點布局,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加快組建一批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銀行業機構。最后,立足暢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聯系渠道,發展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財務公司,豐富中部地區的金融機構種類、拓寬融資渠道,構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化融資平臺[1]。
2.提高儲蓄率、儲蓄投資轉化率及資本產出率
社會化大生產需要一定的規模才有效益,而規模經濟需要巨額資金的支持。提高儲蓄率[5]可以把社會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積少成多。2011年河南省的存款增長明顯減緩,企業資金形勢相對偏緊。高水平的儲蓄投資轉化率會使得投資者在利益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運用儲蓄投向資本市場,增加全社會的資本積累,從而向實體經濟優先配置。資本產出效率的提高,可以更迅速高效地調節資金的余缺,可以使得投資者獲得充分的信息來確定最有效的資產投資組合,從而使資本向優秀的企業和項目流動,加速財富的積累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摘要:信息化技術的影響無處不在,在金融經濟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有效提升金融經濟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對于提升金融企業的良好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以金融經濟管理中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為研究對象,提出具體的運用措施和創新價值。
關鍵詞:金融經濟管理;信息化應用;創新
為了更好地提升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擴大世界影響力,有效地將金融經濟與信息化技術充分融合發展是最有效的途徑和措施。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信息化技術的綜合運用,不但可以為金融經濟中的數據提供有效的管理,還可以創新解決當前金融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金融經濟管理中信息化的應用效果
1.1強化管理力度
金融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對于金融行業的整體發展來講至關重要。首先,在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使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利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對金融市場和金融企業的變化進行及時地了解,監控行業發展,掌握各種信息數據,分析市場變化對企業和金融經濟的影響,對各種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金融問題進行有效地預防,開發企業發展中重要、有利的資源,提升企業的良好發展,也促進金融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其次,在金融經濟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技術,在企業發展中遇到突發狀況、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可以為企業及時地尋找到故障發生的原因,并進行故障發生數據的分析和自我檢測,為故障排除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從而可以更有效地解決企業問題,減少故障造成的不良影響,控制其更大范圍的擴張,對金融經濟管理中開展有效地監管,推動管理水平的提升。
1.2強化資源配置
摘要:《貨幣金融學》是高校經濟類專業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必修課,是開啟學生金融學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以河南科技大學為例,以任課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從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銜接和時代性要求,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考核方式的完善等方面進行闡述,并對課程改革的效果給以總結。
關鍵詞:《貨幣金融學》;教學改革;河南科技大學
《貨幣金融學》是研究金融領域各要素及其基本關系與運行規律的基礎理論課程。通過系統地學習和掌握該門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學生可初步認識金融領域的基本問題,把握整體金融運作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探討我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經濟和金融現象。因此,該課程成為全國高校經濟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更是金融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貨幣金融學》課程在河南科技大學開設已十年有余,目前該門課程在我校經濟學院下設的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三個專業以及管理學院的會計學專業開設。經過多年的建設,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的完善、教學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近年來金融業的迅速發展和網絡資源的廣泛應用,在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手段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滯后。因此,改革和建設《貨幣金融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本文結合河南科技大學任課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心得,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貨幣金融學》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是學生掌握課程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保障,一門課程經過長期的建設,會形成較為完整的內容體系。這種固化的內容體系形式上很完美,但不能很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金融現實要求。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既要保持內容的完整性,又要與時俱進,體現教學內容的時代性。
(一)既保持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又考慮學時限制和體現時代性要求
長期以來,河南科技大學《貨幣金融學》采用的是上海財經大學戴國強教授主編的《貨幣金融學》教材,該教材內容體系完整,由五大塊構成:第一篇導論,主要包括四章內容:金融與經濟、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利息與利息率、金融體系與金融改革;第二篇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五章內容: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其他金融機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體系;第三篇金融市場,主要包括三章內容:金融市場與金融工具、金融創新與金融改革、金融市場理論的發展;第四篇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主要包括六章內容:貨幣需求、貨幣供給、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貨幣政策及傳導機制等;第五篇國際金融與經濟均衡,主要包括四章內容:國際收支、外匯與匯率制度、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開放經濟中的內外均衡與政策選擇。全書共有二十二章內容。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金融形勢,在河南科技大學的教學實踐中,在有限學時的約束下,不僅要保證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同時需要根據金融發展的現實情況,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內容。河南科技大學經過幾次的教學培養方案的調整,該課程的學時不斷壓縮,目前各專業該門課程均為40學時,如何保持教學內容完整性和時代性,是課程內容設置時需要認真研討的問題。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戴國強教授編著的教材為基礎,重點講授九章內容: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利息、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體系、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貨幣供給、通貨膨脹、貨幣政策。通過上述章節的講授,在有限學時內向學生傳授貨幣金融學最基本的理論和知識,形成完整的內容體系。同時,針對每章內容,在講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視金融實踐在其發展中的動態性,補充該領域最新的金融發展動向。例如,在貨幣形態部分中增加對“電子貨幣“和其他新型貨幣形態的介紹,引導學生了解和正確認識Q幣、比特幣等貨幣形態;在利率部分,除了講授基本的利率理論外,還增加我國利率體制改革的最新動態;在金融市場部分,除了介紹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基礎知識外,還結合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最新動向進行講授,例如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中的二板市場、三板市場、新三板市場等;在金融機構部分,除了介紹傳統的金融機構外,對近年來我國發展起來的新型金融機構(村鎮銀行、社區銀行、民營銀行、資金互助社等)給以補充;在講授商業銀行一章時,增加對巴塞爾協議Ⅲ的介紹,讓學生初步了解巴塞爾協議最新調整的背景、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摘要:本文針對金融專業學生社會實踐專業不對口問題,闡述了金融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指出了當前我國金融專業學生社會實踐主要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原因,給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金融專業;社會實踐;機會;路徑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2015年10月出臺的《教育部關于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也指出:高等教育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質化傾向嚴重,畢業生就業難和就業質量低的問題仍未有效緩解,生產服務一線緊缺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養結構和質量尚不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要求。事實也是如此。近年來,金融專業熱招,金融專業學生人數相對社會需求是趨向飽和的,但是在人才市場,企業招聘部門反映最多的還是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主要是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不夠,金融專業的學生需要加強社會實踐實習,才能在未來更好更快的上崗。
二、研究內容
本文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金融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闡述金融專業學生社會實踐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金融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路徑的建議。
三、金融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