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1978年12月創刊,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編輯出版,最初限于內部交流。經教育部批準,從1982年起公開發行,定為季刊。2003年又改為雙月刊,2006年后更名為《阿拉伯世界研究》,并于2008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并已入選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本刊在介紹、了解阿拉伯世界的基礎上,對中東重大事件、國際關系、外交、能源、安全、人文及社會治理等問題作深入系統的學理探究,力爭與國內外最新學術動態保持同步。
本刊主要關注并研究阿拉伯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問題,并更加注重對中東重大事件、國際關系、外交、能源、安全、宗教、歷史、地理、文化及教育等問題作深入系統的學理探究,涉及伊斯蘭國家與國際體系、中阿雙邊關系、阿拉伯熱點問題中的大國關系、全球公共治理、國際反恐合作、能源合作、和諧世界等重大全球性問題,更加注重對中東重大事件、國際關系、外交、能源、安全、宗教、歷史、地理、文化及教育等問題作深入系統的學理探究,以進一步增強本刊的學術內涵,跟上國內外最新學術動態和優秀刊物的學術水平。本刊學術性、知識性兼備,信息性、動態性突出,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的特色刊物。現用名:《阿拉伯世界研究》。
旨在增進我國廣大讀者、學者對22個阿拉伯國家的社會經濟、國情、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面的了解,分析阿拉伯世界與周邊中東國家的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影響,以及中阿關系的歷史和現狀。
特寫專稿、政治論壇、外交珍聞、經濟縱橫、軍事天地、古今文化、教育園地、宗教研究。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大連西路550號,郵編:200083。
一、來稿字數請控制在10000~15000左右。我們將優先刊發具有新思路、新視角、新方法的學術創新之作。
二、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三、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四、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五、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審稿周期一般為5個工作日,作者也可來電查詢,以免影響正常發表。
六、來稿請同時寄送電子版和紙質文本,并注明作者姓名、最高學歷、職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及聯系電話。另附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5個關鍵詞,以收到紙質文稿為準。
七、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龍源網”等。如作者不同意其文章編入上述數據庫,請在來稿時說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八、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審稿周期一般為5個工作日,作者也可來電查詢,以免影響正常發表。
九、來稿應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文責自負。本刊所發表文章中的觀點均屬于作者個人,并不代表編輯部或主辦單位的立場和觀點。特此聲明。
論中美全球戰略利益的兼容陛與中美中東合作
民間外交:未來更具人文性的全球化之選擇
伊拉克戰爭與公眾參與中國中東外交政策制定
電子文獻資源利用與中國中東學的建設
中東大規模動蕩與我國的外交應對
伊盟、伊合與中國中東人文外交
二十國集團的定位與機制建設
國際非政府組織與非傳統安全
中東劇變以來的東盟與海合會關系研究
阿拉伯民族身份認同的文本學分析
伊斯蘭法的現代化問題馬明賢
跨文化語境中的伊斯蘭影響研究
氣候變化政治對海灣國家的影響
埃及與穆斯林兄弟會蔡偉良
“一·二五革命”后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發展趨勢
后穆巴拉克時代的埃及穆斯林兄弟會
中產階級與埃及政局變化
中東非政府人權組織的特征與挑戰
中東阿拉伯國家金融自由化探析
中國與海合會貨物貿易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其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