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創新數學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教育逐漸重視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規定在小學高年級學段不僅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更要重視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素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進行創新教育,提高認識,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將生活化的數學引入教學當中,還要針對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重視對全體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創新教育;數學教學;游戲化
創新教育是為了培養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這與現代教育中提出的數學核心素養是相通的。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教育上的一個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數學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學識、能力以及思維方式。創新教育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高學段的數學創新教育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自己要有創新精神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課堂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課堂中起著調節劑的作用。一個有著優秀教學風格的老師擅長用情緒帶動學生的學習氛圍。如果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充滿著創新精神,舉手投足之間都流露出對數學、對課堂、對學生的喜歡,那么這個班的孩子一定會被老師帶動,一定是充滿著正能量的。六年級青島版數學教材中的利息這一節中,因為利息這個問題距離同學們的生活比較遠,孩子們只是一味地記憶利息計算公式,所以題目稍微拐彎同學們就會出錯,教師要找對方向,開拓創新,把利息的計算問題生活化,將其融入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每日的應用中尋找規律。同學們都在班里的圖書角借書,雖然學校里規定借書是免費的,但是我們可以把利率問題融進這里面。每一本書的定價就是本金,在小組會議里我們大家一起確定利率的數目,借閱時間也就是借錢的時間,借閱之前,我們要求同學們計劃好借閱的時間,然后算好“利率”,只有計算正確才能借到自己喜歡的書,當然,一部分同學可能會計算出錯,這時候就可以請自己組內的同學幫助自己講明白算理,之后再去計算并借閱。通過這樣的大量的練習,同學們對利息公式運用自如。
二、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孩子們容易對數學課失去興趣,教師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中職數學創新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一)教師缺乏創新觀念或創新能力不夠
一種情況是教師缺乏創新觀念,認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只要能掌握知識就夠了.他們對數學的本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沒有形成正確的現代數學觀,意識不到創新是數學發展的動力.同時,他們對當今社會對人們數學素質的要求也不甚清楚.另一種情況是,教師也知道創新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受傳統的影響,教師往往接受的是純理論性的數學教育,對于創新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感到無從下手.
(二)認為中職生數學基礎差不能創新
一般而言,由于中職生數學基礎差,學習興趣也不濃,教師對他們的要求也不高,認為要求他們能夠創新是一種奢望.一般認為,學業成績越好,越能進行創造,如果成績不好則不能進行創造.實際上,創新與很多因素有關,并不僅僅依賴于個人才能.心理學家認為,人格因素與創新密切相關,而不是學業成績,只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勤于思考,能抓住本質的東西,同樣也能夠創新.對于中職生,他們在創新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他們思維活躍,善于聯想和想象,動手能力強,學習專業課時對數學有強烈的需求,這些都是創新的動力.
(三)學習規定的課本知識不能夠創新
實際上,學習離不開創新,學習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課本上的知識雖然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知識,但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前所未聞的.凡是學生能產生自我的理解,產生新的想法,新的看法,都屬于創新.創新關鍵在于出新,沒有大小之分.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創新的過程.
一、教師創新意識是前提
(一)優化學生創新心理
初中生由于自身生理特點,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教師要正確地抓住初中生這一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引領其去發現問題,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一定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開動腦筋,尋求不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從而讓學生自己發現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知識點的導入方式,要突破原來直接入題的方式,選擇懸念式導入法或者興趣式導入法這一類可以激發學生創新心理的導入方式,使學生對知識點有一個更深的印象。此外,教師還應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應當急于告訴學生正確答案,不要急于批判學生,而應讓學生開放思維,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發展創新性思維。教師的目的不是去完成一道題目,不是告訴學生正確答案是什么,而是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讓學生具備獨立學習與解決問題的本領。
(二)鼓勵學生多多提問
古語有云:“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對于學生來說,發現問題是其獲取知識的第一步。在通常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先預習。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必然會對某些知識點存有疑問,然后學生再帶著這樣的疑問來聽課,這就會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積極地倡導學生提問、鼓勵師生討論、共同探索問題。學生提問的過程也是多種能力的鍛煉過程,打破了原來固化的思維,使學生開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發現問題。在站起來張口提問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
二、學生創新興趣是關鍵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只有激發了他們獲取知識的欲望才能正確引導他們的學習。因此,教師要想將創新很好地應用于數學教學中,首先就要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活動教學與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的探討育創新是推動時展的動力,是民族繁榮富強不可缺少的助推器,當然在深受重視的教育行業必然對也是非常推舉創新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創新精神也要從小開始培養。在小學教育中實施創新教學和活動教學可以有效的開啟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方式,有效的提升學習效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仍采用陳舊的“我說你聽”的教學方法,沒有與時俱進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無法有效的開啟自己的思維,創新能力自然無法提升。還有就是教師在課堂中占據著主要地位,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沒有給學生思維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思維被局限在課堂上,無法獲得有效途徑去開啟自己的思維創新能力。
(二)課堂氣氛較沉悶,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據調查,在很多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學生的時間都被各種各樣的數學題所占據,沒有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活動,也基本上沒有玩耍的時間,課堂的教學氣氛較為沉悶,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提不起興趣,經常性的開小差,數學活動方式單一,創新性不夠,教學效率一直無法有效提升。
二、提升活動教學與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的策略
一、培養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想象力是重要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句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對于很多的偉人科學家來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而對于我自己來說,想象力是一切知識的源泉,想象力也是創新的開始,只有想到了才能夠做到.因此我認為要想加強小學教育的創新,首先一定要培養小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動手能力,便是對想象力的進一步升華,動手能力即是將想象力落實于實際,最終作出完美的成果.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常常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學生們一邊想一邊做一邊說,使腦、手、口一起參與到活動中,達到了統一和諧.比如,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課時,我不采用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以小組為單位給同學們發下我事先準備好的直徑4厘米、6厘米、5厘米的圓形硬紙板,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并記錄自己手中的圓的周長直徑并討論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通過親自去測量、討論,同學們很快就可以明白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并得出結論:不論圓的大小,圓的周長都是與這個圓本身的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合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懸念最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好奇心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所以,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巧妙地設置一些適當的懸念,創設思維上的情景,使學生們產生一定的新奇感與求知欲望,從而去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我就提出以下的問題:“同學們,大家誰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什么形狀的呢?”學生們都回答:“知道,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學生都連連搖頭.我又問:“如果車輪是橢圓形的呢?”(隨手在黑板上畫出橢圓形)學生急著回答:“不行,沒法騎.”我緊接著追問:“為什么圓的就行呢?”學生們一聽,馬上就議論紛紛,這時我就讓同學們分組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圓的認識.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引導同樣增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以后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并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一種方法,我認為小學教學教學的創新從小培養起了學生對各種事物的認知的創新性,使學生從小便在腦海中埋下了自主創新的種子,使學生在平日的數學學習中,通過自己細心地觀察、思考、歸納等等,不僅使自己對各種知識的認知有了獨特的思想,不同程度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為以后的學習數學生活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變成了學生日后不斷進步,取得更大成就的墊腳石.
作者:駱秋瑞 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陽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