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財會實操培訓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建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所依托的物理平臺較為容易,但在突破傳統會計教學模式所形成的思想束縛,培育滿足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的學習生態方面則存在難度。在問題導向下,完善高職會計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可從加強教師的專業能力建設、開展理實一體化教材編寫、建立標準化教學組織形式、創新和優化教學評價機制這4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教學;高職;會計;探究
引言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已在高職會計教學中得到推廣,就反饋的效果而言可謂喜憂參半??上驳囊幻嬷饕牵涸诮虒W形式上,會計教學做到了與“崗位工作過程”相融合;令人擔憂的一面是:當前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否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崗位動手能力值得商榷。實踐表明,建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所依托的物理平臺較為容易,但在突破傳統會計教學模式所形成的思想束縛,以及培育滿足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的學習生態則存在著難度。不少同行將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單純理解為,將傳統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合二為一。然而,在消除時空維度下的割裂感所建立的新型教學模式,不能僅僅是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之間的板塊式銜接,而是作為統一課程體系下的教學資源共享和相互滲透的狀態。本文將在問題導向下,對高職會計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展開探究。
1當前高職會計理實一體化教學所存在的不足
1.1教師能力整合相對滯后這里的“相對滯后”是與理實一體化物理平臺的搭建速度而言的,隨著物理平臺的搭建形成,接下來便面臨著整合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能力的任務,然而任務的完成并不順利。具體表現在:(1)部分任課教師的會計理論水平與實操水平間存在差異,在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中會“就輕避重”。(2)部分任課教師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在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時難以做到雙管齊下。所有這些都表明,教師勝任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1.2校本教材建設存在短板
摘要:《會計法》的修訂,伴隨著財政部門與稅務部門對會計與稅收監督管理的加強,會計從業人員將面臨著一次大的挑戰,而當前海南會計繼續教育存在諸如會計繼續教育內容單一、實用性不強、教學方法陳舊、授課質量不高、考核與評價流于形式等多種問題。提供充分、高質量的學習資料,滿足會計從業人員根據自身所屬行業與自身成長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已是當前海南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會計繼續教育作為提高會計人員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更需要一次大的變革。
關鍵詞:會計;自貿區(港);繼續教育;課程開發;人才培養
一、海南省會計繼續教育現狀
(一)海南省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態度分析
會計繼續教育是硬性要求,而更多的會計人員安逸于當前的生活,缺少學習精神,把會計繼續教育當成是“政治任務”。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可能會導致沒有進行從業登記的會計人員不再進行官方組織的繼續教育學習,從而不利于會計人才的培養。2018年海南省高級會計師評審條件中比往年多出要求參加五年會計繼續教育的硬性規定;2019年海南省中級會計師報名比往年增加“完成個人信息采集并審核通過”條件。但這些規定僅在報名條件中增加,并未進行宣傳,大量會計從業人員并未知情。
(二)海南省會計從業人員繼續內容設置分析
2018年海南省會計繼續教育平臺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開始了新的培訓,內容除了少量的具有很大難度的會計報表合并等內容外,剩下的內容幾乎為政府事業單位會計,給2018年大量從事會計繼續教育的學員造成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不相符的困擾?;貞浐D鲜v年的會計繼續教育,內容也多為政策性或者是理論性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多為解讀性,實操指導幾乎是沒有的。這些弊端會增加會計繼續教育人員應付參加會計繼續教育的可能性。
摘要:“基礎會計”是職業院校財經課程中的一門基礎理論課程,文章以“優質”與“多元”為目標,在“基礎會計”資源現狀的基礎上闡述資源建設意義,并對資源建設進行設計,著重建立一個與“基礎會計”相吻合的中職實踐教育資源體系,將其嵌入校級精品課程、名師工作室、專業群建設等在線平臺,并充分拓展其教學功能,建設一個能真正促進會計專業教育質量與學生綜合素養的專業資源庫,并對資源庫的運用形成展望。
關鍵詞:基礎會計;資源建設;中職教育
1“基礎會計”資源建設的意義
1.1開發優質資源,促進會計專業長效發展
專業資源建設,是一個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優質教學資源更是教學質量建設的重要載體。“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核心專業課之一,多渠道、多方面人員參與其中,整合零星資源,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可以加快教師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學效率,為其他相關專業課程建設提供范例,推動專業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1.2交流融合,服務課堂,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基于豐富的“基礎會計”優質教學資源,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選用適合的教學方法,真正服務于課堂,進行高質量的教學。學生也可通過資源平臺隨時隨地地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摘要]面對財務行業變革趨勢,針對新興工作崗位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本文從政策、理論和技術操作三個層面對書證融通相關理論與實踐展開研究,總結了財務管理專業1+X制度書證融通的四種模式,除滿足財務管理專業和學校自身的發展需要外,還可為其他專業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職財管專業;1+X制度;書證融通模式
在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探索實施1+X證書制度的提法首次出現;同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此試點方案的出臺,拉開了“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簡稱:1+X證書)試點工作的序幕。《方案》提出: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要“落實職業院校學歷教育和培訓并舉并重的法定職責,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結合,促進書證融通”。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名單,標志著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全面啟動[1]。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改革各種方案的出臺與新制度的實施,意味著職業教育將迎來顛覆性的變革與發展。
1.“1+X”證書制度對高職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影響
當今社會在數字技術的應用影響之下,新業態、新職業不斷產生。財務領域向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迅速演變,財務行業的社會職業崗位結構也隨之迅速變化,傳統財會工作崗位不斷萎縮,新興職能工作崗位大量涌現。在科技發展新趨勢和就業市場新需求的背景下,高職畢業生就業的矛盾更加突出:新興工作崗位迫切需要大批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業務型和應用型的數據人才,市場上大量的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這種現象映射出傳統雙證書制度下,學生知識技能滯后的事實。另外,高職院校的生源參差不齊是另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如何讓職業院校的每個學生都能夠順利就業,仍然是衡量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財務領域職業崗位結構的變化、財務人員的“數據處理+決策支持”的定位,客觀上促成了財務管理職業教育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上。1+X正是從制度上保證了教育變革得以順利實施與推進,這將倒逼職業院校主動適應科技發展新趨勢和就業市場新需求。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對所嵌入時代的回應和解答。高職院校解決問題的根本就在于通過實施1+X制度,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并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崗位普適性和針對性,為學生實現順利就業或人生出彩提供多樣可能性。而書證融通則是新形勢下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因此,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推進1+X制度,是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迫切問題。
2.1+X制度書證融通的內涵與范圍
根據對1+X制度的解讀,“1”是指學歷證書,“X”是指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證書分初級、中級、高級,匹配不同類型的企業工作崗位。國家出臺1+X制度,明確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獲得X證書后,可拓展就業本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X證書是職業資格證書的超越與突破,在強化學生實踐技能的基礎上多方位延伸學生的實踐技能。在涉及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消費者權益等方面如航海、醫護、消防、教育等領域,職業資格證書會長期存在,因此兩個證書將長期并存。書證融通是指將學歷證書與若干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互銜接及融通。具體是指將X證書的培訓內容有機融合貫通于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包括將初、中、高級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中、高、本層次的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標準相互對接;將職業培訓的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相互融合[2];將職業技能等級考核與學歷教育相關專業課程考試統籌安排,同步考試與評價,通過評價模式改革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X證書制度是在實施“放、管、服”背景下、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的一種全新制度設計[3]。書證融通是“1”與“X”兩種證書的相互銜接、相互融通。根據教育部專家劉瑞軍教授的觀點,書證融通的范圍包括:標準融通(制定培養方案的專業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通);內容融通(X證書培訓內容與培養方案課程內容融通);教學融通(X證書培訓過程與專業教學過程統籌組織、融通實施);評價融通(X證書技能考核與專業課程考試統籌組織、融通實施);成果融通(按照學分銀行規定,技能證書認定學分與專業培養方案學分轉換。
一、財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財務會計專業在高校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枯燥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
目前高校財會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就是枯燥單調的傳統教學模式。于其他學科而言,財務會計的理論知識內容眾多且單調,學生學習起來本來已較為困難。此時,若教師還采用枯燥單調的傳統教學模式,根本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只能被強行灌輸各種理論知識。這樣做,學生不僅無法深刻記憶財務會計的專業知識,導致理論知識缺乏,而且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會僅停留于淺層次。在實際工作中,想要真正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就更難了。進而還減少了學生鍛煉和熟悉專業知識的機會。尤其企業會計準則還處于不斷變化中,這樣的話,仍采用枯燥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必然會導致學生學習的知識處于落后狀況,不利于學生就業。
(二)教學規劃的完整性和體系的合理性缺失
目前高校財會教學中出現的較為突出的問題其中一個就是教學規劃缺乏完整性,教學體系缺乏合理性。近年來,由于高校對財務會計專業地進行大范圍擴招,而對應的教師隊伍沒有得到適當的補充,導致原有師資力量無法應對擴招后的學生數量,教學規劃的完整性出現紕漏,教學體系出現不合理現象。進而整體教學水準和質量隨著下降。同時,很多高校的財務會計教學處于應試教育狀態,對實踐性教學較為忽視,且未設置明確的實踐課程標準。而實踐性教學是培養和鍛煉學生財務會計專業技能的主要環節,由于缺乏明確的實踐課程標準,導致課程設計目的、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及市場需求之間出現偏差,不利于應用性專業會計人員的培養。
(三)師資隊伍缺乏企業實操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