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公共安全管理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公共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公共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內容,其教育質量事關國家安全發展大局。在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改革安全教育要堅持以國家總體安全觀為指導,培養能夠應對公共安全風險和挑戰的并能夠效維護公共安全的人才。然而,當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存在教育的應然性和和實然性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內容碎片化、教育對象未全員化、教育隊伍尚未達到專業化的困境。因此,高校繼續探索公共安全教育的完善路徑以適應新時代安全發展要求。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內涵
新時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是指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在國家總體安全觀的指導下,對高校人員進行公共安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等方面灌輸,從而提高高校人員公共安全責任意識,提升其公共安全素質、掌握其公共安全能力從而適應新時代的安全需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概念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新時代公共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從個人層面講,新時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公共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和素質,能夠具備自我防范和保護能力的個人;從社會和國家層面講,通過對公共安全教育高校要培育適應新時展要求的,要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人才1,主要是增強大安全觀意識,提高大安全觀的素質和能力。在新時代,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國家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保守國家秘密的意識和責任,維護國家信息安全,提高愛國主義意識;二是網絡安全教育,自覺遵守國家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學會辨別網絡信息不制造和傳播不恰當的網絡信息;三是消防安全教育,掌握必要消防知識和逃生技能;四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高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產生的各種問題進行心理疏導,學會自我心理調節,用積極的心態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七是公共衛生安全教育,學習公共衛生知識,提高大學生對于一些傳染病、慢性疾病的防范意識,增強大學生公共衛生緊急情況的應對本輪。六是人身財產安全教育。七是公共衛生安全教育。
二、當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困境分析
(一)公共安全教育內容碎片化形式傳統化目前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課程未正式納入教學計劃,沒有教材、學分及專業教師團隊2。公共安全教育內容主要分散在形勢與政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等這些課堂以及不定期的講座之中,很少有針對公共安全教育的持續性講授。此外,這些課程之間關聯性、層次性不強,因此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內容呈現是否完整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公共安全主題講座多數是在大的空間中集體進行的,這樣教育效果就很沒有保障,教學方式主要是實踐案例教學,缺乏理論高度和實踐深度,且案例中的個案不能很好地概括全部公共安全教育內容。這些碎片化的內容不能組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育對象也很難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對公共安全基礎知識的掌握、公共安全意識和責任的形成有一定的障礙。盡管高校中也存在自發進行公共安全教育的社團組織,主如一些社團通過拉橫幅、進行知識競賽等各種途徑進行自我教育,這些教育客觀上能加強大學生公共安全的知識,一定程度上增加自我保護意識。但是這些課堂教育、拉橫幅、組織知識競賽等方法并未從根本上激發教育對象的安全知識傳播意識和公共安全責任意識,對安全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更是有限的。因此當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更難以落實。
(二)教育主體隊伍尚未達到專業化目前多數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者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專門負責高校輔導員、校園安全的保衛人員和分管學校安全部分人員;這些教育者擁有豐富的公共安全管理經驗,在從事家教學中往往能結合具體案例模擬情景教育,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但是由于他們常年從事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并不熟悉教育理論和教育規律,加上目前沒有專門的教材可供參考,因此教學內容缺乏理論深度,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第二類是政治公共課教師,他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兼顧公共安全教育內容;他們有豐富的政治公共課教學經驗,但是一方面由于其教育背景幾乎是非公共安全專業,客觀上造成他們對于公共安全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素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安全教育不是政治公共課教學主要內容也尚未納入考試考察部分,因此其專業化程度十分有限。第三類是高校中自發組織進行自我教育社團或其他組織的成員,絕大多數是大學生。他們是實現自我教育的主體,進行自我教育能激發其自覺維護自身、校園、社會國家安全的意識,增強其使命感和責任感。但是由于他們自身局限性,其專業化程度需要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升。
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和社會轉型的多元化,使得社會不安定因素日益增多,公眾對公共安全治理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公共安全治理問題已成為國家、組織、個人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構建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加強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建設,已成為政府實現公共安全治理目標的基礎和保障。大學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成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合格公民的重任。近年來,隨著大學校園內部環境及周邊環境的復雜變化,校園公共安全事件頻發[1],這對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和突發事件防范技能,已成為高校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內容和緊迫課題。
一、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內涵
鑒于法律條文的嚴謹性,從刑法的角度對公共安全的定義進行解讀更具說服性。刑法界對于公共安全的定義主要有如下幾種代表性觀點:觀點一認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財產安全[2];觀點二認為,公共安全是指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包括不特定多數人和特定多數人,或者說不區分特定還是不特定[3];觀點三認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財產安全[4];觀點四認為,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者財產安全[5]。以上四種觀點一致認為,公共安全應包括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財產安全,只是在是否包括特定人或不特定少數人上存在分歧。從司法實踐上看,人們對公共安全的定義和理解,越來越傾向于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數人的生命、身體或者財產安全。從公共安全概念的界定不難看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重點是如何保障不特定或多數人的生命財產利益不受侵害。由此,可以將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定義為:通過專業公共安全知識學習和培訓,培養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保護和防范不特定或多數人的生命、身體和財產利益不受侵害,提高大學生面臨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時自救自護應變能力的社會實踐活動。那么,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至少應包括兩個層面的涵義:一是對大學生進行公共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教育,使之不做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有效防范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二是通過安全教育,提高大學生安全素養,強化大學生在公共安全事件中自我保護能力。針對第一層涵義,應該重點培養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與安全素質,通過公共安全知識理論的學習,法律法規、校紀校規的約束,防止大學生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發生。針對第二層涵義,應重點強化大學生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技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因此,對高校來講,一方面,要通過科學化、規范化的內部日常管理,保障校園小環境的公共安全;另一方面,要結合時代的發展和外部社會環境的復雜變化,加強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培育其社會責任感。畢竟,高校承擔著育人的重要職能,這也意味著,高校承擔為社會輸送合格公民的歷史重任。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學校園所處的內部、外部公共安全形勢錯綜復雜,并且十分嚴峻,使得高校迫切需要加強公共安全教育,實現公共安全治理。從國際上看,雖然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國際社會并不太平,各種矛盾交織,錯綜復雜。局部戰爭,恐怖襲擊,金融危機以及跨國性的重大疫情傳播等不時出現,影響我國公共安全的外部因素不斷增加,并且復雜多變。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產生了深刻調整,再加上民族宗教問題的影響,使得社會公共安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尤其是隨著工業化、信息化、網絡化進程的加快,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公共安全事件互相影響、互相轉化。水、電、氣、通訊等生命線工程和信息網絡一旦被破壞,輕則導致經濟損失和生活不便,重則會使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陷入局部或暫時癱瘓,社會秩序失控。在上述大環境中,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進一步打破傳統辦學模式,開放辦學,逐步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而開放型校園的發展,致使校園與社會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影響高校公共安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也不斷增加,高校公共安全治理任重道遠。與此同時,大學生公共安全知識匱乏、意識淡薄,使得高校加強公共安全教育迫在眉睫、任重道遠。大學生是我國公民中的一個龐大群體,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代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和技能是影響社會和學校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本課題組以常州大學城6萬余名大學為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1000名在校大學生,發放問卷1000份,有效回收956份,回收率95.6%。本次問卷共有45道題,主要內容包括公共安全意識、公共安全知識、公共安全技能三個方面。問卷調查結果通過EXCELPIVOTABLE統計分析,發現:(1)大學生公共安全意識較為薄弱。比如,75%的大學生認為“在校期間,重點是預防個人財物和人身的安全,公共安全對個人影響較小”,86%的大學生“在出入賓館、影院、場館等公共場所,不注意觀察安全通道布局”。(2)大學生掌握公共安全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不盡人意。比如,31%的大學生錯誤地認為“在學校可以參與宗教活動”,23%的大學生錯誤地認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公共安全影響不大”。(3)大學生在發生公共安全時急救技能比較欠缺。比如,86%的大學生認為“火場逃生時,要用濕手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65%的大學生認為“食物中毒時,可用手指刺激咽部催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盡管高校越來越重視公共安全教育,但是大學生的公共安全意識仍然很薄弱,專業性公共安全知識仍然匱乏,突發事件自救自護技能仍然欠缺。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結構不健全,師資隊伍短缺
目前,各高校或多或少制定了公共安全管理條例,突發事件處理辦法,但是相對不夠系統,不夠全面,也缺乏長效機制。在平時工作中,沒有認真研究有可能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沒有很好地分析目前的教育與管理中存在哪些薄弱環節,也沒有制定詳細的應急處理方案和預警機制。即使有了預案,也沒有進行全面的模擬演示,導致真正發生公共安全事件時,危機事件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生命財產等損失不能降至最低。這樣一來,高校應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處理治理能力大打折扣。據調查,大學生獲取防災減災知識的主要途徑依次是電視、網絡、書本和報刊,學校教育排在最后一位。可以看出,高校在大學生公共安全教育中并沒有發揮應有的優勢[7]。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為公共安全教育專業教師的匱乏。很多高校為節省教育教學資源,由輔導員或保衛處人員代為公共安全課的授課人員,而這些人員對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研究不夠深入,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同時,輔導員、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員這些與學生密切接觸的教職工,并沒有發揮其在公共安全教育過程中的優勢,不能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警鐘長鳴。所以,高校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員公共安全素質,只有切實提高他們的安全素養,才能言傳身教,形成全員育人的總體格局。
【內容摘要】獨立學院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對于確保大學生群體人身安全與心理健康、推動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成效,是獨立學院需要關注與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在對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與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以江蘇獨立學院為例,對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優化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獨立學院
一、新時期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體系有待完善。當前獨立學院安全教育還顯稚嫩,與安全知識普及相關的安全教育工作并沒有貫穿于大學生人才培養始終,在此背景下,安全教育工作并沒有融入獨立學院教學體系,日常安全教育處于缺失地位。當獨立學院產生安全問題時,獨立學院教育工作者才會更為關注安全教育,而隨著時間發展,安全教育則會被逐漸忽略,這也反映了獨立學院安全教育機制有待完善的問題。具體而言,從安全教育主體來看,獨立學院安全教育主要由輔導員負責,但由于輔導員工作瑣碎并且往往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安全教育培訓,因此,輔導員所開展的安全教育呈現出表層化與片面化的特征;從安全教育覆蓋面來看,獨立學院安全教育一般在課堂開展,其形式包括知識普及、座談會、集中教育等,但是大學生群體所具有的課余時間占比較大,這也是導致課堂安全教育與日常安全教育脫節的重要原因。(二)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有待健全。從獨立學院安全教育內容來看,當前獨立學院所開展的安全教育涉及到了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消防安全以及交通安全,雖然這些安全教育內容是安全教育體系中不必可少的內容,但是這些教育內容體現出了滯后于時展的特征,而公共安全、網絡安全等能夠與時展實現對接的內容在整個獨立學院安全教育內容體系中的比重并不高,然而事實上,當前的公共安全、網絡安全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如果對公共安全與網絡安全欠缺足夠重視,那么學生公共安全意識與網絡安全意識的提升也自然無從談起。由此可見,獨立學院有必要樹立與時俱進的安全教育理念,在大學生安全手冊以及安全教育課堂中增加與公共安全、網絡安全相關的內容,從而為獨立學院大學生公共安全、網絡安全意識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三)大學生安全教育形式有待創新。在獨立學院日常安全教育工作中,主題班會、專題講座是最為主要的形式,這兩種教育形式雖然方便開展并且具有較廣的覆蓋面,但教育手段卻以文字與圖片展示、口頭講述為主。這一現狀暴露出了兩個問題,即無論是教育形式還是教育手段都較為單一。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所面臨的安全問題日益增多并呈現出隱蔽化特征,而傳統的安全教育形式以及安全教育手段已經難以適應大學生安全教育需求,如果獨立學院沒有對大學生安全教育形式與手段做出創新,則大學生安全教育必然滯后于時代的發展,這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目標的實現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制約作用,在此背景下,提升大學生安全教育形式與內容的吸引力,為大學生安全教育成效的提升構建重要支撐,是獨立學院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與探索的重要問題。(四)大學生忽視自我安全教育。大學生群體是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對象,同時也是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的實踐主體,因此,大學生群體不僅需要強化自身安全意識與學習意識,以積極的態度對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進行內化,而且需要重視開展自我安全教育,從而為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當前,大學生忽視自我安全教育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學生群體對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價值欠缺足夠的認知。這主要是因為大學生群體以接受知識教育為主并且欠缺社會實踐經驗,導致了大學生所具有的安全危機意識不高;第二,大學生群體欠缺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自主學習渠道,而獨立學院在安全教育培訓課程與課堂之外,則忽略了學生安全知識普及平臺的構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自我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對獨立學院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獨立院校所處獨立環境因素決定著開展獨立學院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十分必要。許多獨立院校遠離市區,而處于市區的獨立院校也面臨著交通安全等風險,這些因素決定了針對獨立學院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十分必要。(二)獨立院校學生成長成才需求決定著開展獨立學院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大學生群體安全意識的強化與安全知識的內化,不僅能夠確保大學生健康成長,而且對于大學生人格完善也具有重要意義。(三)獨立學院發展需求決定著開展獨立學院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十分必要。良好的安全教育是避免獨立學院學生受到人身傷害的重要保障,而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不僅有利于創建良好的校園安全文化,而且對于維護學生權益以及獨立學院聲譽具有重要意義。(四)和諧社會建設需求決定著開展獨立學院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學生安全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要路徑,而和諧校園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獨立院校有必要強化學生安全教育,從而為和諧社會的建設發揮助力。
三、江蘇獨立學院對大學生安全教育進行改進的策略
摘要:食品安全犯罪呈現傳統與新型手段相交織、網絡與物流方式相結合、局域向全球輻射轉變、個別向多樣品種延伸的發展態勢。食品安全意識欠缺、管理缺位、法治滯后、打擊疲軟、宣傳短板是導致食品安全犯罪活動日益猖獗的根源。我國有必要學習和借鑒域外食品安全管理和立法經驗,通過完善立法、全覆蓋防控與懲治食品安全犯罪、全方位配合與協作共治食品安全犯罪,重構和規范全社會共同治理食品安全的格局。
關鍵詞:食品安全犯罪;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舌尖上的安全”關系千家萬戶。我國對食品安全管理是一個從相對放任到逐步規范,從影響惡劣事件發生倒逼政府重視并加以嚴懲,從粗放立法多部門配合打擊到完善立法合并執法部門的過程。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各類食品違法犯罪的查處和打擊力度,但食品安全犯罪仍屢禁不止,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筆者試從食品安全犯罪的發展態勢,分析問題的根源所在,比較國內外食品安全管理和立法,提出重構和完善立法、規范打擊和治理舉措的建議,以期增強食品安全犯罪防控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一、食品安全犯罪的發展態勢
(一)傳統與新型手段相交織犯罪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制售假劣食品等違法犯罪行為,由原先借助實體店、傳統點對點交易,向廣泛應用電子郵件、QQ、微信等互聯網所提供的虛擬平臺,進行實時、在線的交流溝通、產品展示、銷購確認、資金支付等形式轉變,由少數受眾向大量涉眾犯罪轉變,呈現傳統犯罪方式和新型犯罪手段疊加、網上犯罪與網下犯罪交織、犯罪活動立體空對接的復雜犯罪趨勢。新型的食品違法犯罪行為游離于傳統監管視野之外,既便捷、高效,又幕后、隱蔽,僅采取日常檢查、產品抽檢等常規方式,難以及時發現查處和打擊懲罰。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化學化工產業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工業生產中對于危險品的使用量也急劇增加。而在危險品的運輸中,公路運輸因其靈活,便捷以及較低的成本受到企業的青睞。但是在目前我國危險品運輸管理體制之下,如何保障其安全運輸是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即以此著手,通過分析我國危險品運輸領域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有益經驗,給出幾點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危險品;公路運輸;安全管理;風險;策略
一、相關概念界定
危險品,是指那些性質不穩定,在物流運輸或工業生產中中,滿足某種條件后能引起爆炸、燃燒事故,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害的物品。在《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中危險品共分為爆炸品、易燃液體、易燃性固體、包裝氣體、有機過氧化物和氧化劑、腐蝕物質、放射性物質、毒害性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等九大類。鑒于危險品對公共安全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加強對其管理是經濟發展形式下的迫切要求。
二、當前我國危險品公路運輸現狀
鑒于我國經濟發展快速的狀況,管理制度與實際危險品運輸情況存在脫節,在危險品公路運輸中存在的問題較大,給我國公路運輸造成極大的隱患。突出問題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