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護理專業基礎知識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作為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護理專業學生,必須有扎實的護理操作技術,而護理操作技術的運用必須建立在正常人體解剖學基礎之上。掌握好人體解剖學,奠定扎實的形態學基礎,對學習后續課程起到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護理解剖學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護理專業的特點和發展。因此,應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立足護理專業特點,結合臨床實際應用,革新教學內容,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適應現代職業護理特點和發展的解剖學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1護理解剖學教學現狀
1.1教學模式滯后
我國的護理教育是在臨床醫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大多沿襲臨床醫學專業的模式,其解剖學教學也不例外,基本采取“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學生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能夠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但是學生對接受的信息很難真正地理解,培養的基本上是單一化、模式化的人格,不利于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現代護理專業需要的是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護理人才,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需求。
1.2教材、教學內容專業性不強
雖然護理教育發展迅速,但適用于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的教材一直滯后,教材基本上采用醫學專業解剖教材的縮板。雖然編寫了護理專業的解剖學教材,但根本上沒有擺脫臨床專業解剖學教材模式,只是在章節上有所增減或位置調整,教學仍然采取以系統解剖教學為主,局部解剖教學為輔,系統內容多而全,教材內容針對性不強,不能緊密結合和充分反映護理專業特點和需要,導致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脫節。
1.3教學師資缺乏專業特點
[摘要]中職教育改革的深入對中職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職護理教育實踐中,許多因素對中職護理教育產生阻礙影響。主要從行動導向教學理念視角著手,分析其內涵,闡述中職護理教育的現狀并提出該教學理念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理念;中職護理教育;應用
對于護理教育專業,學校要增強教育成效,應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能夠促進中職護理教育形式的轉變,使教育活動更具有與時俱進性,有利于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同時推動中職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概述
行動導向是德國提倡的新型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方法,更是推動德國職業教育界改革進程的重要內容。基于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中應為學生營造與學生未來工作實際相一致的環境氛圍,并在行動導向的引導下,確定學生的學習任務、目標等,以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實現教與學的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手、腦并用,掌握護理基礎知識,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水平,為未來就業奠定基礎。
二、中職護理教育的現狀
在中職護理教育中,其教育現狀令人堪憂,主要表現在:首先,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較差,對學習缺乏足夠興趣。所以,在中職護理專業技能的學習中,未能全身心投入,或者不能掌握有效學習方式,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其次,學生缺乏足夠的求知欲。只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然而,在中職護理教育中,課堂教學以基礎知識傳授為主,且課堂教學十分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1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學時分配問題
任何一次課程改革,都存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即各學科教師都認為自己擔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學時,造成各個學科課時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現代化的新型課程體系,如何科學合理分配學時,應作為一條重要原則。按照每門學科對人才培養目標所起的獨特作用,來合理的進行學時分配。我校三年制專科護理專業的基礎醫學課程占總學時的21.1%,對于學時的分配,是基礎醫學教學中最有爭議的一個問題。學科不同的教師他們的觀點不一樣。基礎醫學的教師認為應增加基礎醫學學時。護理專業的臨床醫學教師認為應維持現狀。但是我校受調查66%的06級學生(121人)認為基礎醫學學時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學生(在職醫院護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認為:基礎醫學課程內容太多,難學而意義不大。
2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使用教材的問題
護理專業在過去使用的是“供醫學、護理、口腔等專業使用”字樣的書籍,目前選擇的教材范圍縮小,但護理專業開設的7門課程中5門基礎醫學課程選用的教科書是供臨床醫學專業使用的。護理學需要改編現有的基礎醫學教材,使其更適用于護理專業,以避免醫學模式阻礙護理專業的發展。我校已意識到了沒有護理專業的基礎醫學教材所出現的問題,于是發現一些較大的書店的醫學專柜,都有各式各樣的供護理專業使用的基礎醫學書籍,但真的選用時還得謹慎抉擇。因此,目前還沒有做出新的行動。
3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教師的問題
我校護理教育的基礎醫學老師幾乎都受過醫學教育,他們既教授護理專業的學生也教授其他醫學專業的學生,甚至不同專業在同一課堂講課,我們了解到只有協和醫學院和復旦大學等少數學校的護理學院才有專門給護理學生上基礎醫學課的教師。雖然絕大多數教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具有深厚的知識功底,但是將護理專業學生基礎醫學知識與護理實踐相聯系差距較大,使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相脫節。
4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的其他問題
摘要:鑒于國內高等護理教育人體解剖學教學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將傳統的《人體解剖學》和《護理應用解剖學》教材融為一體,編寫思想創新、教材內容創新和教材形式創新的《護理解剖學》教材,切實體現《護理解剖學》創新教材的專業性,體現高等護理教育特色。
關鍵詞:護理教育;護理解剖學;創新教材
近年來護理教育發展迅速,護理教育研究也日漸深入,高等護理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構建適應護理專業崗位特點,符合護理專業知識結構需要,符合高等護理教育特色的教學體系,進而形成獨立的高等護理教育體系,已成為當前高等護理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而加強教材改革與建設直接關系到高等護理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培養目標的實現,現已成為高等護理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因此,如何建設體現高等護理教育特色和目標要求的教材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1《護理解剖學》教材編寫的必要性
《人體解剖學》是高等護理教育護理專業學生最先接觸的、必修的醫學基礎課程。該課程為學習后續的專業課程和職業技能,進而提高全面素質,增強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堅實基礎。但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缺少護理專業的專用教材,且其內容遠遠滿足不了護理專業的需求,未能體現高等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現有供本科護理專業用的人體解剖學教材與供其他專業用的教材并無明顯差別,如國內大多數高等護理教育使用的人體解剖學教材,仍與臨床專業共用由柏樹令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統解剖學》教材;如國內部分高等護理教育使用針對護理專業編寫的《人體解剖學》教材,打破了長期沿用的臨床專業人體解剖學教材編寫模式,但大多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其內容的選取側重學科內容的完整性,堅守基礎課程的定位;如國內部分高等護理教育使用《人體結構學》教材,把人體解剖學、組織學和胚胎學內容融合為一體,但90%以上護理學院本科生的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屬于兩門課程,分別由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教研室和組織胚胎學教研室承擔,教學與考核存在較多問題,無法實現真正的融合。近年來高等護理教育人體解剖教學借鑒醫療專業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形式,部分高校將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分為系統解剖學和護理應用解剖學兩門課程分別開設。實踐已證明這種培養模式對高等護理教育護理專業的學生是切實可行的。不但提高護理專業教學質量和學生臨床操作技能,而且也為高等護理教育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提供實踐依據。鑒于國內高等護理教育本科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結合近年來鄭州大學護理學院本科護理解剖學教學經驗,改革傳統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將傳統的《人體解剖學》和近幾年我們開發的《護理應用解剖學》教材[1]融為一體,編寫適合本科護理教育的《護理解剖學》創新教材勢在必行。
2《護理解剖學》創新教材編寫思路
人體解剖學基礎知識是為學生以后臨床護理服務,但臨床上到底需求哪些內容?如何根據護理職業崗位需要重組《護理解剖學》教學內容?真正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融為一體;如何確定教材結構、教材形式以及編寫思想上的創新點?特別是教材編寫思想上的創新;如何將最新的高等護理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運用于《護理解剖學》教材的編寫中?首先,根據臨床護理工作調查發現,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各級護理工作統計中急危重癥監護病人顯著上升;隨著介入治療的大量開展深靜脈穿刺和動脈穿刺急劇增加,術后導管護理大量增加;尤其隨著護理學科的飛速發展,專科護理操作如心內注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淚道沖洗等逐漸增多。其次,分析以上述臨床護理工作調查結果設計座談提綱,組織高年級學生、臨床護理專家召開座談會,主題貼近護理崗位來確定編寫重點內容。如為提高學生護理操作的準確定位編寫教材突出全身體表標志內容;為提高學生護理操作的準確性和成功率編寫教材突出表淺血管神經體表投影;為提高學生防范失誤的能力編寫教材突出與各種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定位、操作技術控制的解剖學知識。最后,結合對國內外高等護理教育人體解剖學教研相關文獻檢索分析,最終確定編寫思想、教材內容和教材形式的創新,形成詳實的文字材料并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最后通過課堂實踐,將學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用于教材內容的調整上,以編寫出既能夠體現高等護理教育特色又能兼顧終身教育的高等學校《護理解剖學》創新教材。
【摘要】護理專業學生教育發展的本質特性,促使了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進一步發展。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方式,應從轉變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培養理念開始,建立一套適合護理學專業學生教育的課程體系,加強對護理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構建良好護理育人環境氛圍,從多方面培養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如開展臨床護理實踐教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等活動,使護理學專業知識和人文素養培養有機融合。
【關鍵詞】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問題;發展路徑
一、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內涵
護理學是醫學專業中一門獨立學科,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知識為基礎框架,研究促進人類健康維護、恢復護理理論、技能及發展規律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性科學。[1]護理學專業學生應具備人文社會學知識、醫學知識、預防知識、保健知識及護理學等理論知識和技能,是護理專業領域內有能力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學、預防保健及護理科研工作的高級護理專門人才。護理學專業從創立之初,人文關懷氛圍就相對濃厚,隨著社會發展及醫學進步,受我國教育模式和體制影響,人文關懷氛圍在臨床護理工作實踐中被逐步減弱,重護理技術輕護理人文素養培養在臨床實踐工作中較為突出。護理學專業不僅是一門自然科學,其學科本身也具有護理人文屬性特質,即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二者相互統一學科。通過對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內涵理解,多數醫學院校深度研究分析了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整體現狀,對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中存在的常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其中包含了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體系框架單一化,護理專業職業觀、道德觀念相對淡化,護理專業學生文化素養綜合水平相對欠佳,人文知識掌握較差和缺乏人文關懷服務等問題,因此,加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培養,有利于推進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教育培養向更深層次發展。[2-3]
二、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醫學院校在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定問題。
1.教學管理體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