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本刊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地址:上海市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美國問題研究》編輯部,郵編:200433。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代發請詳細看。
政治營銷:后工業社會下的美國政黨政治
總統簽署聲明的發展及其對美國聯邦政府權力制衡體制的影響
美國對里海地區能源地緣戰略及其走向——目標、戰略、手段、展望
中美關系之期望
一部值得重視的美蘇關系史論著——讀《第一次冷戰:伍德羅·威爾遜對美蘇關系的遺產》
美國的全球領袖之路——《第二次機遇:三位總統與美國超級大國的危機》評介
全球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的重建
新世紀中美的發展援助政策:比較研究的視角
鎖定紅海之峽:淺析美國在也門的地緣政治戰略
美國對臺政策的解讀:一種美國民族主義視角
美國對華政策中的經濟民族主義
美國基督教組織的全球擴展與當前美國外交政策
美國中亞政策的重要工具:經濟和軍事援助
美國參與世博會的歷史、目標、模式與影響力分析
打贏明天的戰爭,維護美國治下的和平——評《大視野大戰略:縮小斷層帶的新思維》
美國的戰略走向及中美關系之回顧與展望(第五屆“美國的戰略走向與中美關系”學術研討會綜述)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資助項目(05FCZD0015) | 3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09YJCGJW004) | 3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05JJDGJW001) | 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BGJ018)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4BGJ049) | 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05JZD00040) | 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05JJDGJW037) | 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10JJDGJW008) | 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無) | 2 |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09MLC008) | 1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4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 | 25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10 |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 | 10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9 |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 7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 | 5 |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資助項目 | 4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 3 |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創新基金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