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于1989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西北第二民族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本刊重點刊登西北地區不同歷史時期各種民族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組發有關民族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質量學術論文;組發研究國家和地區社會文化發展的具有創新價值和理論高度的學術論文。本刊以"樹立精品意識,追求學術創新"為宗旨,民族學類研究為特色.質量第一,特色發展,提升學術品位,打造期刊品牌.以高校教師,學生,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國家機關公務員等為主要讀者對象。現用名:《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辦刊宗旨:立足民族地區,面向全國,繁榮學術研究。
邊疆民族研究、民族文化、西部開發論壇、史學研究、法學研究、文學研究。
地址:寧夏銀川市西夏區文昌路,郵編:750021。
1.來稿字數不超過7000字(含圖、表),文章包括(按順序):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中圖法分類號、英文部分、正文、參考文獻等;在文稿首頁地腳標注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E-mail地址(若通訊作者非第一作者,請標注通訊作者的對應信息)等。如屬基金資助項目也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2.摘要應說明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結果與結論。英文摘要內容應與中文一致。摘要正文請用第三人稱。
3.稿件正文要求論點明確,文字通順、精練,數據可靠,量和單位的使用及數字用法應符合國家標準及有關規定。
4.標題應層次分明、用字規范,分別用1;1.1;1.1.1表示層次號。稿件請用MicrosoftWord軟件排版,通過電子郵件投稿,同時郵寄1份打印稿到本刊編輯部。稿件中外文字母、符號的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角標等必須分明。
5.文中圖、表應選最必要的,且大小適中。插圖盡量用通用的繪圖軟件繪制,坐標線與標識曲線的線條比為2:3,圖中符號、文字要與正文一致。對于由軟件形成的圖形(如Excle,請將原數據同時發過來,或單獨將有關數據作為一個文件發過來);圖片必須是.tif等通用格式的灰度圖,且要求黑白清晰、層次分明。表格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圖題、表題應中、英文對照,圖、表中量與單位不允許使用漢字符號。
6.參考文獻務請規范化,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引用。文獻序號以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排。引用電子文獻(特別是網絡文獻)應以可信度高的網站文獻為主,盡量不要引用電子公告板、聊天記錄等文獻。本刊論文參考文獻執行國家標準(GB/T7714-2005)規定的著錄規則,其著錄格式如下:
(1)書籍:作者姓名.書名[M].版次(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2)譯著:原作者姓名.書名[M].版次(初版不寫).譯者姓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3)期刊論文:作者姓名.文章題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4)書籍中的析出文獻:作者姓名.文章題名[M]//專著責任者.專著題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5)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作者姓名.文章題名[C]//論文集責任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6)學位論文:作者姓名.文章題名[D].保留地:保留單位,答辯年份。
(7)國際或國家標準:制定標準的機構.標準代號—發布年.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8)專利:專利所有者.專利名稱:專利國別,專利號[P].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
(9)電子文獻:作者姓名.題名[ED/OL].出版時間[引用日期].獲取或訪問路徑。
文獻作者為3名以內的,應全部列出,4名及以上的只列出前3名,后加“等”(或etal);外文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名可用縮寫,不加縮寫點;期刊名盡量寫全稱,不要縮寫。
7.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切勿一稿多投,來稿在3個月內未接到錄用通知可自行處理。編輯部對稿件有修改權,不同意改動的,請來稿時說明。稿件一經刊用,酌致稿酬,并贈送當期刊物。
8.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擴大作者學術交流的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所刊文章的全文通過《中國期刊網(CNKI)》、《萬方數據-中國數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入網。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光盤及上網,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擬制家庭中的女人——西道堂婦女的角色
略論甘肅舟曲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途徑
從蒙漢文化交流互動看元代蒙古族散曲文本意義
近10年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生態文化研究述評
“五四”以來南方民族文學的話語建構及其嬗變
生態移民地區金融資源均衡配置研究:寧夏固原個案分析
蒙古族樹始祖型族源傳說起源探討
新中國民族院校發展與改革的歷史性回顧
試論我國民族經濟扶持政策的作用與發展創新
宋夏戰爭對宋初詞學創作風貌的影響
生態風險背景下對我國西部民族關系的新讀
東鄉唐汪川民族關系調查
游牧文化生態化的路徑選擇——以甘南牧區為例
漢語語境下的語際語語用能力探析
關于寧夏文化資源資本化的理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