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法制宣傳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法制建設已逐漸發展的十分成熟和完善,而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基于依法治校的高等院校對于法制觀念的宣傳教育,還處于一個尚未完善的狀態,沒有充分挖掘到在基層進行高校依法治校教育宣傳工作的亮點,也沒有在校內實現有理想的普法宣傳教育效果。因此,如何推動新時期背景下高校進行依法治校教育宣傳工作,成為促進高校實現穩步發展事業的重點問題。基于此,本文以上海開放大學為例,探討目前高校宣傳工作的現狀及影響,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新時期下高校實現依法治校教育理念的宣傳工作措施。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依法治校;教育宣傳研究
依法治校是我國全面推進的依法治國方略在高校的一個具體表現,同時也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落實的必然要求。在當前新時期背景下,雖然高等教育也在進行深化以及綜合改革,但是從實際來看,高校的依法治校教育宣傳工作方面依然存在部分問題。例如沒有有效保護學校的部分合法權益,沒有進行深入人心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甚至也沒有正視和處理在宣傳工作中出現的困難以及問題。因此,依法治校作為高等院校新時期背景下的一個系統工程,首先需要高校領導重視到依法治校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注重對制度建設的加強工作,以及依法治校的宣傳教育工作,實現師生法律素質的不斷提高,促進高校民主化進程步伐的加快。
1目前高校宣傳工作的現狀及影響
1.1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力度不強
在高等院校的依法治校工作的開展中,普法宣傳是屬于其工作水平的考核范疇,同時在高校依法治校教育宣傳中也是一項較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一般情況下,在各個高校,為了實現普法宣傳工作的有效落實,通常會在進行普法宣傳工作前制定相關的工作方案,然后在實際的工作中實施。但是從目前來看,多數高校中普遍存在對行政過度依賴的問題,甚至出現對法律法規輕視的現象存在。探究原因,多是認為只要有足夠大的行政力度,就能實現顯著的管理效果,因此就沒有一個較強的依法治校的意識,無法實現到位的依法治校工作。除此之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意識到法律法規的重要性,普遍存在較低的法律法規認識水平,在教職工方面,沒有較強的依法辦事意識以及能力,而在學生方面,因教師的忽視,學生就更不會對法律以及學校的法規有足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一旦權益受到損害,多數師生往往不會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只是以抱怨的心態來被動接受,而小部分師生僅能從電話投訴以及訴諸信訪的方式維護自身權益。因此,這些種種現象很明顯的反映出了在高校中,普法工作并沒有實現一個理想的宣傳效果,僅僅只是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對師生的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等造成了阻礙,影響了師生的自我權益保護。
1.2較為單一的法制宣傳教育
摘要: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我國領導人多次談到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在全社會弘揚法制精神,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因此,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識是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決定性的一個部分,要想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對這一任務加以重視。本文對如何提高公民法律意識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使用憲法;法律意識
衡量一個國家法制化程度的高低,公民的法律意識高低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提升公民法律意識,才能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因此,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國家和公民個人利益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如何提高公民法律意識進行了分析。
一、法律意識的含義
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法律和法律現象所具有的觀點和心理,也就是人們對法律的看法以及人們自覺守法、用法的程度。法律意識具體內容應該包括法律知識、法律觀點和法制觀念三個部分。人們的法律意識并不是憑空產生的,人們的法律意識是人們對客觀法律的反應,因此,法律意識的產生要以一定的法律知識作為基礎,人們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對法律有一定的了解,才會產生法律意識。因此,要樹立法律意識,要求每個公民都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這是重要基礎。人們生活在一定的法律關系中,不同的人對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有不同,因此,每個人對法律的認識以及守法、用法程度不同,每個人法制觀念強弱也有所不同。法律觀點是人們對法律本質、法律作用等一系列問題的基本看法,每個人對這些方面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產生了不同的法律觀點。法律知識、法律觀點和法制觀念構成了人們的法律意識。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是公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因此,要想提高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要樹立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學習法律知識并參加相應的法律活動,增強公民法制觀念。
二、提高公民法律意識的措施
(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法律是黨領導的全國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的體現,國家各項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需要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法律就會失去存在的意義和動力,會失去根基,這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一個比較顯著的特色。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更好的發揮法制宣傳教育的作用,我國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普法教育活動,在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國法律意識基礎比較差,起點低,多數公民法制觀念還是不強,對法律知識掌握不夠多,已經樹立起來的法律意識也不是很牢固。公民法律意識還不能滿足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與國際社會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必須要加大普法教育力度,加大法制宣傳教育,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識,使公民增強憲法觀念,學會如何使用憲法,積極維護憲法的尊嚴,保障憲法的實施。促進領導樹立法制觀念,依法決策和管理各項事物。幫助不同行業熟悉本行業的相關法規,自覺依法辦事。使公民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能夠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使學校能夠進行更加完善的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法制教育工作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舉措。針對新時期學生黨員教育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創新陣地建設,從新媒體陣地,實踐陣地,智慧平臺,加強監督機制等方面下足功夫,對創新學生黨員法制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法制;陣地建設;學生黨員
黨的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背景之下,高職學生黨員法制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挑戰、新問題,學生黨員法制教育工作不僅是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如何認清新時代、明確新使命、理清新思路、創造新成就,成為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項核心任務。
一、當前高校學生黨員法制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一)學業壓力大,法制教育積極性不足
學生不同省份學生差異明顯,表現在學習成績,工作能力,職業素養等方方面面,日常學習生活中,課程壓力巨大,生活軌跡單一,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確立,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還無法每時每刻都做出正確的認識和判斷,極易產生法律意識缺失等問題[1]。因此不注重法律知識的學習,缺乏對先進文化思想的認識與提升,對法治思想認識不清,對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理解不透徹,總體表現對法律知識學習不充分。
(二)學生黨員影響力小,在法制教育中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足
1創作現狀和趨勢
近幾年來,國內青少年法制教育動漫宣傳片作品的創作數量不斷增多,創作質量也不斷提升。例如僅安徽的宿州市就創作《溺愛》、《我要上學》、《誰的責任》、《青少年法制教育之多方保護》、《法制進校園》等動漫宣傳片,宿州市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且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在當前已創作的動漫宣傳片作品中,高質量、新創意的優秀作品依然較少,有相當數量的作品都是靠模仿創作而成。一些作品因為無創意、質量低而生命力極其短暫,根本達不到宣傳教育的目標;一些作品因為盜版、仿制問題引來了法律上的侵權糾紛,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創作流程
青少年法制教育三維動漫宣傳片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環節:人物設定;場景環境設定;人物場景建模;分鏡師制作分鏡表;模擬配音或者直接配音;調動;粒子特效師做相關特效;鏡頭調節;渲染燈光設置;后期特效配音剪輯。
3創作實例
3.1規劃
《溺愛》動漫宣傳片緊緊圍繞《安徽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的“家庭、學校都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的職責和義務,但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要有道德、有法制觀念的科學方法”這一內容,創意點是從“老鷹”對“小鷹”形象化的溺愛鏡頭切換到“小愛的父母”對“小愛”的溺愛鏡頭。主要使用的工具軟件是Flash和Photoshop,片長約1分鐘50秒,動漫人物主角色是“媽媽”、“爸爸”和“小愛”,動物主角色是“老鷹”和“小鷹”(如圖4所示),角色造型屬于寫實風格。
本文作者:王 萌、黃嘉添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體育學院
我國是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有較為嚴重的農業灌溉用水缺乏和工程性缺水問題。農田水利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之不科學的農業灌溉導致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和污染,影響農村人民正常的生活用水,更制約農業產量的提高、農村穩定的保持以及農民收入的增加。農田水利的建設和利用,可以有效幫助農民提高灌溉效率,改善灌排條件,節約用水,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在農田水利建設的同時,可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解決一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農田水利工程有助于水資源的凈化和循環持續利用,從而保證農民的正常用水;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水利設施進行發電,造福村民。因此,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實現農村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保障和改善農民生活,必須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也明確提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度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1]。
近年來,我國旱澇災害頻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突出。2009年到2010年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遇到嚴重干旱,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東部遭受夏旱;江南大部、華南大部和西南局部遭遇秋冬大旱,導致農產品大量減產,農民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產和生活。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接連發生重大的洪水災害,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作物受災9 721 000hm2,受災人口1.4億人,因災死亡1 072人,失蹤619人,倒塌房屋110萬間,導致直接經濟損失約2 096億元[2]。這些自然災害給我國帶來了重大災難和嚴重影響。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災害,防汛減旱,保障基本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
農田水利設施泛指以灌溉排水為主的農田排灌設施系統,包括農田排灌設施、截流提水設施和水土保持設施等。從灌溉范圍上講,農田水利設施一般是指灌溉面在縣鄉以下,直接服務于農業生產的水利設施[3]。由于農民缺乏農田水利的科技知識與技術,在農田水利的利用方面尤其是灌溉方面,農民的灌溉技術落后,不能充分利用水資源,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農田灌溉方式仍然多為地表灌溉,大水漫灌的方式較為普遍。這種田間粗放的用水形式使得本來就短缺的水資源變得更加緊俏,而且造成嚴重浪費。農業節水技術處于較低水平,優質的灌溉設施和設備建設不足,不能有效利用噴灌、滴灌、短畦灌溉、微灌等高效節約的現代灌溉技術,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的96.8%采用相對落后的傳統灌溉技術,自流灌區渠系水利用系數只有0.45,井灌區一般也僅有0.65左右[4]。很多農田雖然建設了自流灌溉設施,但是其設計不合理,自流灌渠要高出支溝支渠很多,無法讓水流入灌渠之中,只能抽水到渠中再流入農田里。因為缺乏技術和相關知識,農民對已經建設好的農田水利設施維護不善,出現許多渠道滲漏、積泥淤沙、堤壩倒塌等現象,造成嚴重損失。面對這種情況,需要不斷培養具有良好農田科技素質的農民隊伍,提高農民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自主進行農田水利的技術研究和創新同時,著力開發研究、推廣和運用先進的高效節水灌溉、渠道防滲、田間自動灌溉、淺濕灌溉、農田排澇等技術,搞好基礎規劃、項目設計等工程計劃;加強農民對農田水利的信息化建設,把工程建設和耕種農藝等技術措施融合成有機整體,并不斷提高科技含量,進行技術創新,落實好農田水利工程的科學建設與高效利用。
目前,我國農民封建傳統的小農意識沒有根除,落后的劣根性依舊存在,這使得農田水利建設和利用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影響了農田水利實際效用的發揮。我國氣候干旱,水資源嚴重短缺,節約用水理應是整個社會的責任。但是,很多農民缺乏節水意識,他們的用水觀念仍然是開源打井灌溉、大水漫灌和土渠灌溉。農田灌溉用水水價偏低,加劇了農民粗放用水的行為。這不僅使得地下水嚴重超采,而且造成灌溉水源大量浪費,影響灌溉效益。一些農民素質較低,缺乏集體觀念,為了一己私利,在工程建設時,一味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隨意傾倒垃圾,或盲目地進行各種支渠田溝建設,不僅破壞良田沃土、森林植被,出現大量的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還使農田水利功能喪失,“枯水期更缺水,豐水期水泛濫”現象層出不窮。許多農民缺乏合作意識,使得很多農田水利設施建成后不能發揮作用。農田水利是一種難以克服外部性的“公共池塘資源(common-pool resources)”[5]。它的有效運行需要農民之間有序的組織與合作。許多農民在小農意識的支配下,每個人都想“搭便車”,任意使用這些農田水利設施,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另外,一些生活在上游的農民偷水行為不能得到有效制止,使得其他一些農民寧愿使用自己家中低效率的小水泵,以此來避免合作用水中的矛盾和爭吵,也不愿意參與高效節能的公共渠道的合作。因此,在思想道德素質低下的農民之間很難完成農田水利的大規模合作。農民大多購置塑料管道、小水泵、電線等自己把農田與水庫連接起來;一些遠離水庫的農民便毀壞部分農田修建蓄水的池塘;還有些農民打機井來灌溉農田。在有的地方,農民的這些個人行為使得農田水利設施成為了擺設,影響農田灌溉的效能。為了保證農田水利建設順利進行,應把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作為農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積極通過宣傳引導,加強國情水情教育,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水患意識和節水意識。組織和動員農民積極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改進農民用水方式和用水行為,努力轉變傳統的農民用水觀念,強化自我約束和社會約束,使節水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形成與節水型社會相符的節水文化和生態倫理。對農田水利所用的節水機具、材料、施工機具等水利設施形成自覺保護意識,并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以吸收更多的用水戶參與灌溉和供用水管理、自覺配合地方政府的水利建設工作。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我國農民的法治意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相比,農民法律素質仍然落后很多。農民無視法律現象比較嚴重,法律意識淡薄,經常肆意破壞和偷竊農田水利設施。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是為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證農民的用水,維持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然而,有的農民不顧我國《水法》及相關法律對農田水利設施保護的規定,為了爭搶水資源,不僅非法偷水,還人為肆意地亂挖溝渠、截堵涵管和運水隧洞,許多渠道、涵管和輸水隧道失去了過水的功能,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無人看管的農田水利機械設備如提水機泵、電機、輸電電纜、水管、水表等時常被盜,導致其無法正常運行,接近報廢。農民隨意破壞河流提防工程,經常從提防取土燒磚、建房填地,致使多數提防被損毀;長期進行非法采砂造成河床坍塌,堤壩根基被損壞,河汛期間很多堤壩都產生滲漏、管涌現象,嚴重的還會發生潰堤,威脅農田和人民的安全。很多農民無視法律規定,經常在渠道旁邊開墾土地,種植蔬菜、小麥等農作物,使得渠道輸水面受到損害,邊坡的穩定性下降,渠道淤積堵塞、塌陷。類似這樣的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的案件層出不窮,對農田水利造成了嚴重的破壞。2010年5月12日,在某省永寧縣望遠鎮境內就發生一起嚴重的農民破壞農田水利設施事件。農民為了便利自己灌溉,沒有和相關部門商量就破壞了剛剛砌護好的五戶渠,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在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和利用的同時,對農民進行法律教育,培養和提升農民法律素質是農民教育應有的題中之義。首先,以弘揚法制精神為重點,深入開展水利法制宣傳教育,在整個農田水利建設中努力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緊密結合國家民主法治建設的新進展和新成果,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進一步重視水利法制宣傳教育,加大集中性的宣傳力度,提高水法宣傳的效果和覆蓋面。其次,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農民了解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水利建設法律法規,了解和掌握基層水利情況,這將在貫徹涉水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協助制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組織發動群眾開展農田水利建設、提供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服務以及組織防汛抗旱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最后,應不斷完善農田水利建設中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盡快出臺國家層面的農田水利條例,明確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建立水利建設的控制、監督、管理機制,把水利建設納入法治軌道,增強農村法律的可操作性,提高農村執法的公正度。
許多農村地區對農田水利工程存在著嚴重的重建輕管現象,極大地降低了農田水利設施應有作用的發揮。工程建設實施沒能得到有效地監督和管理,許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不合理、工程配套設施不健全、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工程資金流失嚴重。在農田水利設施利用時,農民缺乏有效用水管理機制,用水量難以計算,無法合理收費,使得農民的節水意識缺失;加之灌溉體制落后,造成水資源大量浪費和肥壤沃土流失。由于對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不當,出現許多任意挖溝更改河道、在河道亂搭亂建、在溝渠耕種等人為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的行為;農用電線、電纜、水泵、管道、水表等設備被盜現象常有發生。農民的保護和維護農田水利設施意識缺乏,許多老化、受損、漏水嚴重的渠道得不到有效修復,使得渠系水利用率大大降低;用于農業灌溉的泵房和設備的破壞和磨損得不到有效治理,使得農田灌溉用水用電量激增,成本升高;處于無序管理、無人管理狀態的農田水利設施長期運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磨損,得不到及時修復,只能帶病運行,導致其應對突發農業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大下降;還有許多農田水利設施因維護不當,壽命縮短,無法長時間、高效率的發揮作用,這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村經濟高效優質的持續發展,制約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及農業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