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風險評估培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實驗室安全教育是高校實驗室安全運行的首要環節。研究生作為實驗室中參與科研工作的主體力量,其安全意識、安全行為和安全技能對保障實驗室安全至關重要。文章結合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針對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主要起源于科學實驗過程中安全意識不高、實驗操作不當的因素,借鑒新加坡國立大學實驗室風險評估培訓模塊,設計并實施了符合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科特點的實驗風險評估培訓,讓研究生在開展實驗之前就學會有效辨識危險源、正確預估實驗風險、找出最佳應對策略,以達到提高研究生安全素質,降低實驗風險,保障實驗室安全的目的。
關鍵詞:風險評估;安全教育;實驗室;研究生
高校實驗室是我國培養研究生的重要陣地,他們都將活躍在科研、生產和管理的一線崗位,充分的安全意識和過硬的安全技能對他們尤為重要。近年來,媒體報道的典型高校實驗室安全事件,有70%來自國內高校,52%的安全事件起因于違反實驗操作規程和實驗操作不慎[1]。國內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分析結果表明有80%的事故發生在科研實驗過程,且引發事故的群體有89%來自學生[2]。因此,加強研究生的實驗室安全教育,特別是實驗過程的安全教育,使其在開展科學實驗之前就掌握識別、評估和控制風險的能力,對于預防和減少實驗室安全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生實驗室安全教育現狀
高校實驗室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始終是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一大難題,也是引發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事故致因理論認為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引發的安全事故占有很大比例。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論認為大多數的工業傷害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為誘發了約85%-90%的安全事故[3-5]。因此,加強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實驗室安全準入門檻,已成為國內外高校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的主要途徑之一。國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歷來高度重視實驗室安全教育,較早實施實驗室安全學習與準入制度。美國密西根大學新生在進入實驗室前必須接受一系列安全培訓并通過考試,實驗室有組長(一般為研究生)進行監督提醒[6]。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EHS部門開發了實驗室與化學品安全、環境安全等安全項目,為師生提供專業的監督、咨詢和培訓服務[7]。加拿大材料技術研究所對通過安全學習的發放“準入卡”,限定進入實驗室權限和使用設備權限,“刷卡即責”[8]。澳大利亞同步輻射中心新進人員必須通過安全培訓后才能進入科研機構,中心經常組織疏散演習和實際撤離[9]。牛津大學的實驗人員通過安全培訓后,還要導師和實驗室負責人同意,才能進入實驗室[10]。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起步較晚,近年來隨著重視度日益提高,已取得較大進步。江南大學2011年開始對全校師生實施強制性實驗室安全知識考試和準入制度,并通過本科生選課、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和新教工領取教師資格證等環節設置約束門檻,取得了良好效果[11]。清華大學化工系在2015年建立了化學實驗室準入制度,在常規安全學習基礎上,增加實驗室安全“告知+分析”環節,并通過門禁授權進行約束管理[12]。但是,實驗室安全準入僅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要充分保障實驗室安全,還需要加強實驗過程管理。
二新加坡國立大學實驗室風險評估管理的優勢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級頂尖大學,一直都將安全與健康譽為其核心價值之一。本文作者之一曾在該校工程學院訪學,親歷其嚴謹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制度和培訓體系,感觸頗深。例如,每個實驗室必須配備一名有安全資質的專職教師作為實驗室安全員,監督和管理實驗室活動。實驗人員在開展實驗項目前須填寫《風險評估報告》,由實驗室安全員評估通過后,方可開展相關工作。學院開展風險評估應用培訓,要求人人參與,目的是讓大家學會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并采取措施最大化降低風險等級,減少傷害。危險源識別是風險評估的第一步。首先將一項工作分解成幾個連續步驟,再努力識別每個步驟中各項操作任務的可預見危險和處于潛在危險中的人,最后將每個操作任務中的危險源單獨列出,并詳盡描述其對應的危害后果,只有已被識別的危險源才可以得到控制。識別出危險源后,就是確定風險等級。通過審視現有的風險控制措施,評估危險源帶來風險的嚴重程度和發生可能性,將嚴重性和可能性量化后進行乘積,就得到風險等級(詳見表1)。確定了風險等級,最后就是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風險,并持續檢查以確保風險控制的有效性。只有高風險被降低到允許或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后,才能執行相應的操作任務。當風險等級等于1或2時,表明該任務屬于可以接受的低風險水平,可以直接開展工作,但需要經常回顧以確保風險等級的精準;當風險等級等于3或4時,表明該任務屬于中級風險水平,要對危險源進行仔細評估以確保在一定時間內能降低風險,或采取加強管理等臨時性措施,才能開展工作;當風險等級在4以上時,表明該任務屬于高風險水平,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將高風險降至中級風險水平及以下,才能開始工作,臨時性措施在此不適用,也不能過度依賴于個人防護設備。風險控制的措施或行為要具有可操作性。一般來說,控制風險最好是嘗試消除危害或采用危害性更小的替代性辦法。當消除及替代方案都不可行時,再選擇一個較強的干預措施,其次就是建立管理機制,最后是增加個人保護裝置。個人防護用品僅是應對風險的最后一道防護,不能作為首選的風險控制辦法。
1前言
查找信息資產存在的漏洞,結合現有控制措施,分析這些威脅被利用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影響,根據可能性和影響評估風險的大小,提出風險控制措施的過程。《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在2003年9月被提上日程(簡稱27號文),提出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是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之一”。為了貫徹27號文的精神,進一步識別信息系統存在的風險,并對其進行控制,很多單位啟動了風險評估項目。而風險評估項目又不同于一般的IT項目,有其自身的特點。
2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項目的過程管理
可以從五個方面解釋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項目的生命周期,即數據收集、計劃準備、數據分析、項目驗收、報告撰寫,其中一三五是風險評估的主要實施階段。
2.1計劃準備階段
(1)制定項目章程。在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項目中,應盡早確認并任命項目經理,最好在制定項目章程時就任命。項目經理的職責首先就在于應該參與制定項目章程,而該章程則具有授權的作用,即它能夠使得經理能夠運用組織資源來進行項目的實施。顯而易見,項目經理是被授權的一方,必然不能成為授權項目運行有效的一方。授權項目啟動的人一般而言能夠提供實施項目所需要的資金等資源,他們能夠參與章程的編制。
(2)確定風險評估范圍。確定風險評估范圍即要了解什么方面或者對象具有風險爆發的可能,例如公司的服務器數目、電腦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應用的防火墻種類和數目等,甚至一些人為的因素也是重要的參考。
摘要:利用網絡安全漏洞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網絡攻擊形勢愈加明顯,一方面留給應急響應的時間窗口越來越小,另一方面應急響應所需的威脅知識、專業技能、熟練程度等卻不斷增加。本文提出了網絡運營者作為防守方開展應急響應的簡明流程及響應步驟,為相關單位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網絡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攻防演練
1引言
伴隨著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新戰場。網絡安全攻防演練作為檢驗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防護、提升網絡運營者應急響應水平等關鍵工作的重要手段,以實戰和對抗的方式促進提升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站在網絡運營者視角,以參與組織的一次政府網站實戰攻防演練過程為例,簡述攻防演練中防守方如何開展工作,為相關單位提供組織應對經驗。
2演練內容
某單位組織網絡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若干攻擊隊伍,對管轄范圍內二級機構的官方網站及業務系統進行持續5天的安全攻擊測試,驗證目標系統安全防護能力的有效性,每天固定時間在統一演練平臺提交防守方報告。筆者所在單位作為目標網站及業務系統運營單位,需確保目標信息系統的實體安全、運行安全和數據安全,最大限度地減輕網絡安全突發事件的危害。
3組織架構
摘要:通過分析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AlimentariusCommission,CAC)框架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過程中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機制,并分析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基本特性,明確其基本概念、風險交流形式及基本原則,同時探討CAC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監管工作及風險交流的注意事項,以期從風險交流的主體、參與平臺以及國際合作多個角度為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中風險交流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啟示
1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基本特性
1.1風險交流的基本概念
“風險交流”從英文riskcommunication翻譯而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在《食品法典委員會框架下實施風險分析工作原則》中指出,風險交流的定義是在風險分析過程中,風險評估人員、風險管理者、消費者、業界、學術界和其他有關各方之間對于風險、風險的相關因素和風險的看法,包括風險評估結果的解釋和風險管理決策的基礎。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關于《現代生物技術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準則》中強調了風險交流,即風險交流是用來解釋如何和為什么作出決定,它明確回應利益相關方及公眾提出的任何疑慮,解釋為何這些問題被關注,風險交流是一個利益相關方和被影響方反復交流的過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列出的特性指出,在風險分析過程中應包括風險交流,它與政府組織結構緊密聯系。風險交流是包含理解科學和技術風險的一門科學,分為2個主要組成部分:技術部分一般包括對風險評估過程中的危害進行科學評估,非技術部分包括政府、監管機構處理文化和社會倫理問題[3]。風險分析過程中,風險交流須在重點關注健康和環境安全的同時用一個簡單綜合的方式交流,避免涉及細節的技術問題,溝通的細節應著眼于確保技術安全和用戶受益的各項監管過程。同時,風險交流的主要功能應該是確保所有的信息和觀點有效地納入風險管理的決策過程,這些信息與觀點應包括:風險分析過程中,對具體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制定風險管理備選方案/建議中的一致性和透明度;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一個良好基礎;提高風險分析的整體效益和效率;加強參與者之間的共事關系;促進公眾對風險分析過程的認知,提高他們對食品供應安全的信任和信心;促進有關各方的適當參與;交換信息,以便與有關方面關注與食品相關的風險。風險交流應對風險評估政策和風險評估中的不確定性給出一個清晰的解釋,相關的要求如具體的標準、相關文本、后續決策的程序須要明確解釋。應指明任何制約因素、不確定性等對風險分析的影響。
1.2風險交流的形式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包括風險評估機構間的交流,也包括和公眾的交流。二者有不同的目的、形式,因此也有不同的內容、方式。如風險評估機構間的交流是雙向互動過程,交流信息主要包括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以及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等信息2個方面,其目的是政府部門間協同治理。而公眾交流是指食藥監部門及其他監管部門、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及技術機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和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并搜集利益相關者的反饋。
摘要:海上風險評估是航運公司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構建海上風險評估系統,預判風險,采取相應措施控制風險,從而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本文嘗試探討航運公司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海上風險評估系統的框架,實時評估海上風險,把控風險,為航運安全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以降低因海難事故發生造成的重大損失,保障航運公司安全管理的需要。
關鍵詞:船舶管理;海上風險;風險評估系統
1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航運業的國際競爭不斷加劇,面臨的風險也更加多樣化。航運公司作為參與國際航運市場競爭的主體,在國際航運市場中的發展狀態將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航運產業的興衰,乃至影響國家的綜合實力。我國航運公司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及發展,必須自我完善,練好內功。根據ISM/NSM規則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制定適合航運公司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識別航運公司面對的內外部風險,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并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以避免風險所帶來的損失,使公司陷入財務或經營困境。在建立與實施有效的風險控制中,應當包括內外部環境的理解、風險評估、控制措施、信息與溝通、監視評價等五要素。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迅速,逐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力。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航運公司內部控制提供了支持平臺。而在風險評估方面,其他相關信息系統所產生的數據為風險評估帶來大量有用的信息,通過將風險評估與信息化結合,能夠實現對公司風險變化的實時監測與控制,并利用風險信息的變化情況做出合理的預測,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探討研究信息化環境下航運公司海上風險評估系統框架的構建。
2構建海上風險評估系統框架的設想
2.1海上風險定義
海上風險,主要包括船舶在海上發生的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通常自然災害是指由于自然界的變異引起破壞力量所造成的災害。一般常指惡劣氣候、雷電、海嘯、地震、洪水、火山爆發等人力不可抗拒的災害。意外事故是指由于意料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事故。而意外事故主要指船舶擱淺、觸礁、沉沒、碰撞、火災、爆炸、機損和人員失蹤等。造成以上事故的發生除客觀因素外,還包括了人為因素在內的情況。外來風險一般是指海上風險以外的其他外來原因所造成的風險,包括一般外來風險和特殊外來風險兩種。(1)一般外來風險,是指一般外來原因所造成的風險,大多是貨物受損,主要包括偷竊、滲漏、短量、碰損、破碎、鉤損、生銹、沾污、串味、淡水雨淋、受熱受潮等。(2)特殊外來風險,是指由于社會政治原因所造成的風險,主要包括戰爭(海盜)、罷工、拒收以及交貨不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