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集成電路設計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0引言
高校專業及課程的設置應該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才能更好地發揮學校的功能,源源不斷地為相關產業輸送所需的人才,推動社會快速地發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指出:“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大集成電路相關專業及課程的改革力度,以滿足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需求。
1集成電路設計相關教學的重要性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幾乎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甚至很多高技術電子產品也都可以自主研發。但是事實上,由于我們自己不能自主設計制造作為核心技術的集成電路,必須從國外購買,所以一方面給我們的國防、關鍵基礎行業等增加了不可預知的風險,另一方面也使我們相關產業的公司利潤極低,極大地制約了其發展。客觀地講,我國在集成電路技術研究方面的起步不算太晚,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前期進展緩慢,相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卻抓住契機飛速發展,因此導致我們與這些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1999年從德國學成歸來的王志功教授起草了《關于國家設立集成電路設計人才培養專項基金,開展中國芯片工程的建議》,呈送給中央相關部委,得到了李嵐清副總理等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進而制定了正確的發展戰略,從而使我國在集成電路領域掀起一輪研究熱潮。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積累,我國集成電路相關的產業鏈逐漸完善,且培養了大批具有相關知識背景的高素質人才。隨后,國家也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不失時機地給以引導培育。《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重要文件中強調了要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尤其,在2014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并隨后設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高校肩負著為社會輸送所需的高素質人才的使命,因此為了配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大戰略,高校應該及時了解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求變化,不斷審查、完善、革新集成電路相關的課程及教學。
2集成電路設計相關課程配置的協調性
無生產線設計模式稱為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的基本模式,更具體地講,當前集成電路產業主要分為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相應地,高校就應該設立相應的專業方向及課程,使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以便于畢業后能夠勝任相關領域的工作。然而,作為一個大學生來講,由于大學期間課程學時有限,不可能僅僅通過課堂的學習掌握所有知識,所以應該有針對性地、系統地協調相關課程的學期安排及課程類型安排,一方面要保證每一方向課程體系的完整連貫性,另一方面又能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選修其它的相關方向的課程。比如,大一可以安排認知實習或相關課程,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對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及技術鏈有一個宏觀的系統認識,也利于學生有目的性地選擇感興趣的、想深入學習研究的專業方向及其所需的相應課程;大二、大三則應該安排一些專業基礎課及專業選修課,一方面要考慮到覆蓋面、保證每個方向的課程完整性,另一方面要確保課程安排的順序正確,課程類型合適;大四可以安排方向性更強的專業限選課及畢業設計。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又是密不可分的,王志功教授認為一個合格的集成電路設計人員應該具備系統、電路、器件、工藝及工具幾個方面的知識。下面我們主要從具有代表性的集成電路設計角度來討論。具體到特定高校,特別是集成電路相關專業開設時間不長的高校,由于學科及課程設置的歷史原因以及集成電路相關師資力量、實驗環境建設需要時間周期較長,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地開設所有相關的課程。通常,傳統通信系統專業比較強的院系課程會偏重系統、電路以及工具等,而傳統微電子專業比較強的院系則課程會更偏重工藝、器件、電路及工具等。總而言之,電路及其設計工具是集成電路設計的核心知識,因此我們也將以其為核心來討論,兼顧一下其它相關的課程。
3集成電路設計相關教學的實施建議
【摘要】集成電路在設計應用過程中呈現出性能穩定、體積小、可靠性強等優勢特點,且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通訊設備、電視機、遙控等領域中,但傳統集成電路設計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發展需求,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打造良好的工藝發展空間,應注重對集成電路設計進行優化處理,即融入IP重用設計技術等,改造集成電路設計路徑,達到最佳的產品研發狀態。本文從當前集成電路設計方法分析入手,并詳細闡述了IP設計技術在集成電路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集成電路;設計方法;IP技術
基于CMOS工藝發展背景下,CMOS集成電路得到了廣泛應用,即到目前為止,仍有95%集成電路融入了CMOS工藝技術,但基于64kb動態存儲器的發展,集成電路微小化設計逐漸引起了人們關注。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迎合集成電路時代的發展,應注重在當前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從微電路、芯片等角度入手,對集成電路進行改善與優化,且突出小型化設計優勢。以下就是對集成電路設計與IP設計技術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當前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發展提供參考。
1當前集成電路設計方法
1.1全定制設計方法
集成電路,即通過光刻、擴散、氧化等作業方法,將半導體、電阻、電容、電感等元器件集中于一塊小硅片,置入管殼內,應用于網絡通信、計算機、電子技術等領域中。而在集成電路設計過程中,為了營造良好的電路設計空間,應注重強調對全定制設計方法的應用,即在集成電路實踐設計環節開展過程中通過版圖編輯工具,對半導體元器件圖形、尺寸、連線、位置等各個設計環節進行把控,最終通過版圖布局、布線等,達到元器件組合、優化目的。同時,在元器件電路參數優化過程中,為了滿足小型化集成電路應用需求,應遵從“自由格式”版圖設計原則,且以緊湊的設計方法,對每個元器件所連導線進行布局,就此將芯片尺寸控制到最小狀態下。例如,隨機邏輯網絡在設計過程中,為了提高網絡運行速度,即采取全定制集成電路設計方法,滿足了網絡平臺運行需求。但由于全定制設計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設計周期較長,為此,應注重對其的合理化應用。
1.2半定制設計方法
1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剖析
2001年我國新增“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本科專業,2003年至2009年,我國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分三批設立了20個大學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加上原有的“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目前,國內已有近百所高校開設了微電子相關專業和實訓基地,由此可見,國家對集成電路行業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在新形勢下,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重理論輕實踐”、“重教授輕自學輕互動”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已不再適用。因此,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方式,改革集成電路設計類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重理論、輕實踐”方面,可從課程教學學時安排上略見一斑。例如:某高校“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總學時為80,其中理論為64學時,實驗為16學時,理論與實驗學時比高達4∶1。由于受學時限制,實驗內容很難全面覆蓋模擬集成電路的典型結構,且實驗所涉及的電路結構、器件尺寸和參數只能由授課教師直接給出,學生在有限的實驗學時內僅完成電路的仿真驗證工作。由于缺失了根據所學理論動手設計電路結構,計算器件尺寸,以及通過仿真迭代優化設計等環節,使得眾多應屆畢業生走出校園后普遍不具備直接參與集成電路設計的能力。“重教授、輕自學、輕互動”的傳統教學方式也備受詬病。課堂上,授課教師過多地關注知識的傳授,忽略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導致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無趣。
2集成電路設計類課程體系改革探索和教學模式的改進
2014年“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被列入我校卓越課程的建設項目,以此為契機,卓越課程建設小組對集成電路設計類課程進行了探索性的“多維一體”的教學改革,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項目學習、課外實訓等方式,營造開放、協作、自主的學習氛圍和批判性的學習環境。
2.1新型集成電路設計課程體系探索
由于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造成了學生“學而不精”局面,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快速適應企業的需求,往往企業還需追加6~12個月的實訓,學生才能逐漸掌握專業技能,適應工作崗位。因此,本卓越課程建設小組試圖根據差異化的人才培養目標,探索新型集成電路設計類課程體系,重新規劃課程體系,突出課程的差異化設置。集成電路設計類課程的差異化,即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開設不同的專業課程。比如,一些班級側重培養集成電路前端設計的高端人才,其開設的集成電路設計類課程包括數字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系統與芯片設計、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射頻電路基礎、硬件描述語言與FPGA設計、集成電路EDA技術、集成電路工藝原理等;另外的幾個班級,則側重于集成電路后端設計的高端人才培養,其開設的集成電路設計類課程包括數字集成電路設計、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版圖設計技術、集成電路工藝原理、集成電路CAD、集成電路封裝與集成電路測試等。在多元化的培養模式中,加入實訓環節,為期一年,設置在第七、八學期。學生可自由選擇,或留在學校參與教師團隊的項目進行實訓,或進入企業實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
2.2理論課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進
一、完善課程設置
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的關鍵。2009年,黑龍江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制定了該專業的課程體系,經過這幾年教學工作的開展與施行,發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于是在2014年黑龍江大學開展的教學計劃及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中進行了再次的改進和完善。首先,在課程設置與課時安排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部分課程調整其所開設的學期及課時安排,不同課程中內容重疊的章節或相關性較大的部分可進行適當刪減或融合。如:在原來的課程設置中,“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與“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分別設置在教學第六學期和第七學期。由于“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中是以門級電路設計為基礎,所以學生在未進行模擬集成電路課程的講授前,對于各種元器件的基本結構、特性、工作原理、基本參數、工藝和版圖等這些基礎知識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對門級電路的整體設計分析難以理解和掌握,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及教學效果;而若在“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中添加入相關知識,與“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中本應有的器件、工藝和版圖的相關內容又會出現重疊。在調整后的課程設置中,先開設了“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課程,將器件、工藝和版圖的基礎知識首先進行講授,令學生對于各器件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及特性能夠熟悉了解;在隨后“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的學習中,對于應用各器件進行電路構建時會更加得心應手,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避免了內容重復講授的問題。此外,這樣的課程設置安排,將有利于本科生在“大學生集成電路設計大賽”的參與和競爭,避免因學期課程的設置問題,導致學生還未深入地接觸學習相關的理論課程及實驗課程,從而出現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實踐操作不熟練等種種情況,致使影響到參賽過程的發揮。調整課程安排后,本科生通過秋季學期中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操作能力的鍛煉,在參與春季大賽時能夠確保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具有較充足的參賽準備,通過團隊合作較好地完成大賽的各項環節,贏取良好賽果,為學校、學院及個人爭得榮譽,收獲寶貴的參賽經驗。其次,適當降低理論課難度,將教學重點放在掌握集成電路設計及分析方法上,而不是讓復雜煩瑣的公式推導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集成電路設計的方法和流程。第三,在選擇優秀國內外教材進行教學的同時,從科研前沿、新興產品及技術、行業需求等方面提取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時了解前沿動態,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變革教學理念與模式
CDIO(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理念,是目前國內外各高校開始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將工程創新教育結合課程教學模式,旨在緩解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沖突[4]。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黑龍江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的“數模混合集成電路設計”課程,基于“逐次逼近型模數轉換器(SARADC)”的課題項目開展教學內容,將各個獨立分散的模擬或數字電路模塊的設計進行有機串聯,使之成為具有連貫性的課題實踐內容。在教學周期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令學生“做中學”,讓學生有目的地將理論切實應用于實踐中,完成“構思、設計、實踐和驗證”的整體流程,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集成電路全定制方案的具體實施方法及設計操作流程。同時,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團隊合作,在組內或組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中,相互促進提高,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團隊工作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并可以通過對新結構、新想法進行不同程度獎勵加分的形式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力。此外,該門課程的考核形式也不同,不是通過以往的試卷筆試形式來確定學生得分,而是以畢業論文的撰寫要求,令每一組提供一份完整翔實的數據報告,鍛煉學生撰寫論文、數據整理的能力,為接下來學期中的畢業設計打下一定的基礎。而對于教師的要求,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青年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和素質。可通過參加研討會、專業講座、企業實習、項目合作等途徑分享和學習實踐經驗,同時還應定期邀請校外專家或專業工程師進行集成電路方面的專業座談、學術交流、技術培訓等,進行教學及實踐的指導。
三、加強EDA實踐教學
首先,根據企業的技術需求,引進目前使用的主流EDA工具軟件,讓學生在就業前就可以熟練掌握應用,將工程實際和實驗教學緊密聯系,積累經驗的同時增加學生就業及繼續深造的機會,為今后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2009—2015年,黑龍江大學先后引進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平臺Xilinx和FPGA實驗箱、華大九天開發的全定制集成電路EDA設計工具Aether以及Synopsys公司的EDA設計工具等,最大可能地滿足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而面對目前學生人數眾多但實驗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情況,如果可以借助黑龍江大學的校園網進行網絡集成電路設計平臺的搭建,實現遠程登錄,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的需要[5]。其次,根據企業崗位的需求可合理安排EDA實踐教學內容,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學時。如通過運算放大器、差分放大器、采樣電路、比較器電路、DAC、邏輯門電路、有限狀態機、分頻器、數顯鍵盤控制等各種類型電路模塊的設計和仿真分析,令學生掌握數字、模擬、數模混合集成電路的設計方法及流程,在了解企業對于數字、模擬、數模混合集成電路設計以及版圖設計等崗位要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模塊課程的學習與實踐操作的鍛煉,使學生對于相關的EDA實踐內容真正融會貫通,為今后就業做好充足的準備。第三,根據集成電路設計本科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各應用軟件為基礎,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方法,選取結合于理論課程內容的實例,制定和編寫相應內容的實驗課件及操作流程手冊,如黑龍江大學的“CMO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和“數字集成電路設計”課程,都已制定了比較詳盡的實踐手冊及實驗內容課件;通過網絡平臺,使學生能夠更加方便地分享教學資源并充分利用資源隨時隨地地學習。
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摘要:以集成電路設計課程為依托,針對微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挖掘與專業核心課程關聯的內容,學習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在課程內容中引入相關的企業案例。
關鍵詞:集成電路設計;育人案例;效果評價
引言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我國當今著力發展的戰略支柱產業,對于我國微電子行業的發展和創新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中興事件、華為事件、中美貿易戰等威脅到我國科技發展的眾多事件的發酵,國人也逐漸提高了對集成電路產業的關注度。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積極拼搏、努力奮斗的職業使命。
1教學設計的背景
我校自微電子技術專業開設以來,集成電路設計課程就應運而生,前后經歷了示范校建設、骨干院校建設、診斷改進等一系列的課程建設和改革,有著較深的育人理念和知識沉淀。作為一所高職院校本門課程的德育目標就是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能滿足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軍工特質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中探索新的育人培養模式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的。
2教學設計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