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90.00/年
本刊為江西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與江蘇省林業科技情報中心共同主辦的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的林業科學技術期刊。該刊立足于江蘇,面向全國,是體現江蘇及華東地區其他省市林業科研和生產的一個重要形象窗口,是聯系林業科研和生產的橋梁。在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督K林業科技》主要刊登林木良種選育、育苗造林、園林綠化、林副特產、森林經營、森林保護、調查設計、林業機械、野生動物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科研報告、經驗總結,以及新成果、新技術,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技術性、實用性,是林業科研、教學工作者、管理部門及廣大林業戰線職工必不少的參考資料。
《江蘇林業科技》主要刊登良種選育、育苗造林、園林綠化、林副特產、森林經營、森林保護、調查設計、林業機械、野生動物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科研報告、經驗總結、以及林業新成果、新技術、有較強的指導性、技術性、實用性、是林業科研、教學工作者、管理部門及廣大林業戰線職工不可少的參考資料。歡迎訂閱、歡迎投稿、歡迎刊登廣告、宣傳產品等。
地址:南京市江寧區東善橋江蘇省林科院內,郵編:211153。
1內容要求新穎充實,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精練,圖表正確。論文、研究報告、文獻綜述一般不超過5000字,文前附有精練的中、英文摘要,關鍵詞(3~5個);技術介紹、經驗總結不超過3000字;短篇報道不超過600字。
2文稿可用16開方格稿紙單面正楷書寫,稿面要清晰,或投激光打印稿,或通過本刊郵箱發電子文檔。照片圖盡量少用,并盡量用黑白照片,有放大倍數,比例適當,大小適中,線條均勻分明。
3參考文獻選主要的(一般引用論點、數據、方法、公式的文獻)近年內正式出版的科技期刊或書籍等,文獻需按文中引用(在引用處右上角用[]標出文獻號)順序編排,著錄項目要齊全,多個作者,必須將前3位全部列出,之間用“,”號相隔,3位以上,后加“,等”或相應的文字如“,etal”。
4來稿請附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任選);基金項目(即科研項目來源):應按照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應依次列出,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本刊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省部級以上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基礎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等優秀論文將優先發表,版面費優惠,且稿酬從優。
5來稿文責自負,但依照《著作權法》規定,本刊可以對來稿進行修改、刪節。如作者不允許對文稿作修改,請在文稿中注明。如不同意其他報刊轉載或摘編作品,亦請在來稿時聲明。來稿請自留底稿,發表與否均不退稿。經有關專家審查利用與否,編輯部及時函告作者,6個月未接到通知,可自行處理。在此期限內,切勿一稿2投或多投,以確保本刊的首發權。若發現他刊已用的來稿,一律作廢,版面費不退,本刊已刊出的將不發稿酬。
4來稿請注明第一作者或聯系人工作單位、姓名和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號碼等。
5來稿一經發表,酌致稿酬(含其他出版物轉摘稿酬),并贈樣刊2冊。
泰州城區古樹名木資源現狀調查分析與保護建議
徐州市森林資源動態分析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長沙市三一大道中央分車帶綠化景觀改造設計
葡萄漿果中的糖成分以及相關代謝研究的進展
苔蘚植物的繁殖栽培研究進展
山東省臨沂市林下經濟現狀與可持續生態發展研究
光葉楮組織培養快速繁殖技術的研究
施肥對掌葉覆盆子開花和結果的影響
大巖桐葉片扦插繁育技術的研究
尊重自然的設計——以南京銀牛休閑會所景觀設計為例
松褐天牛防治技術的研究
楊樹插干造林與植苗造林對比試驗
美國白蠟、絨毛白蠟引種育苗試驗初報
洪澤農場鳥類自然保護區鷺科鳥種和數量調查
香樟在鹽城城市綠化中引種栽培的潛力探討
如東沿海墾區良種楊樹引種栽培試驗初報
徐州城區桂花移植及養護技術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 | 13 |
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BA2007100) | 9 |
江蘇省科研院所社會公益研究與服務專項資金項目(BM2005523) | 9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D09A04) | 7 |
江蘇省農業三項工程項目(2005) | 7 |
江蘇省林業三項工程項目(2009) | 7 |
江蘇省“333工程”科研項目(BRA2010027) | 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200530) | 5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D09A04-01-06) | 4 |
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304711) | 4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江蘇省林業三項工程項目 | 111 |
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基金 | 7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57 |
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 | 48 |
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 46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41 |
江蘇省農業三項工程項目 | 40 |
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技計劃 | 29 |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 | 20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