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演唱藝術特征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聲樂;演唱;特征
我們所演唱的聲樂作品都是作曲家在特定環境中加入自己特定的情感之后創作出來的,因此,作品中蘊含著作曲家對作品的理解,演唱者需要對作品進行詳盡分析,體會作曲家的情感,之后加入二度創作,將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通過這段文字的敘述,讀者即可發現,演唱者傳遞情感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作品的文字,也就是語言,可見語言所傳遞的情感是不可忽視的。
一、情感的表現
雖然聲樂作品情感的表達文字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旋律在情感表達中的重要作用。在聲樂藝術中,其核心是情緒、情感,但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又全部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我們首先要明確,情感的表達要先理解作品的內容,如果連作品內容是什么演唱者都沒搞清楚,那么更不可能清楚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可能作品是借助某種特定的事物傳達情感,而演唱者由于沒有仔細分析,可能將其簡單地理解為普通的作品,那與原作品的情感就相差太多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只有充分理解作品,才能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毋庸置疑,聲樂演唱藝術既可以抒發演唱者自身的情感,也可以激起欣賞者的情感共鳴,聲樂演唱藝術是唯一一個采用人聲來表述衷腸并引起聽眾感情共鳴的藝術形式。所以,對歌唱者就提出了一個要求,即在表演的過程中,必須要真情流露,用心靈進行藝術創造,與觀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否則,只是僵硬地演唱,不動一絲感情,那么就無法與觀眾在心靈上進行溝通,與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就更不可能了。聲樂演唱中的藝術表現,具有豐富的表演特點與內涵。由此可知,與其他音樂藝術形式相比,聲樂藝術的表演性是十分鮮明的。正如明代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所說的那樣:“一聲唱到融神處,毛骨蕭然六月寒。”因此,聲樂演唱藝術氣韻生動、神形兼備。
二、氣韻生動
提到“氣韻”,我們不得不提其起源。從廣義上來講,“氣韻”就是文藝作品的形象表現,具有豐厚的神氣與濃郁的韻味。而“神氣”,就是精神與氣質,正如劉大魁在《論文偶記》中指出的那樣:“神者氣之主,氣者神之用,神只是氣之精處。”聲樂演唱中要求氣韻貫通、神情畢肖,才能使演唱的作品散發出藝術魅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神氣”也是豐富情感的生動體現。歌唱的聲音造型也就在審美要求上,首先要有豐富的情感內涵,也就是傳統聲樂表演藝術中要求聲情并茂,它度概括了“義、情、氣、字、腔”的聲腔造型規律。從其概念上我們能夠看出,“韻味”既有“韻”的獨特審美品格,又含“味”的特定審美體驗。濃郁的韻味,顯示了聲樂表演藝術多方位的音響效果,聲音婉轉動聽。這就對演唱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氣沉丹田,以氣托腔,底氣充足,氣息貫通,高低上下變化和諧等。總而言之,為了在觀眾面前創造出聲腔美,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聲樂演唱者務必要發揮二度創作的才能,盡可能達到氣韻生動的聲腔造型效果。
三、神形兼備
我們都知道,形體動作對于創造生動舞臺形象而言,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手段。而聲樂演唱藝術也是離不開形體動作的,這主要是因為其通過形體動作的表演來輔助或烘托聲音、情感的藝術創造。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聲樂表演藝術中,形體動作是傳情達意的主要手段之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字面上我們就能看出,形體與動作是形體動作的組成部分。形體包括體型與體態兩個方面。除了戲劇演員在體型上可以有特殊表現外,作為聲樂獨唱表演者,體型的優美自然能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對表演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而體態是根據不同體裁形式與具體內容、情節變化的要求來變化形體動作的,在以內在心理情感為動力的形體造型中,創造出神形兼備的形體動作形象。所謂“神形兼備”中的“形”,是指外在的形象、體態,“神”是指內在的精神與心靈。所以,對于聲樂表演來說,既要有形似的外觀體現,又要含有神似的本質刻畫。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表達聲樂作品,給觀眾帶來最美好的感受。
四、結語
聲樂藝術,由于它運用的是人聲這一特殊的表現手段,因此,它最具親和力,感人最深。也正是因此,聲樂藝術特征,無論在任何地域還是任何時代,都是音樂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構成部分。我們都知道,歌詞與音樂相結合從而形成了聲樂作品,歌詞是由漢字構成的,而漢字是由不同的聲母與韻母以及聲調的高低變化構成的,關于聲調,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語言歌唱性的一個重要標志。特別是風格比較鮮明的民歌,可以將其視為民族語言或地方語言的延伸,只是民歌被賦予了民族語言音調、地方語言音調。由此可見,聲樂演唱藝術既是語言化的音樂,又是音樂化的語言。
參考文獻:
[1]譚校林.聲樂藝術實踐中的幾個問題[J].藝海,2007(05).
[2]梁勁.淺談如何明確和處理聲樂心理與聲樂藝術活動的關系[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11).
[3]尚欣華.淺談聲樂表演中的二次創作[J].黃河之聲,2019(13).
[4]于艦.淺談聲樂藝術的美學原理[J].美與時代(下半月),2009(03).
作者:趙松奇 單位:大慶歌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