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40.00/年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創刊于1973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四平師范學院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理論期刊。本刊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黨的“雙百方針”,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原則性與科學性統一的原則,提倡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以其師范性、地方性、科學性、服務性強為特點,為繁榮學術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務,為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宗旨是致力于總結與傳播有關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實現學科建設的綜合化與人才素質的完善化。本刊自1973年創刊以來,質量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為了進一步提高辦刊質量,擴大本刊的影響,本刊歡迎學界朋友踴躍賜稿?,F用名:《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致力于總結與傳播有關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實現學科建設的綜合化與人才素質的完善化。
紀念專題、專題討論、政治學研究、經濟學研究、哲學研究、文學研究、語言文學學研究、美學研究、東北史研究、圖書館學研究、教育學研究、心理學研究、教材教法研究、爭鳴園地等。
地址: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海豐大街1301號,郵編:136000。
1.來稿要求觀點鮮明并有創新,論證嚴謹,數據準確,語言流暢,文字精練,篇幅以8000字以內為宜(包括圖表),用A4紙5號字打印寄到本刊編輯部,同時再以郵件的形式發來一份電子稿。
2.來稿內容包括(按順序):題目(少于20字)、作者單位、單位所在省市地名稱及郵編、中文摘要(200-300字)、關鍵詞(3-5個)、前五項的英文翻譯、中圖分類號(作者可到本刊編輯部網站查找《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進行分類)、正文、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的序號要與文內一一對應)。以各種基金資助項目為內容的論文,可在篇首頁地腳處注明基金類別及編號
3.摘要應包括文章分析、論述的主要內容,作者的主要觀點和結論;不必敘述文章的寫作背景;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們”等第一人稱作主語,而應采用第三人稱寫作。
4.參考文獻著錄格式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見附錄)。
5.由于本刊采用匿名三審制審稿,請作者用單獨一頁寫明:作者姓名、第一作者(以及具有教授以上職稱的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工作單位、研究方向。另附作者聯系電話和電子信箱。
6.關于英文摘要的要求:為了適應期刊國際化的潮流,凡投給我刊的稿件,英文翻譯一定要合格,拒收用網上翻譯網站在線免費翻譯過來的僵化英文,翻譯內容要齊全。
7.凡來稿文責自負,一律不退,自本刊收到來稿之日起2個月內未收到審理意見或用稿通知者,可自行處理。在此期間請勿一稿多投。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不同意者可在來稿時特殊說明。
8.本刊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及有關數據庫,凡投給本刊的論文,即意味著作者同意其論文入編數據庫,如有異議者,請在來稿時注明。
9.文章一經刊出,即贈樣刊二冊。論文如被轉載、摘錄、復印,或獲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者,請主動告知本刊或責任編輯。
唐傳奇夢幻小說中的佛教母題探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自覺與精神家園的建構
破解神話:羅蘭·巴爾特意識形態批判理論探微
認識的二維度——論顯意識與潛意識的辯證邏輯
新興被字句的語用功能及句法特點
論旅游翻譯中的視點轉換
識仁與王政——程明道理學思想的政治哲學維度
世界史影視網絡資源述評
許有壬的雜記文評述
長春城市地名源流考釋
東國-晉-南北朝時期氏族社會交流的雙語制三北
滿族歌謠里的民俗文化解析
離婚經濟補償制度的理論依據與完善措施
我國離婚程序復雜化的可行性研究
方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地方高師院校非師范專業人才培養:困境與舉措
實施創新戰略培養高層次人才——吉林師范大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劉艷清張作嶺劉天浩
地方高師院校培養高素質語文教師的“五個一”工程實施策略
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培養與個性化發展相輔的改革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