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00.00/年
《浙江食用菌》創刊于1982年,由浙江省食用菌協會主管,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辦的專業性科技類刊物。2011年變更為《食藥用菌》,國內外公開發行。緊緊圍繞“服務于食用菌產業”發展這一主線,及時傳遞國內外產業發展動態,大力推介新品種、新技術,追蹤剖析產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滿足產業發展對科技和信息的需求;大力宣傳食用菌營養、保健功能和優新產品,提高食用菌產品的社會影響力。本刊刊稿分為三種類型。一為具有一定創新性和學術價值的試驗研究報告;二為具一定先進性可供生產上應用的技術性、科普性文稿;三是本行業科技進展類綜述、評述文章及重要的市場信息、產業文化。本刊編排采取通欄與雙欄兩種格式,并根據刊稿內容劃分為不同欄目。兼顧普及與提高,注重實用技術與信息的傳播。主要刊登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和創新性的食、藥用菌應用科學研究論文,以及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試驗研究報告、科普文章和產業信息。讀者已遍及全國,并在國際食用菌界產生一定影響。現用名:《食藥用菌》。
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國內外產業動態、優新品種與資源開發、栽培技術、病蟲害安全防治、營養保健與保鮮加工、產業信息等。不定期開設專題講座、專家答疑等欄目。
地址:杭州市石橋路139號,郵編:310021。
1.篇名與文內標題:篇名要突出主題,簡明又具有足夠的信息,力求在20字以內,居中書寫。文內標題一般不超過3級。一級標題的序號冠以阿拉伯數字‘1’‘2’等,頂格排,序號后空開一個漢字位,用正文同號黑體(即五黑),單獨成行,上下空開半行。二級標題冠序號為‘1·1’或‘1·2’等,頂格排,序號后空開一個漢字位,標題名用五號楷體。二級標題下看正文內容的多寡可單獨成行,也可在題后空一個漢字位接排正文。三級標題,冠序號為‘1·1·1’‘1·1·2’或‘1·2·1’‘1·2·2’等。前兩位數字為一二級標題序號,也頂格排,空一個漢字位,排正文同體同號(五宋)字,標題后加句號,接排正文。如文稿內容層次較多,尚需編序碼,則可在序號的左右加圓括號如(1)、(2)……縮進兩格起排。
2.計量單位:本刊所用的計量單位,因稿件內容的類別而異。試驗研究類文章,一律采用國際符號,如重量用g(克)、kg(千克)、t(噸)等;長度用mm(毫米)、cm(厘米)、m(米)等;面積用cm2(平方厘米)、m2(平方米)、hm2(公頃)等;體積、容積用cm3(立方厘米)、m3(立方米)、L(升)等;時間用s(秒)、min(分)、h(時)等;光照單位用lx(勒克斯);溶液濃度用mol/L、mg/kg,或mol·L-1、mg·kg-1(勿用已廢止的符號M、N、ppm);壓強用Pa(帕),不用bar(巴)或Ib(磅)。技術性、科普性和一般綜述、述評類文稿均采用相應單位括號內的漢字名稱。
3.圖表:本刊數據表一律采用三線表。三線表的格式,參照本刊所列的各表。表述同一個問題,一般只用表,或只用圖,不要圖表重復用。圖、表應用,要看內容而定,說明大致趨勢的宜用圖;反之,可用表。少于十個數據的,可夾在文敘中,不必列表。
4.摘要(提要)和關鍵詞:正式試驗研究報告,一般應有200~300字左右的報道性摘要。摘要內容概括試驗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主要的結果和結論,要注意反映新意和亮點。要客觀表述,不加人稱和評論。有結論的文稿,盡量避免與結論過多重復。綜述、述評類文稿可用提示性摘要。提示性摘要可扼要概述文稿的主要內容,篇幅較大內容較多的文稿也可由文內一級標題組合而成。關鍵詞,除極短篇的外,一般都應有3~8個關鍵詞。關鍵詞避免簡單重復篇名的內容,提供的信息量應多于篇名。
5.參考文獻:試驗研究報告、綜述、述評類文稿,一般應有相關的參考文獻。本刊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體系,即文后參考文獻的著錄順序按在文稿中出現的先后編排。文內在相關部分文字的右上角標注參考文獻的序碼加左右方括號。文后參考文獻表的著錄項目及著錄項的先后編排因文獻類別有異,詳見本刊有關文稿上的表達。
6.作者姓名及單位:多作者的文稿,依對文稿產出貢獻的大小排序,不同單位作者在其右上角列出單位的序號。作者單位應有通信地址和郵政編碼。
7.投稿時,請將電子文稿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本刊編輯部郵箱,并告知聯系電話及郵寄地址,以便聯系。
日本加強對中國產香菇中乙草胺的監控檢查
福州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
商務部發布2011年茯苓等中藥材重點品種流通分析報告
黑木耳菌種質量可追溯規范“表格式明白紙”
食藥用菌保健金字塔模型對增進人類福祉的作用(一)
高海拔山區香菇菌棒菇蠅暴發為害的原因與補救措施
大麥蟲蟲草人工培育試驗
兩個蛹蟲草菌株的人工栽培試驗比較
浙江野生桑黃的生長特征與初步鑒定結果
棉籽殼、玉米芯及麩皮的重要營養成分與重金屬含量分析
若干香菇菌株出菇性狀與產量的相關性及因子分析
不同產地黑木耳泡發特性的比較試驗
松乳菇菌絲體純培養特性研究
金針菇再生法工廠化栽培菌株的對比試驗
蘑菇堆肥隧道集中發菌新技術
冷涼山區滑子菇袋料栽培技術
鮑氏層孔菌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
棘托竹蓀的高產栽培
晚清《農學報》中食藥用菌文獻綜述(一)
圖解杏鮑菇的特性與栽培(八)——出菇、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