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宏觀經濟主要研究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數學作為一種工具在宏觀經濟學研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宏觀經濟學是否應該“數學化”一直以來在學界沒有一致看法。宏觀經濟學是關于“人的行為”的學問,是社會科學的分支,岡此,宏觀經濟學不應該被完全的數學化,數學只是宏觀經濟學研究借用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通過回顧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發展歷程,分析經濟學者關于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爭論,對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探究如何正確看待宏觀經濟學的數學化,為宏觀經濟學未來發展提供可選方向。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數學化;均衡分析;動態分析
一、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起因和表現
數學化是對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歷程總體上的認知,數學被引入宏觀經濟學的研究雖然有著漫長的歷史,但隨著時代和發展階段的不同,數學在宏觀經濟學中的地位也大有不同。現在的宏觀經濟學數學化主要表現在研究過程已經沒有使用純語言的表達和分析,往往都是借助復雜的數學語言和模型進行分析。
(一)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起因
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通常把凱恩斯在1936年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作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的標志,30年代的經濟危機又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的現實要求,而經濟學本身的發展也為宏觀經濟學發展提供了條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濟計量學和數學在微觀經濟學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宏觀經濟學的數學化,為宏觀經濟模型建立以及運用宏觀經濟模型進行經濟預測和政策指導起著重要的作用。宏觀經濟學數學化趨勢最根本的起因主要是其研究問題的依據和分析工具。它依托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出發,通過行為人的各種行為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達到某種均衡狀態,進而探究均衡狀態下的最優化,而數學剛好為其提供了研究這些問題的方法和工具。數學模型又為解釋這些經濟現象和理論提供了平臺,例如供給———需求曲線模型被廣泛應用到市場優化配置和政府干預市場的政策制定中。除此之外,邊際分析理論、計量理論等數學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化是宏觀經濟學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也是宏觀經濟理論迅速發展的動力之一。
(二)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表現
內容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開放與深入實施,外貿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宏觀經濟政策始終影響著外貿企業的投資與經營,對外貿企業的商品流通管理具有不同層面的影響。本文基于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視角,從外貿企業的實際經營與投資現狀分析出發,探析宏觀經濟政策對外貿企業商品流通管理的不同影響。通過研究分析表明,宏觀經濟政策下外貿企業商品流通管理受宏觀經濟政策的明確性與不明確性雙重影響。通過分析宏觀經濟政策對外貿企業商品流通管理帶來的影響,得到相應啟示,以增強宏觀經濟政策解讀、強化商品流通的風險管理、建全商品流通管理備選方案等路徑實現我國外貿企業的高質量經營與發展。
關鍵詞:宏觀經濟政策;外貿企業;商品流通管理;影響與啟示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地位與經濟影響力的提升,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越發頻繁。與此同時,我國外貿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加強對外貿易往來與產業投資。而對于外貿企業的市場經營與投資而言,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始終影響著外貿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方向。由于宏觀經濟調控機制中涵蓋包含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外貿企業的商品流通管理帶來顯著影響。從客觀角度分析,良好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控,能夠推動外貿企業對外貿易往來與經營投資,同時改善市場經濟運行環境,確保外貿企業在市場發展中保持強勁有力的經濟活力。文章基于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視角,進一步探析其對外貿企業商品流通管理的多維影響,并獲取相應的管理啟示,從而推動我國外貿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
一、相關文獻評述
當前,我國諸多學者與專家紛紛投入到關于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外貿企業及其它類型企業的經營、投資及商品流通管理等的相關研究中。如李輝華(2018)對我國實體經濟條件下的商品流通與貨幣流通之間宏觀數量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指出,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包含了貨幣政策,而貨幣政策的市場導向影響著企業實體經濟的發展。李秀輝(2018)從公關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貨幣的兩種本質表現,他指出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經營與投資的影響關鍵在于發現貨幣的市場機制。董偉強(2020)基于供應鏈管理角度對外貿企業競爭力進行分析,進一步指出外貿企業的對外貿易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影響,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下,企業之間的供應主導著企業競爭力。因此,結合當前我國開展相關方面研究觀點,可以進一步明確宏觀經濟政策與外貿企業商品流通管理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宏觀經濟政策中的各種要素均能夠對企業商品流通產生促進與限制方面的影響。張芳、湯吉軍(2020)以全球疫情對企業經濟發展影響為視角,分析了全球疫情環境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貿企業對外貿易往來的要求,使得外貿企業的投資與經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趙勝民、張瀚文(2020)在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有效性的研究中,分析國內外金融機構的DSGE受宏觀經濟政策的影響,宏觀經濟政策傾向于對外貿易的情況下,商品流通更加順利。而田梓青、李勝楠、杜洋洋(2020)站在宏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產權性質視角,對制造業金融化與企業創新進行探析,在研究中指出,宏觀經濟政策一直在隨著國家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不同程度上的調整與變化,對于一些對外貿易工業制造企業而言,其商品流通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貨幣政策、政治因素、市場機制等多重影響。因此,結合當前我國開展相關方面研究的觀點,可以進一步明確宏觀經濟政策與外貿企業商品流通管理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宏觀經濟政策中的各種要素均能夠對企業商品流通產生促進與限制方面的影響。
二、宏觀經濟政策與外貿企業商品流通管理
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政策指的是國家政府部門運用科學的經濟調控手段,對國家宏觀經濟的運行進行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調節,從而確保國家、社會、市場經濟發展能夠遵循良好的目標進行,為國家各行各業的發展打造出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宏觀經濟政策下,既包括綜合性的國家或地區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也包括了國民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物資流通政策等。由于宏觀經濟政策影響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諸多專家學者對宏觀經濟政策的研究持續不斷,如侯德帥、董曼茹、趙遠方(2019)通過對宏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關聯交易行為分析,進一步指出宏觀經濟政策主導著企業的經濟運營行為,是企業在市場發展中的基礎支撐與航標。商品流通管理。商品流通是以貨幣為基本媒介進行商品的交換行為,對于外貿企業而言,需要不斷的與世界各國企業進行貿易往來,在這一過程中就涉及到商品到貨幣、貨幣到商品之間的循環變化,如此形成一個經濟貿易往來與合作的行為。近年來我國“一帶一路”的實施,對于外貿企業而言,在國際市場上的商品流通越發頻繁,這也對商品流通的管理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與挑戰,正如王菁華、茅寧(2021)在風險視角下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成本粘性的研究中所指出的,企業進行商品流通與投資受國家經濟政策與企業經營模式的雙重主導,并且企業的商品流通管理機制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綜合效益。
摘要:對目前在宏觀經濟管理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并給出了部分建議,希望對國家經濟調控和管理事業的快速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宏觀經濟;經濟管理;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在逐步加快。宏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管理,唯有通過適當的調節,及時地對經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應對才能真正保障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但是,在進行具體的管理和調節時,務必要對幾個問題進行注意和解決,從而消除阻礙經濟增長的不良因素,科學的認識經濟管理的本質,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氛圍,實現社會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1宏觀經濟管理概述
宏觀經濟管理在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工作中都屬于重點部分,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著宏觀調控手段,從而最大可能保障經濟的平穩運行。事實證明,適量的宏觀經濟調控可對市場有較好的引導作用,而缺乏宏觀管理措施的經濟是不成熟的,也會經常遇到諸多問題。具體來說,宏觀經濟調控對于市場有以下幾點作用:減少壟斷行為,使市場趨于公平;平衡宏觀總量,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保障市場經濟的公正;適當提供公共物品,調節經濟發展;減少收入差距,避免兩極分化。但是,以上所列的宏觀經濟所表現出來的優勢唯有通過科學恰當的管理理論的指導,再加上嚴格的執行過程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因此,有必要對宏觀經濟管理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進行重視,從而使宏觀經濟管理的優勢得以發揮。宏觀經濟管理,具體來說就是一個國家為了在某個時期使經濟達到一定的目標,采取一系列干預措施來對目前的經濟進行影響的活動,其主要包括了決策、預警、調控、組織以及監督等活動。另外,宏觀經濟管理的含義還可用三點來敘述:第一,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使某個時期的經濟發展達到預期,具體來說就是盡可能達到優化經濟結構的目的、經濟快速增長的目的、經濟效益大幅提升的目的、人民生活得到較好改善的目的以及國家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目的;第二,宏觀經濟管理在本質上是國家或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節和管理,其管理的主體也是國家本身,該種管理與政府管理有所差異,后者屬于前者的一部分,在具體形式上,國家管理還包括了司法機構和立法機構的管理;第三,從管理的具體內容上來看,宏觀經濟管理中的活動主要包括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宏觀收入的分配以及經濟總量的平衡等,可以看出宏觀經濟管理主要是相對于微觀經濟管理來設定的,其管理不等于國家管理,后者主要是相對于市場調節而言的。
2管理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1理論體系的問題。
摘要:本文著重分析了宏觀經濟學對市場經濟的主要影響,并提出了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利用宏觀經濟學實現國家市場經濟穩增長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市場經濟;宏觀經濟學;影響;穩增長
1宏觀經濟學之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意義
2014年底,“首屆中國宏觀經濟論壇”順利舉辦,論壇上就主要圍繞“新常態下經濟增長趨勢及成因”展開討論,深度思考了我國若想實現經濟穩增長的宏觀經濟政策。其中還談到了社會經濟深化改革、宏觀經濟政策包容性、國民經濟發展可持續性創新等等內容。眾多學者專家也希望通過這些創新型思維主題導向國家經濟向前發展,滿足經濟新常態背景宏觀經濟學背景下宏觀調之于我國市場經濟增長趨勢的有效干預。實際上,我國目前依然還處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初級建設階段,對于市場經濟的理解尚且不深。所以在利用宏觀經濟學闡述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前景的過程中,客觀講是取法完善的建設思路的,包括對市場經濟的調節手段也相對匱乏。在如此背景下,國家政府才開始積極思考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趨勢與原因,學者與專家才會利用論壇契機討論宏觀經濟學對市場經濟的主要影響。它就希望依靠宏觀調控幫助我國追趕發達國家,并針對我國所存在的公有經濟理念加強宏觀經濟學對市場經濟的主導影響作用,最終促進全中國社會的共同富裕[1]。
2宏觀經濟學對市場經濟的主要影響
在宏觀經濟學中就提到了宏觀管理主要應該采取投資驅動,圍繞工業主導,拉高政府投資份額比重。在這里,政府調控與干預對市場所產生的作用十分明顯,這一點上我國是明顯區別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的。舉個例子,在美國聯邦政府進行宏觀經濟調控過程中,他們就主要以消費作為主要驅動,圍繞服務業主導展開投資份額分析,一般情況下投資份額主要在私人資本家領域展開。反觀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快速,雖然在建設進程中還存在諸多不足,但在近年來廣泛借鑒西方國家相關經驗后已經有所突破,積累了一定的市場經濟發展經驗。為此,我國需要在宏觀經濟學指導下建立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架構,統一完善市場環境,充分適應國家地域空間差異較大較明顯這一問題,也考慮到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問題。另一方面,在分析宏觀經濟學相關內容的指導性與管理性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市場管理模式進行相互比較,必要時還應該建立靜態模型,并時刻注意模型中所存在的弊端問題,結合弊端問題對其宏觀調控方法進行分析。對于我國來說,在套用國外宏觀經濟靜態模型的過程中應該結合過去國家經濟過熱的經驗教訓展開深度分析,客觀判斷宏觀經濟的優勢內容,雖然說當前的說法無法統一且缺乏共同研究基礎,但根據我國對投資、消費與政府財政支出、進出口量等等因素的現狀來看,還應該基于不同經濟體對所有指標因素進行針對性分析。舉個例子,目前我國GDP的影響因素中有60%左右是通過國內外投資帶動的,而消費對其所產生的影響占據另外40%。不過在美國,該結果卻恰恰相反,它的投資自由流動會受到政府干預及限制轉化為私人投資,而私人投資則會被政府投資所替代。所以綜上所述,在宏觀經濟指導下市場經濟對GDP增長因素的影響還是存在諸多區別的,投資與消費兩種經濟拉動模式會共同影響經濟發展,并將這種影響不斷放大,最終造成質變區別。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前我國的投資企業、金融部門與各個行業都會因宏觀經濟而產生變化,這就是宏觀經濟學對市場經濟的另一種影響形式。舉例來說,西江當今的產業結構與能源利用效率之間存在微妙關系,在宏觀經濟學指導下,像某些高耗能行業諸如基礎材料工業、能源工業等等會出現宏觀經濟調控問題,而這一問題也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投融資項目實施。在這種情況,為了避免宏觀經濟對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沖擊性影響,規避企業自身所出現的資源配置扭曲局面,就必須思考基于消費領域有效控制自身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微觀經濟結構,包括消費結構、消費傾向性等等,思考國民經濟發展背景下宏觀經濟調控對企業內外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再者,我國社會企業也應該清晰認識到在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企業包括行業內是可能存在諸多不合理的產業經濟結構問題的,為此我國需要基于宏觀政策取向將企業微觀經濟需求面轉向供應面,基于長期制度性因素來優化新常態經濟發展背景下的經濟結構內容優化,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傳統的要素驅動逐漸向創新要素驅動轉化,利用宏觀調控下的企業經濟與市場經濟穩增長刺激企業技術進步,利用政策長期調配企業的專屬管理政策,實現企業基于宏觀經濟學指導下的供給角度“經濟結構持續調整”[2]。
3結束語
摘要:近幾年來,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逐漸成為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在經濟快速發展中起著帶頭作用。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本文對比國內外的研究,從房地產周期、房價、房地產的投資三個方面分析房地產波動對一國的宏觀經濟的影響,從而得出相關結論。
關鍵詞:房地產業;房地產周期;宏觀經濟;影響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房地產業為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開辟了新道路,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城市化建設和促進居民消費水平等方面影響巨大。同時,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建筑、家具、裝修、家電、金融信貸等相關行業的繁榮發展,還促進了新行業的形成,例如金融業務、房地產中介、社區服務等,在人民住宅環境改善、城市化發展、社會進步中也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避免不了一些問題,例如房價上漲過快、投資性買房占比大、金融信貸、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因此,要借鑒發達國家房地產業發展的理論及實踐績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因此,要規范、健康穩定地發展中國房地產業,將其在國民經濟中的積極作用完全展現出來。
一、國外研究
(一)房地產周期的研究外國學者對房地產周期的研究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1930年,美國經濟學家SimonKuznets在《生產和價格的長期運作》中首次提到“建筑周期”。Burns(1935)開創了房地產周期研究的起點,首次揭示美國房地產建設的長期狀況。HomerHoyt(1961)研究了房地產商業周期波長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下的供求矛盾的影響。Fred(1974)、AlanRabinowitz(1980)計算美國房地產周期的統計長度在1795-1973年間達18年。Grebler、Burns(1982)觀察美國1950-1978年的私人住宅、公共建筑等變化。研究得出,住宅建筑有6個周期,非住宅建筑有4個周期。20世紀60年代,StephenA.Pyhrr等西方房地產經濟學家進一步研究房地產市場的周期,建立多種模型,運用宏觀或微觀理論,分析房地產周期波動和其原因。到20世紀80年代,許多研究者致力于探討房地產與宏觀經濟周期波動之間的關系。Grebler、Burns(1982)發現,建筑周期的峰值落后GNP的峰值約11個月。Brown(1984)分析了1968-1983年美國單戶住房的銷買數量,發現房地產周期在剔除季節性和趨勢性因素后仍然存在,且與宏觀經濟周期呈顯著相關關系。Pritchett(1984)以“空置率”這一指標代表房地產周期,分析了1967-1982年美國房地產投資受經濟周期的影響,發現房地產供求的關系導致周期性波動。Hek-man(1985)調查了1979-1983年美國14個城市的辦公樓,用辦公樓租金分別回歸分析了GNP、城市辦公樓建設許可數量、城市失業率和就業率等,發現其租金不但隨區域經濟波動,還與宏觀經濟周期(尤其是通貨膨脹)有很強的相關性。[1]S.APyhr(1994)實證發現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周期與通脹周期呈正相關關系。國外有完整的房地產周期理論,從概念、識別、測量到其機理等方向深入研究房地產周期。近年來,出現更多探索房地產周期與宏觀經濟的關系,實證發現房地產周期與宏觀經濟周期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且呈正相關。
(二)房價對宏觀經濟影響的研究Kontonika(2002)分析總需求與房價的關系,得出總需求會受房價波動的影響。Ehirinko(2004)將13個發達國家作為對象進行實證分析,得出消費、產出和其他經濟變量受房價的影響,發現房價能明顯影響宏觀經濟變量,具體的定量關系是房價每上漲1%,便可以使消費增加0.75%。Demary(2009)基于OECD10個國家建立VAR模型,分析其房價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發現宏觀經濟變量會隨房價的變化而變化。房價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實證研究得出,房價波動是房地產業波動的主要因素,房價能夠顯著影響總需求、消費、產出、通貨膨脹等主要的宏觀經濟變量。房價上漲使房產擁有者更加富裕,人們的消費支出越多,從而帶動社會總消費。
(三)房地產投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研究Myeong-SooKim(2002)利用VAR模型分析韓國30年的數據,研究表明,韓國的宏觀經濟受住宅投資波動的影響要小于非住宅投資波動的影響。[2]Gauger(2003)整理美國1959年后40年的數據,使用VECM、協整分析和脈沖響應函數進行分析,發現GDP的增長受住宅投資的影響顯著。Miles(2009)使用VAR模型分析美國數據,發現住宅投資會對經濟周期產生明顯影響,增加住宅投資不但可以刺激居民消費,而且還拉動了非住宅投資。房地產投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研究中,研究較多的是房地產投資影響GNP、信用貸款、銀行利率等主要宏觀經濟變量。實證表明,房地產投資能促進產業鏈的延長,當總投資增加時,由于投資乘數國民收入數倍的增長,總而推動經濟增長。但當投資過熱時,就會產生泡沫經濟,從而出現信貸風險和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