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高職教育教學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改傳授式教學為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加輕松,教學關系更加和諧。互動式教學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不僅有語言互動、眼神互動,還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成為學習小組中的重要一員。老師還要利用現代先進的教育技術平臺,及時和學生溝通,分享有益的課外知識,為學生解難答疑,了解學生的信息反饋,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生生互動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過程,學生與學生之間課上課下多交流,不僅可以傳播有益的知識,也能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充分、大膽地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只起組織、引導作用,能及時地退下去,更能適時的站出來。
二、變認知性教學為探索式教學
認知性教學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老師決定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形式,學生往往成為被動的裝納知識的器物,沒有人性化的教學,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興趣發展和能力鍛煉,遠遠不能夠滿足高職教育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改變認知性教學模式,朝探索式教學模式發展,是高職學校教育教學的客觀要求。探索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動態教學過程,在這種模式中,學生不是靜態接受,而是動態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確定問題,圍繞問題開展教學,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探討問題。課堂上學生可以不一定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自由地探討解決方法,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老師也參與問題的探討解決。
三、結合高職辦學特色,開展實踐性教學
高職教育模式為“2+1”,兩年學習專業知識,一年進行頂崗實習。學習、實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讓學生更順利地就業。高職教育應該開展實踐性教學,將課堂引入到實習中。“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習到的知識畢竟是理論化的東西,跟實際操作還是有很大區別,為了讓學生更扎實地掌握技能,應該將教學與實習相結合,開展實踐性教學。有些課程的實際操作性很強,例如機械操作,對于這樣的課程,可以將課堂開設在具體的單位中,讓學生邊學習邊操作,這樣既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又讓學生得到了真正的鍛煉,對于未來的就業有積極意義。基于能力培養的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教師要敢于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善于在教學實踐中創新,不畏艱難,樂業奉獻,努力培養全面性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朱嵐 單位:連云港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摘要:眾所周知,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我國的職業教育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多元化發展趨勢。在我國職業教育教學領域中,要想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做好中高職教育教學的銜接工作,確保中高職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學習的內容有著較強的連貫性和統一性。本文將就中高職教育教學的有效銜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中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銜接策略
在當今社會中,積極推進中高職教育教學銜接,不僅僅是促進中高職院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新時代社會向前發展的必然要求。做好中高職教育教學的銜接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加順利在中高職兩個不同的學習階段實現平穩過度,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構建起完善的專業知識系統,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相關工作經驗,就此議題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1關于中高職教育教學銜接的價值和意義分析
當前,我國教育部在關于建立和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當中,明確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其中第一步便是要做好中高職教育教學的統籌與銜接工作,全面推進中高職教學教學體系的建設,進而為我國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后盾。中高職教育教學銜接工作中體現出來的開放性、規范性、適應性以及整體性等特點,是對教育部《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銜接行動計劃》的有效落實,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著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其對于促進我國未來職業教育朝著系統化、層細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2關于中高職教育教學銜接工作所涉及的具體內容分析
2.1制定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
第一篇:企業需求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立足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如何以企業需求為主導推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這一問題。
關鍵詞:企業需求;高職院校;教學改革
根據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服務觀的要求,高職教育應在尊重受教育者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結合企業需求、培養實踐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教育觀念及方法的靈活性和實用性,致力于企業人力資源的有效培養和發展。
一、增強企業需求觀念,提高企業主導教學意識
強有力的實踐和行動源于觀念和認識的轉變和正確引導,高職教育是異于義務教育的專業化、針對性人才的培養,其教育目的的特殊性要求高職教育理念有一個全新的定位。首先,從學校領導層的管理觀念入手,強調學校教育目的、方式、組織以及評價與企業需求的充分結合,以企業的實踐性人才培養為根本出發點;其次,從直接的教育者來看,強調教學過程全面落實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就業、企業需求以及社會適應為指導方向進行教學培養。
二、改革陳舊教學模式,實現理論結合實踐教學
[摘要]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互聯網+”式新型社會,互聯網的應用已經遍及各行各業。作為大數據,云時代,物聯網深入應用的典型領域,教育行業中不斷涌出各種創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對于高等職業類院校來說,其教學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學與普通高等院校的差別在于,高職院校更注重應用技能的培養。本文從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模式現狀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幾點關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高職教育;教學模式
1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模式的現狀問題
1.1教育教學模式與實際需求脫節
眾所周知,高等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本質區別在于人才培養的側重點不同,普通高等院校側重于培養理論型、學科型研究人才,高等職業院校則是側重于培養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因此,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目標必須與對應行業的現狀以及社會的總體需求相匹配。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仍然沿用著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法,課堂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與當前社會實際情況脫節。此外,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校企合作要么不普遍開展,要么開展校企合作卻只是注重形式,并沒有真正利用好校企合作這一高效的教學途徑。上述多種原因共同造成了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模式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分歧。
1.2教育者無法適應當前“互聯網+”背景下新型教學模式
“互聯網+”背景下新型教學模式另一個問題是教師的理念、能力無法適應更加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我們必須承認的是,作為兩大高等教育體系之一,高等職業教育整體上比普通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也導致了高職院校中的教師的整體水平也不如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師。很多高職院校的老師都具有年紀較大、教學能力較差的特點。很多高職教師對互聯網、信息化等新興的技術領域一點都不了解,也不懂得如何使用先進“互聯網+”技術來進行教學。甚至,一些年紀較大的高職教師,對于“互聯網+”都存在一定的誤解和偏見,沒有一個應用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和理念。這就對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第一篇:高職教育教學傳承民族文化的幾點建議
【摘要】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高職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承擔著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本文針對高職教育教學的民族文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充分發揮高職教育在民族文化中的優勢,對修復文化生態、維護文化起到積極而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職;傳承;民族文化;建議
一、提高對民族文化傳承重要性的認識
高等教育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傳承和創新文化,需要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來引領各種社會思潮,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教育的全過程,促使學校師生形成科學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合理借鑒吸收外來文化。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民族文化傳承,培育學生的民族品格,使他們胸懷民族精神,使他們真正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也應站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高度,對高職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塑造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
二、加強對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的組織領導
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領導和指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高校民族文化傳承、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共同發展,切實提升高校民族文化傳承能力;可建立省教育廳、省文化廳、省民委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制定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部署促進高校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的有關政策,研究印發高校民族文化傳承的年度工作要點,開展年度工作總結;每年開展一次工作督導,落實責任,確保各地教育、文化、民族事務部門和有關高校把推進民族文化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