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傳統經典文化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也是當代文化發展的沃土。在職業教育中,要懷著高度的文化自信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工作,發掘傳統經典作品的現代意義,把傳統經典作品和現代職業教育進行有機銜接,是職業院校傳承傳統文化經典的重要方向。以《論語》教學為例,聯系現實發掘其對職業教育的價值,既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作品,又培育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規劃、職業禮儀和職業行為習慣等。在職業教育教材和課程體系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文化活動、建設傳播和交流傳統經典作品的網絡平臺等都是高職院校傳承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傳承;職業素養;《論語》
1職業素養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大批高素質技能型,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專門人才。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學制較短、學時較少,很多院校存在“重技能、輕人文,重實效、輕價值”的傾向,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卻忽視學生的職業素養,而職業素養對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對職業素養的概念有3種定義方式:一種是概括式定義,認為職業素養就是職業人在工作中體現的符合職業要求的綜合品質;第二種是分類式定義,將職業素養分為專業素養與非專業素養,或者顯性素養與隱性素養;第三種是具體化定義,明確職業素養的具體內容,如文明守紀、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隊精神、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善于溝通、忠誠意識等[2]。幾種定義方式的角度有所不同,但基本點是一致的,都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表現的品質,是從業者按職業規范和要求養成的作風和行為習慣[3]。職業素養的培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因為職業素養的高低既體現了從業者對崗位要求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也和從業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密切關聯,并直接影響從業者的崗位工作業績和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近年來企業的招聘要求和反饋信息來看,企業招聘高職院校畢業生不僅看重學生的職業技能,更看重綜合職業素養,如道德操守、職業態度、團隊精神、責任意識、溝通能力、行為習慣、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等。企業通常允許新人技能的欠缺,但要求職業素養要好。職業素養具有普適性和穩定性特點,是無論何種職業何種崗位都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一個人的職業素養在長期的學習和訓練后就會積淀內化為個人的綜合品質和行為習慣,因此一旦養成就會相對穩定[4]。在傳統文化經典教學中闡釋職業精神,是當下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素養培育的良好途徑。以《論語》為例,這部傳統文化經典蘊含了深刻的處事履職之道,適用于各專業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下面以《論語》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傳統文化經典教學中闡釋職業精神,培育職業素養。
2《論語》對職業素養培育的啟示
2.1培養職業意識
職業意識是人們通過學習或實踐形成的對職業的認識、情感和態度,是否具備職業意識是職業人生存與發展的前提。職業是從業者獲得社會角色、承擔社會責任、獲取相應報酬的平臺,大學生應該培養良好的職業意識,對職業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認知,養成敬業愛業的情感和態度,并學會根據發展需要來選擇職業。在職業教育中要讓學生認識到,職業就是立身之本,作為職業人要愛業樂業敬業。高職學生作為即將入職的新人,要理解職業人和學生時期的不同狀態和承擔的不同責任。《論語》里有多則語錄談到要“敬事”,如“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等。雖然《論語》具體語句里的“事”所指不同,但遷移到職業教育中,都可以理解為職業、事業、工作,“敬事”就是對職業有敬畏的態度。在職業選擇上,孔子在不違背“道”的前提下,贊同追求高薪,他并不鄙視在世俗觀念中認為低下的職業,他認為如果找不到待遇優厚的職業,那么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種擇業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參考價值。
摘要:傳統經典文化與高職生養成教育在實現育人的目標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通過闡述傳統經典文化在高職生養成教育中的意義,目前高職生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表現及成因,探討傳統經典文化運用于高職生養成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養成教育;傳統經典文化;文化育人
傳統經典文化,是一個民族歷經數千年積淀而來的思想智慧結晶,是承載民族精神,推進文明進步的強大引擎。養成教育,簡言之就是培養個體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的教育。二者在實現育人的目標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即培養品格健全、全面發展的人。中華民族傳統經典文化是歷代先賢留傳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燦若星河。它囊括了養成教育所需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世界觀;修身自律、涵養美德的人生價值觀;以和為貴的處世觀以及審美觀。高職生養成教育從傳統經典文化中吸取養料,既有利于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又有利于實現新世紀“文化育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1傳統經典文化運用于高職生養成教育的意義
《易•大畜》相傳有言:“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即是說,君子要通過學習前人的一言一行來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培養自己的器識。經濟全球化的大時代背景下,更應該注重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著名的機械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先生曾經說,人文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會一打就垮,沒有人文精神、民族傳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會不打自垮。在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高職生養成教育借力于傳統經典文化的意義有以下幾點。(1)有利于彌補高職生人文、道德素質養成教育薄弱的“短板”。良好的人文素養能夠提高人的個性修養和生存質量,優化人的認知結構,開闊其思維視野,增強人的氣質魅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成人成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受就業壓力和教育環境的影響,其人文,道德素質養成教育的短板較其他群體顯著。因此通過尋找傳統經典文化中符合時代要求的積極因子,運用于當下大專生思政教育工作,對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成人成才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2)有利于重塑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的健康發展。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任何一所世界著名的學府或卓越的科學家無不具有廣博的人文底蘊和深厚的科學素養。中國傳統國學文化是極具中華民族特色人文知識和人文素養的寶庫,是實施人文教育的基石。有利于拓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空間,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重塑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體系建構,在高職生養成教育中引入傳統國學經典文化對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3)有利于更好地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高等職業院校承擔著直接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專技能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不是“制器作坊”。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個有機整體,教育就是要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發育,包括良知、理性、審美、使命感等。它更強調充分挖掘人的潛能,展現人的個性,完善人的品性,以便在進入社會這個復雜的體系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發揮自身的潛力和創新的動力。因此把傳統經典文化融入高職生素質養成教育中,對整個社會勞動力水平的高低和國家人才發展的質量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2高職生養成教育缺失的表現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時代背景下,高科技的迅猛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對人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和價值觀產生強烈沖擊和影響。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對學生基本的養成教育明顯被弱化和忽視。尤其是高職院校,輕素質、重理輕文、一味追求就業率的實用主義短視傾向,導致學生畸形發展、文明失范現象層出不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道德認知較差,道德行為失范。具體表現在:個人道德上:誠信、文明禮儀品質缺失。如作業抄襲,考試舞弊,虛報請假信息。與同學相處,出口成“臟”,粗話、痞話習以為常。著裝怪異或過于成熟,不符合大學生的身份特征。對老師或父母缺乏基本的尊重和尊敬;校園集體道德上:“小團體”思想嚴重,容易滋生是非,出現斗毆現象。在集體生活中不注重公共衛生,亂扔垃圾,胡亂涂鴉等;社會公德上:人際關系交往矛盾較多,不遵守公共秩序,違規亂紀現象頻出,不懂得愛護公物和公共財產,環保意識淡薄。(2)情感淡漠,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或扭曲。主要表現在:在家庭親情關系上,對父母的養育和辛勤付出,認為理所當然,甚至不屑一顧,在情感交流上多半比較被動;個人中心和利己主義思想嚴重,追求享樂,在個人需求上,一味看重物質需求,攀比心較重,虛榮心強,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容易受社會流弊侵擾,沾染不良社會風氣。(3)個體自律意識差,成為缺陷明顯的“問題生”。高職院校學生,由于中小學階段以來養成教育的不到位,導致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具有明顯的自律意識非常差,成為各種各樣具有明顯成長缺陷的“問題生”。例如“學困”生,具體表現為對學習產生厭倦和抵觸情緒,經常性遲到和曠課,各種理由和借口請假;“網癮生”,除了維持基本的溫飽,完全沉迷網絡游戲,對其他的事情一概忽略或無心關注,對現實的生活、學習以及人際交往表現冷漠,喜歡在虛擬的游戲網絡里尋找刺激和存在感;“人際交往障礙”生,具體表現為:人際關系相處不和諧,經常產生矛盾,容易產生偏激情緒或回避與人交往。
摘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存在以及發展的基礎,并且也是我國獨特的文化內涵,是我國獲取智慧的來源,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而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時期,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也代表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因此,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的教學效果對于加深學生語文素養有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教師需要以教材為依托,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們對經典作品進行有效的學習和鑒賞,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吸收與理解。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經典作品;教學策略
引言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發展和進步的基礎,同時對于中國來說也是最為珍貴的寶藏,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高中語文需要擔任起將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的光榮使命,將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承并發揚光大。所以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打造一個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學習的良好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一環境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以及學習效率,從而更好地吸收傳統文化的內涵。下面筆者主要針對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傳統文化如何進行更加有效的教學進行了分析。
一、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留下的傳統美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材對其中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授可以讓學生們學習先賢圣者的精神力量以及傳統美德。并且也可以通過一些古代和現當代比較經典的作品發現我國傳統文化的不斷更新和傳承,并且從中了解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理想人格的樹立[1]。高中這一階段對于學生而言是重要的發展和成長時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可以一味地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教師需要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將中華傳統文化更加合理地融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傳統文化的內涵和修養,并對其進行傳承。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中華傳統文化包含了非常多的傳統藝術和文學作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些作品所蘊含的藝術魅力來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打造一個學習情境,讓學生可以充分理解在經典作品中人物的遭遇以及情感,從而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文章作者所表達的哲理和含義,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去了解和學習,從而更好地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2]。
摘要:本文從心理學、教育學等幾個方面對情景教學法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為例系統介紹了五種情景教學法的設計方法、特點。最后,對情景教學法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做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解決的思路。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傳統文化經典;教學
為了貫徹黨和國家的的教育方針,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國內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有關學習傳統文化經典的各類課程。那么如何提高這類課程的教學質量,滿足其教學目標,采用適當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這里我們以《弟子規》為例探討情景教學法的使用,希望給大家一點啟示。情景教學法指在現代教育學、心理學及方法論指導下,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將認知與情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教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一種教學方法[2]。首先,情景教學法符合心理學有關原則。在一節課中,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往往只有15-20分鐘。情景教學法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技巧,變知識傳授從“靜態”為“動態”,變“平面”為“立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其次,情景教學法也符合教育學有關原則。情景教學法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他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調動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并積極主動大膽的解決問題,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最后,情景教學法符合方法論相關規律。人類認知發展一般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情景教學法設計各種情景,把抽象的理論規律、深層次的哲學邏輯等復雜問題具體化、形象化。這類情景設計,符合科學方法論相關規律。這種教學法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進而展開聯想和思辨,實現由個性到共性,由具體到抽象的升華。這樣就達到了轉變學生思想,提高學生邏輯思維水平的目的。那么,在講授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的課程中,情景教學法如何使用呢。我們以《弟子規》為例,介紹以下五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實物情景教學法
這種教學法指教師在課堂結合一定的實物(或模型),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說明、現場示范的一種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3]以講授《弟子規》為例,為了增強學生對《弟子規》歷史及現實意義的感知,需要把《弟子規》相關背景做個簡介。這就要用到一些實物,我們可以用實物、圖片或視頻來代替。把作者家鄉的地理位置和住處、史書上關于作者以及《弟子規》的記載,以及作者去世后的墓地等真實的素材用實物、圖片或視頻的形式來展示。這種情景教學法的特點是把教學目標中涉及到的各類概念、方法、邏輯、規律等知識用實物(或模型)展示出來,使學生學習時達到直觀、明晰的教學效果。
第二、問題導向情景教學法
這種教學法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用類比思維、歸納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方式進行思考而得出結論。這種情景教學法的教學過程為:設置問題情景、發現和提出問題、研究和制訂解決方案、實施方案、檢驗與評價。比如在學習《弟子規》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等”這些章節,我們可以事先提出一個問題如“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舉止是如禮如法的”,或“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舉止是無禮粗魯的”等等,帶著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章節,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歸納總結。這種情景教學法會在每個章節設計相關問題支撐本章節的教學目標,而對各章節設計的問題的歸納則會體現本課程的總教學目標。
【摘要】經典誦讀是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新載體。作為文科類高職院校,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實施晨讀工程、構建多元課程體系、提高教師素養、實施“中華誦•經典誦讀行動”、開展“經典浸潤”活動以及靈活對學生評價進行實踐探索,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經典誦讀;高職;人文素養;研究實踐
一、經典誦讀——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新載體
伴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就業導向”為培養目標,人文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普遍被邊緣化。經過很多專家、學者、教師的不斷呼吁,不少高職院校逐漸意識到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對學生長遠的發展是較為致命的缺陷。“使學生能夠站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具有足夠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在文化擴張或沖擊中得以創造性地發展。”[1]大家基本上形成了這樣的共識。黨的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論述指明了未來幾年教育的發展方向。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我們認為誦讀中華經典是重要的途徑。可以說,讓學生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可以陶冶情操,使其文化修養與品質養成得到一定提高。經典誦讀對于塑造學生的靈魂,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高職學生誦讀經典、走進經典、學習經典,是他們應盡的歷史責任,也是作為新時代人才立足現在并走向未來所應具備的基本人文素質[2]。
二、經典誦讀在高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中的實踐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以培養適應現代商務事業發展需要的國際化應用人才為宗旨的高等院校,是培養廣西商務行業經理人才的搖籃。作為文科類高職院校,通過誦讀中華經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做了一些初步嘗試并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實施晨讀工程,建設優良學風為營造健康向上、勤奮好學、書聲瑯瑯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晨讀中日有所誦、日有所得,從而促進學校學風建設。2014年9月學校專門印發了《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晨讀工程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由主管教學副院長任組長,教務處和學生工作處的主要領導任副組長,各系黨政負責人為成員的晨讀工程工作領導小組。方案還明確了晨讀工程對象為全院在校學生;晨讀時間為每學期第1周至第17周的周一至周五早上7∶20~7∶50(后又調整為8∶00~8∶20);晨讀地點以每個班第一節課的教室為主,如當天第一節沒課,則由各班組織在足球場進行,如遇雨就改在圖書館、體育館進行;晨讀組織人員以班干部為主,輔導員、班主任參與輔導;晨讀內容以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和外語為主,同時組織老師編制晨讀手冊。方案還要求各系成立本系的工作和檢查小組,由專人負責,嚴格考勤制度并建立獎懲制度,對優秀學生、優秀班級進行獎勵,并納入優秀班級、優秀輔導員和優秀班主任的評選范圍。將晨讀活動納入教學督查的范圍,教學督導室安排督導員進行巡視和檢查。學生未按要求無故不參加晨讀,每學期累計3次,取消該學年評先評優資格。晨讀出勤率未達90%,每學期累計3次的班級,取消該學年先進班級評選資格。對嚴重缺勤的學生,可以依照《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違紀處分規定》給予紀律處分。一天之計在于晨,實施晨讀工程以來成效明顯,學風校風、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明顯的變化,每天早晨教室、東盟廣場、升旗廣場、田徑場清脆悅耳的讀書聲,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晨讀工程營造了濃郁的讀書氛圍,文化育人效果明顯,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