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法律意識調查報告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基礎”課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緊密相連,實踐教學是其非常重要的環節。研究性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針對特定問題親身實踐探索并試圖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這一模式由研究課題的提出、組織學生實施、學生具體實踐、共同交流總結等環節構成。研究性實踐教學的最后評價應注意全方位、綜合性并貫穿全過程。
關鍵詞:實踐教學;研究性;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1實施研究性實踐教學的意義
2015年7月27日,、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計劃》強調,要“努力強化實踐教學,建設與課堂教學相互促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二課堂教學體系”,“注重總結實踐教學成果,把優秀調研報告等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材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簡稱“基礎”課)一般在大學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開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導論篇”。這門課程的最大特點是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緊密相連,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息息相關,所以尤其應重視實踐教學。就課程性質而言,“基礎”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環節,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養、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學習這門課程要求大學生必須做到知行結合,對各種規范要求不僅要“內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因此,“基礎”課的實踐教學不應該只是對理論教學的說明和補充,更不能純粹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環節而流于形式,而應該實行更具挑戰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基礎”課的研究性實踐教學是指在該門課程的理論教學期間,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堅持以人為本,力求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進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以實例考查、問題探討、社會調研等方式,對思想道德知識和法律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和研究,使學生在實踐當中受到更直接更深刻的教育。這是一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并真正實現理論聯系實際、促進知行統一的實踐教學活動。總而言之,“基礎”課的研究性實踐教學不僅僅是一個教學環節或一種教學手段,而且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和必須具有的重要教學內容,對實現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2實施研究性實踐教學的目標
目前,在各高校具體實施方案中,“基礎”課實踐教學一般由課內、校內和校外的活動組成。就其具體教學形式來說,大多會采用課內的討論、辯論、演講以及觀看視頻等,課外的參觀考察、訪談、社會調查、參加志愿者活動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是對傳統的以課堂、教材、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實踐教學的目標不夠清晰或目標層次偏低;只把實踐教學當作點綴或任務在做,使得實踐內容脫離教學目標或缺乏對實踐內容的深度思考和挖掘等[1]。就其本質而言,實踐教學的實質就是實踐,也就是重在參與、體驗、行動。但不能止于這個層次,而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或升華。因此,“基礎”課實施研究性實踐教學的目的應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參與社會生活的積極性,力求讓學生在考察實踐、調查研究、獨立鍛煉與相互合作的過程中親身體會書本的理論,以更好地了解自身、認識社會,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質、道德素養、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它以培養學生針對特定問題親身實踐探索并試圖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這一教學模式,要求大學生至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鍛煉與收獲:一是要學會用研究的方法主動思考并積極參與和課程內容相關的實踐問題研究;二是要在研究過程中積極動腦、動手,親身實踐,主動設計、參與、搜集、分析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嘗試對所研究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三是要聯系所研究的問題,對比、反思自身的觀念、態度及行為,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法律素養[2]。
3研究性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
摘要:網絡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為網絡安全案件的偵破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減少網絡安全問題需要計算機專業人員的法律意識。筆者從互聯網安全問題案例入手,說明專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對互聯網安全的重要性,并對高校培養學員的法律意識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網絡安全;法律意識;法制教育
一、互聯網時代存在著大量的網絡安全問題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依賴互聯網的方便和快捷。但是,人們在享受互聯網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互聯網帶來的諸多風險。例如:2017年3月底,國外媒體報道,自稱為“土耳其犯罪家庭”的網絡犯罪團伙通過電子郵件告知蘋果公司他們掌握了超過3億蘋果帳戶,并能遠程清除所有裝置的內容。2017年2月中旬,雅虎公司用戶的賬號被黑客入侵,并初步懷疑黑客是通過篡改cookies而入侵用戶賬號。2017年2月初,一份關于世界名人貝克漢姆的秘密文件被歐洲調查合作組獲取,隨著秘密被公諸于世,貝克漢姆的高大形象轟然倒塌。隨著互聯網的發達,網絡犯罪正成為互聯網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根據《2018年數據泄露水平指數》調查報告顯示,43%的企業在過去的12個月里淪為了數據泄露事件的受害者。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州,僅通過網絡犯罪造成的損失成本已經超過2.14億美元。這些事件的發生都是由于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但并不完善而產生的惡性事件,互聯網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難題。由于互聯網世界的虛擬性,作案人員被抓獲的概率非常低。因此,針對這種現狀從源頭上防范網絡安全事故的產生就遠比案發后偵查更有效果。要從源頭上防范就必須從培養專業人員的法制意識開始。
二、法制意識對于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網絡安全問題已經逐漸危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要防范網絡安全問題需要從培養專業人員的法制意識開始,讓網絡專業人員能夠通過自己內在的法律意識去約束自己,起到防范犯罪的作用。網絡安全犯罪究其根源在于犯罪分子缺乏法律意識,不清楚網絡犯罪的嚴重后果。正如古語所說“不知者無畏”,正是因為這種對法律的無知才會導致犯罪。因此,將法制意識的培養列入教學范圍非常重要。法制意識對網絡安全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法具有預測性,可以讓人們知道什么樣的行為可為什么樣的行為不可為以及行為的后果如何。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可以讓學生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產生什么樣的法律后果。讓學生了解在何種范圍的專業行為是合法的,從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從事自己的專業工作。其次,培養專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可以讓其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使用正當的手段保護自己而非“以暴制暴”。有利于維護網絡安全的正常秩序。例如當對方使用非正當手段進行攻擊時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應當訴諸法律,使用正當的手段予以還擊。最后,培養專業人員的法律意識是響應我國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體現,法治國家建設需要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掌握國家的基本法律制度。
三、計算機專業開展法制教育課程的具體策略
當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中出現的法律問題常常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如何強化醫學生法律意識、提升醫學生法律素養,是醫學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重慶醫科大學臨床專業一系、二系、三系現有各年級學生,采取整體抽樣調查方式,抽取600人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54份,有效回收率為92.3%。
1.2方法
問卷抽查法。問卷共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客觀選擇題,共10題,旨在了解被調查者法律基礎知識水平;第二部分為認知程度調查,共3題,分別是“醫患關系中醫務人員權利及義務了解程度”、“執業過程中涉及法律問題認知情況”和“對醫療糾紛中合法行為了解程度”。根據1~10題檢測結果將學生分為A、B兩組,正確率高于60%分為A組(答對6題及以上),該組呈現“醫學法律基礎知識相對較強”;正確率低于40%的分為B組(答對4題以下),該組呈現“醫學法律基礎知識相對較弱”。1~10題內容摘自“執業醫師法律法規考試”相關題目,內容涉及“醫療事故處理”、“執業醫師行為”、“追究醫療刑事責任機關”、“《母嬰保護法》知識”、“獻血法立法目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規定”、“甲類傳染病疑似病人報告時間”、“違犯《醫師法》承擔責任”、“《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內容”、“患者權利”和“確立腦死亡意義”。
1.3統計學處理
[摘要]目的提高醫學生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方法以筆者所帶的兩個教學班的學生作為觀察對象,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進行了微改革。結果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更加明確,學習的熱情和激情進一步得到提高,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結論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醫學生;法律教育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
由于醫學的研究對象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所以醫學具有科學屬性和其自身的特殊屬性即倫理性,這種雙重屬性要求醫學生不僅要具有精湛的醫學技術,還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特別是倫理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其中,對醫學生進行法律素質教育尤為重要,它不僅關系到人們的生命權、健康權和身體完整權等,而且還關系到醫療機構的生存和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正如1952年愛因斯坦在其《培養獨立思考的教育》中所說:“僅僅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熱烈的感情,……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然而大多醫學高職院校學生所接觸的法律僅限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一小部分,且如果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規定,教師只能淺嘗輒止地介紹一些法律基礎知識、法治觀念和法治思維模式等內容,講解的范圍和深度可想而知,學生基本上學不到系統的法律知識,至于每一部法律的精髓或主要內容就更不得而知了。且該教材沒有針對性,學生會感覺所學法律知識與自己的專業聯系不上。根據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即法律知識嚴重匱乏的醫學生,筆者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改革與探索,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選取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4級普通護理兩個教學班的學生作為觀察對象,對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微改革。該兩個教學班學生的具體情況。
2教育教學改革
2.1教學內容
一、教學實踐
(一)愛國主義教育
課程設計過程中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在講述第一章計算機發展史內容時,從講述中國古代計算工具發展歷程開始引入,如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算籌”即源于春秋時期,算盤則北宋時期出現,這些發明都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結晶。自1956起,中國科技工作者就致力于開展計算機產業,通過介紹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業績使學生獲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主義熱情,并將其化為為祖國科技發展而努力奮斗的內動力。將世界計算機發展歷史與中國相對比,以課后作業的形式,讓學生獨立檢索查閱中國超級計算機的相關文獻,體會祖國的發展強大,這些環節的思政元素更容易獲得學生的接受和認可。
(二)道德法律教育
在講授計算機網絡和信息安全的課程中加入了網絡安全意識、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學生防范意識之余,警示在未來的行業工作中,不要利用所學的網絡知識觸及法律紅線。通過列舉現實案例,讓學生了解網絡上一些無意識的觸犯法律行為,避免那些由于好奇和炫技等原因而犯下無法挽回的錯誤。幫助學生逐漸建立正確的三觀,提高法律意識,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認識到一念之差就可能觸犯法律鑄成大錯。
(三)團隊協作意識
通過學習計算機發展的歷史和中國互聯網、大數據和物聯網的發展現狀,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大,激發了為祖國強大而學習的熱情。通過介紹計算機行業發展過程中涌現的優秀互聯網公司的創業過程,教育學生重視團隊協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拓寬思維,提高綜合素質。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式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要有敏銳的政治思維和洞察力,并有能力找到課程思政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