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電工基本知識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電工技術及應用”項目課程優化整合的必要性
以前,我院供用電技術專業開設的“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以及“電工測量”為三門獨立的課程,教材也相互獨立。在這三門課程的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課時、內容設置不合理。“電工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課時偏多,理論分析、公式推導偏多,電路計算較復雜。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高職學生來說,其內容偏多,理論偏深,學生學起來難度大,而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到的偏少,適應性不強,不符合“適度、夠用”的原則。
(2)課程內容的編排順序不符合教學規律。具體表現是“電工基礎”課程的實驗課中,要用到相關電工儀表的知識,但電工儀表知識的介紹滯后,電工基礎課中并沒有講授該方面的內容,實驗教師不得不花費較多的時間介紹儀表的有關知識。一方面,影響了電工實驗的效果;另一方面,不利于學生系統、準確地掌握儀表知識及其使用方法;同時這兩門課程都要講授到這一部分,浪費了教學資源。
(3)實驗內容安排不當。在電工基礎實驗、電子實驗、電工測量實驗中,有的實驗項目重復,有的實驗項目內容偏簡單,有的實驗項目不能及時補充和反映各行業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規程的要求,缺少專業理論融入實踐內容以促進學生動手能力提高的教材,與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不相適應。
(4)課程的職業性不強。以上三門課程對應的教材主要以講述電路理論、計算方法為主,所開設的實驗全部是驗證性實驗,不能很好的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宗旨,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此可見,高職課程建設必須針對各專業的培養目標、業務規格(包括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和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編制配套教材。
二、“電工技術及應用”項目課程標準的確定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三個基本理念,依據認證標準,確定了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制定電工電子學課程目標,在分析電工電子學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教學改革的方法和措施,通過引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踐結果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工程教育認證進校專家組的認可,表明了教學改革的有效性。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電工電子學;翻轉課堂
1引言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就是專業認證機構按照認證標準來確認工程類專業畢業生是否已經達到規定的質量要求,它是工程教育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我國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目的是構建工程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建立與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促進中國工程教育的國際互認。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有三個基本理念:學生中心理念,產出導向理念和持續改進理念。其中學生中心是宗旨,產出導向是要求,持續改進是機制。認證標準中有七個通用標準,具體是: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持續改進。七個通用標準之間的關系[2],體現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七個通用標準中最核心的標準就是“學生”,辦學過程中的資源配置、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均以學生在接受教育后的學習成果和畢業要求的達成為導向。
2課程目標的制定
為了達到認證標準要求,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畢業要求的達成,首先要根據學校自身定位和辦學的歷史沉淀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畢業要求,然后設置與之適應的健全合理的課程體系,畢業要求的各項指標點由相應課程所支撐。依據認證標準,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確定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在機械工程領域具有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控制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具有團隊協作精神和一定的國際視野,道德文化素養高,能在機械工程領域從事研究開發、產品設計制造、生產運行及技術管理等工作,能解決機械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根據上述培養目標,制定了12條一級畢業要求,并分解為二級指標,各項指標點由相應課程所支撐,其中電工電子學支撐的二級畢業要求指標點是:理解本專業技術發展迅速、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具有對自我探索和終身學習必要性的正確認識,了解拓展知識和能力的途徑。為此重新修訂了電工電子學課程教學大綱,制定的課程目標為:掌握交、直流電路的分析方法和常用電子電路的結構、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能綜合運用電工電子學知識,通過綜合作業、查找分析文獻資料,養成自我探索精神,拓展電子電路分析能力,進而分析工程中遇到的電工電子學問題。教學設計是課上傳授課程知識,課外布置綜合作業,確保課程目標的實現。
3電工電子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電工技術課程體系的構建
電工技術課程體系由基礎知識、應用技能、綜合測試和課程評價四個模塊組成。其中,基礎知識模塊包括電工技術的最基本內容,其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應用技能模塊包括實驗、基本技能實訓和電路仿真等與電工技術理論內容相配套的重要實踐環節,其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與應用能力;綜合測試模塊包括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結合《國家職業標準——維修電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學生掌握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能力;課程評價模塊包括學生、任課教師、專業教研室等對本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二、重組理論內容,夯實理論基礎
電工技術課程所包涵的內容較多,各專業對本課程的要求也存在差異,給課程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通過與相關專業溝通、研究專業培養目標對本課程的需求,結合維修電工考試對基礎知識的要求,電工技術基礎知識模塊按內容屬性分為直流電路、交流電路、磁路和變壓器及電機電器四個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下設若干個基本課題。各專業可結合專業培養目標的需求組合出適合本專業的電工技術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各基本課題的內容要簡練、實用,避免過多的理論推導。同時要貼緊實驗和基本技能實訓內容;貼緊維修電工考證的內容,力求達到基礎知識、應用技能、電工考證的高度統一。
三、整合實踐內涵,提升應用能力
1.實驗教學,以儀表使用為主。電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許多知識必須通過實驗手段才能正確建立,實驗教學環節在電工技術教學中至關重要。實驗內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電路基本元件、基本電路及儀器儀表使用為主線合理安排,弱化理論驗證性實驗,強化應用性實驗。通過實驗鞏固電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其內容包括電位、電壓測量及基爾霍夫定律驗證、常用阻容元件識別與測試、日光燈電路及功率因數的提高、三相電路負載、單相變壓器特性的測試和三相異步電動機測試與使用。
2.基本技能實訓,注重打好基本功。電工技術應用能力的落腳點就是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實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內容包括安全用電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電工儀表的使用;照明系統圖和平面圖的識讀及照明電路的安裝;低壓控制電器的拆裝;電動機的拆裝;電氣控制圖的識讀及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通過基本技能實訓使學生逐步積累電工基本知識和實用技能,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電工技術課程體系的構建
電工技術課程體系由基礎知識、應用技能、綜合測試和課程評價四個模塊組成。其中,基礎知識模塊包括電工技術的最基本內容,其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應用技能模塊包括實驗、基本技能實訓和電路仿真等與電工技術理論內容相配套的重要實踐環節,其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技能與應用能力;綜合測試模塊包括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結合《國家職業標準——維修電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學生掌握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能力;課程評價模塊包括學生、任課教師、專業教研室等對本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二、重組理論內容,夯實理論基礎
電工技術課程所包涵的內容較多,各專業對本課程的要求也存在差異,給課程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通過與相關專業溝通、研究專業培養目標對本課程的需求,結合維修電工考試對基礎知識的要求,電工技術基礎知識模塊按內容屬性分為直流電路、交流電路、磁路和變壓器及電機電器四個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下設若干個基本課題。各專業可結合專業培養目標的需求組合出適合本專業的電工技術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各基本課題的內容要簡練、實用,避免過多的理論推導。同時要貼緊實驗和基本技能實訓內容;貼緊維修電工考證的內容,力求達到基礎知識、應用技能、電工考證的高度統一。
三、整合實踐內涵,提升應用能力
1.實驗教學,以儀表使用為主。電工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許多知識必須通過實驗手段才能正確建立,實驗教學環節在電工技術教學中至關重要。實驗內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電路基本元件、基本電路及儀器儀表使用為主線合理安排,弱化理論驗證性實驗,強化應用性實驗。通過實驗鞏固電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其內容包括電位、電壓測量及基爾霍夫定律驗證、常用阻容元件識別與測試、日光燈電路及功率因數的提高、三相電路負載、單相變壓器特性的測試和三相異步電動機測試與使用。
2.基本技能實訓,注重打好基本功。電工技術應用能力的落腳點就是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實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內容包括安全用電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電工儀表的使用;照明系統圖和平面圖的識讀及照明電路的安裝;低壓控制電器的拆裝;電動機的拆裝;電氣控制圖的識讀及電動機正反轉控制電路。通過基本技能實訓使學生逐步積累電工基本知識和實用技能,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改革課程教學內容貼近專業發展需要
這幾年來,高職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校企合作,廠校結合,共同培養高質量的具有行業特色的應用性人才。不斷改革深化人才質量培養體系,優化課程組織結構,改革課堂教學內容,調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例,在有限的教學時段內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1.調整課堂教學重點
根據專業的目標定位和后續課程的需要,我們把《電工基礎》教學的重點放在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線性電阻電路、線性網絡電路、正弦交流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及一般電路的分析方法和三相交流電路。這些章節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一些知識的要點如功率、電源、匹配、電位,電感電容元件、振蕩電路,三相對稱非對稱電路等對以音頻放大電路為主要特征的電子技術,音響技術,數字立體聲技術,和以三相交流大功率用電為特征的燈光技術、舞臺電器控制等課程的學習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電路的暫態分析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不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磁路和鐵芯線圈電路自從設備小型化時代的到來,磁放大電路和電抗器的應用也早被開關電路所替代,這些章節在未來的專業課程中涉及很少,因此不作要求加以刪除。高職學生有它一定的特殊性,相對數理化基礎較差,在教學中要主動適應高職學生的特點,刪繁就簡,以廣度換深度,簡化定量計算,加強定性分析,把深奧的理論還原成淺顯的道理。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工程式思維的培養,使科學向技術回歸,技術服務于應用工程。
2.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增加實訓教學項目
電工基礎是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也是一門專業技能課,有些教師會對此提出異議,覺得電工的基本技能應該是電工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以外的教學項目。我們對此進行了統籌的安排,變革圍繞教材“講授+實驗”的課堂教學模式,精選實驗內容,增加實訓教學項目,加快理論與實訓融合,使學生在了解電路實驗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驟基礎上,熟悉掌握常用電路元件,電工工具,電工儀器和儀表的使用方法,加強一般電路的連接、電路的測試等操作技能,加強電路常見故障的排查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為此,我們專門組織力量編寫具有專業特色的與《電工基礎》相配套的《電工基礎實訓教程》,實現理論教學、實驗項目和實訓教學環節的相互銜接和優勢互補,實現《電工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建立科學的課程質量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