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基礎護理培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1將案例分析應用到課堂學習中
傳統的基礎護理學課堂教學往往采取教師針對各項護理操作的內容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這樣“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給并不利于日后護生針對患者具體情況,根據自己的理論實踐知識獨立思考作出決策能力的培養。案例分析可有兩種方法:(1)教師根據當堂教學內容事先設計好案例,課前提出案例指明授課的重點、難點內容,激發護生學習的興趣。然后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最后針對案例作出分析。(2)課程講授完畢可提出與本節課之前教授內容相結合的較為復雜的案例,啟發護生根據所掌握的理論知識,獨立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3]。例如:患者,男,63歲,行胃大部切除術,術后8小時未排尿并且下腹部膨隆,同時患者突發呼吸困難、紫紺伴血氧飽和度下降。此時,作為護士判斷病人發生了什么情況?需要采取哪些護理措施?如何采???此案例結合了尿潴留和氣管切開的基礎護理內容。針對案例可將護生分組,進行小組討論分析。教師要鼓勵護生充分參與,踴躍發言,互相討論,互相啟發,尤其注意調動性格內向的同學積極思考并發言。護生的討論發言可以不設定統一刻板的答案,但教師要注意把握討論方向和進程,最后引導護生進行總結,得出結論作出決策判斷。
2在護理操作實踐課上開展角色扮演活動
護理操作技術的實踐是整個基礎護理學課程學習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只有護生掌握了基礎護理操作技術才能為在臨床一線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護理學這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基礎護理操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很多護理院校進行課程改革,逐漸加大實踐課時在基護總課時量中的比例。但是傳統的護理操作實驗課中教師往往只是進行某一項護理操作的示范教學,然后讓護生分組進行練習。護生形成的也是單個獨立護理操作的印象,但是在臨床中對病人進行護理是一個整體的過程。當護生進入臨床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時,迅速做出臨床決策的能力必然受到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在護生掌握護理操作的基礎上進行模擬臨床情境的綜合性強化訓練。教師的示教也不再是單純的講述和演示操作的過程,而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教學,盡量模擬臨床情境。例如在進行“靜脈輸液法”的教學時,操作演示環節中由一名護生扮演病人,教師儀表規范,攜用物來到病人身邊時要親切的問候病人同時注意核對病人信息。操作時手法輕柔,態度溫和,充分顯示護士對病人的關心。操作部位的選擇及進針手法等重點、難點問題著重進行教授。操作完畢,囑咐病人相關注意事項。這些與患者交流的部分看似簡單,但卻能給護生形成比較直觀、盡量貼近臨床情景的印象。在護生掌握護理操作后可結合以往所學并根據臨床病例進行綜合性強化訓練。例如:患者,女,28歲,上呼吸道感染來院,醫囑生理鹽水250mL,頭孢噻肟鈉1g靜脈滴注,藥敏試驗。讓護生分別扮演醫生、護士、患者、患者家屬等,從接診病人、開醫囑、皮試液的配置、藥敏試驗、靜脈輸液等一系列操作完整進行。護生在這樣的綜合實驗中有接近臨床的操作體驗,形成較為完整的臨床工作思路,同時角色扮演也有利于促進護生增進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的能力。有學者報道,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護士之間增進了解,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感,對于更好的發揮護士的臨床決策能力有促進作用[4]。
3注意加強訓練護生的護理文件書寫的能力
護理文件的記錄是護士在每天的臨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件書寫也是體現臨床決策能力的方面之一。但是,目前由于過多的重視課程的學習內容,護生大多缺少護理文件書寫以及相關的資料收集、綜合分析的能力的鍛煉和培養[5]。有研究表明,護理學校對于文件書寫的基礎教育不夠重視,有些護生在校時甚至完全沒有學習過相關方面的基礎知識,以至于護生進入臨床實習時面對護理文件的記錄工作束手無策,更甚有的連簡單的醫囑也無法讀懂[6]。目前護理醫療文件記錄的內容尚沒有獨立教材,只是作為章節內容呈現在《基礎護理學》中。如何讓護生在課堂掌握這部分內容并能應用是有利于護生臨床決策能力的培養的。首先,要讓護生了解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重要性,尤其強調醫療文件的法律效應。使護生從一開始就要明確文件上每一筆記錄,每一個符號都附有法律責任。除了課堂知識的講授課可對護生增加實踐的訓練,盡量能夠使護生體驗實際臨床中的護理文件的記錄的生成以及如何準確及時的書寫。例如,患者的一般資料收集。筆者根據臨床實例資料,指導護生分別模擬扮演病人、護士,在護患交流中自然而然的進行護理病歷資料的收集,并按照正規記錄方式進行護理文件填寫。在實訓中,護生記錄填寫護理文件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臨床決策能力受多種因素影響,護理教育對護士決策能力的培養得到廣泛肯定。筆者基于先行研究對如何在基礎護理學的教學中培養護生的臨床決策能力做了初步探討。由于臨床決策能力的培養復雜且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系統、全面的教育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國外研究表明,高度仿真醫學模擬教學、計算機模擬技術、計算機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等都有助于培養新護士或護生的臨床決策能力,在我國還需要大量的研究支持,找出一條真正適合我國提高護生決策能力的護理教育之路。
摘要:[目的]評價規范化培訓在口腔??菩氯肼氉o士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醫院2017年新入職護士作為研究對象,護理部統一出試題,試卷涵蓋所要掌握的6項基礎知識,在集中2d崗前培訓后進行測試,經過3個月的臨床學習帶教后再次采用同一試卷進行測試,培訓前后對6項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比較。[結果]規范化培訓后新入職護士在6項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均優于培訓前(P<0.05)。[結論]通過對口腔??菩氯肼氉o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可提高護士對口腔??浦R的掌握度,從而提高其臨床實踐能力。
關鍵詞:口腔???新入職護士;培訓
目前我國的口腔醫學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且與國際口腔醫學接軌,對口腔護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1]??谇会t院專業性突出,而護士均畢業于普通護理院校,在校期間所學口腔專業知識甚少,口腔??浦R普遍缺乏[2],臨床適應能力緩慢。因此規范化的護理培訓有利于臨床工作的開展。我院逐漸摸索出適合口腔專科特色的護理培訓方法,并取得顯著效果?,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新入職護士29人為培訓對象。29人均為護理本科,女生28人,男生1人,年齡20~26(23.03±1.06)歲,均無口腔護理工作實習經歷。
1.2方法
1對象
自2009年7月—2018年12月共有46名新入職護士完成規范化培訓。46名護士全部為女性,平均年齡(29.50±2.04)歲。學歷:碩士研究生1名(2.17%),本科25名(54.35%),專科20名(43.48%)。平均輪轉時間(34.39±3.38)個月。
2方法
2.1培訓目標
通過規范化培訓,使新入職護士能夠全面掌握口腔基本診療護理技術和臨床工作方法,培養臨床思維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能力,從而能夠更快勝任口腔護理工作,更好的服務醫生、服務患者。
2.2培訓模式
“口腔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項目按照“理論與操作并重、培訓與考核并重、組織與監督并重”模式開展:采取理論學習加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全面學習口腔醫學及護理理論知識,并在3年內完成牙體牙髓病科、口腔修復科、口腔頜面外科、口腔正畸科、兒童口腔科、牙周病科6個口腔專業的臨床實踐,順利通過考核后,取得“口腔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
摘要:目的:探究心內科實施心內專業護士核心能力訓練對提升護士核心能力的作用效果和意義。方法:選取醫院心內科護士14名,從2017年2~10月進行各層級護士核心能力培訓,比較培訓前后理論、綜合技能成績和護理人員自評滿意情況。結果:實施核心能力培訓后心內科護士核心能力較訓練前明顯提高(P<0.05);實施核心能力培訓后心內科護士自評滿意度較訓練前明顯提高(P<0.05)。結論:在心內科對各層級護士進行核心能力培訓,有利于提高心內科室護士整體素質,對提高護士技能有積極作用,能夠更好提高心內科護士核心能力水平。
關鍵詞:心內科;護士;核心能力;培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10月在我院心內科護理工作人員14名,年齡20~36歲,7年及以下工齡7名,7年以上的7名;??茖W歷5名,本科學歷9名;中級職稱2名,初級職稱6名,護士6名。實施為期9個月的心內科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訓。
1.2方法
根據各級護士的職稱、崗位及權限制定分層級的核心能力培訓計劃,核心能力培訓由理論和技能操作兩部分構成,其中基礎理論知識采用自主學習和集中學習兩種方式,臨床實踐技能操作以臨床帶教的形式進行,護理工作人員完成崗位工作理論和實踐學時后進行考核和自評滿意度調查。
摘要:目的了解對護士進行崗前規范化培訓用輪轉培訓手段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至2018年準備上崗護士群體作為分析對象,2017年開始應用輪轉培訓進行崗前規范化培訓,從2017年前隨機抽取常規培訓護士30例設為對照組,從2017年后隨機抽取輪轉培訓護士30例設為觀察組。通過對兩組護士資料統計,對比分析歸納輪轉培訓方式對護士崗前規范化培訓的價值。結果在培訓結束后進行專業考核,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和應變能力,觀察組護士考核所得成績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調查問卷了解護士對培訓方式的評價,觀察組護士各項目評價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護士崗前規范化培訓過程中,應用輪轉培訓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培訓效果,對醫院的健康發展有突出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轉輪培訓;護士;崗前規范化培訓;應用效果
0引言
傳統崗前規范化培訓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醫療發展步伐,鑒于此本院近年來在自身實際基礎上結合先進培訓模式,采取輪轉培訓手段,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至2018年準備上崗護士群體作為分析對象,2017年前隨機抽取常規培訓護士30例設為對照組,從2017年后隨機抽取輪轉培訓護士30例設為觀察組。護士均為女性;年齡在23~25歲,平均(24.2±0.7)歲。學歷情況如下:中專有20例,大專有23例,本科或以上有17例。組間相關基線數據在統計學軟件處理下提示無意義(P>0.05),可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