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營風險與制造業企業創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在將創新劃分為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基礎上,選取我國2011—2018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企業為樣本,深入分析了戰略差異、經營風險對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的影響。結果表明:經營風險對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戰略差異對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戰略差異對經營風險和探索式創新、經營風險和利用式創新之間的關系均具有顯著的增強作用。
關鍵詞:戰略差異經營風險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
一、引言
創新是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制造業企業若想改變發展受限的現狀必須致力于創新,而《中國制造2025》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目的,制定了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任務,因而目前已有許多制造業企業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紛紛開展創新活動,但是因為以往對要素投入的依賴程度過高,所以制造業企業距離上述任務目標的實現還有較長的距離,而該距離主要體現在企業創新選擇方面。根據已有學者研究發現,創新可以劃分為兩類,即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現實中前者的實施難度遠遠高于后者,因為創新能力相對較低,所以我國大多數制造業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利用式創新,但是其如果想要獲取核心競爭力,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但需要實現利用式創新,還要做到探索式創新,因而十分有必要研究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影響因素,但是目前大多數學者的目光都聚焦在外部規制、產品和工藝特征、管理結構以及股權結構等對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的影響,少有學者關注戰略差異和經營風險對于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將戰略差異、經營風險和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置于同一框架進行研究,并深入研究了戰略差異在經營風險和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關系中的調節作用。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經營風險與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
許暉和李文[1]提出,創新可以劃分為兩類,即主要表現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現有產品普適性和質量,以鞏固企業現有市場的利用式創新;需要突破現有技術,利用全新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探索,主要表現為增加新產品品種、拓展新市場的探索式創新。無論是何種創新均具有以下特點,即不確定性強、金額投入大、周期長,所以若想確保其順利運行并達到預期效果,需要巨大且持續的資金支持。在企業面臨較高的經營風險時,企業的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難度會大大增加,進而會給企業創新活動帶來負面影響。具體來說,就債務融資而言,企業持有的有形資產抵押價值與其債務融資規模之間存在緊密的相關性,企業的債務違約風險會隨著抵押資產價值的增高而降低,所以抵押資產價值較高的企業更容易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賴,從而及時獲取創新活動所需資金,但是創新產出多為沒有抵押價值的無形資產,所以企業往往難以獲取相應的資金支持。而且當企業面臨較高的經營風險時,企業應對市場環境變動所帶來沖擊的彈性較低,破產的概率和利潤的不確定性較高,金融機構為了避免自身損失,會設置較高的抵押率,這大大增大了企業的債務融資難度。就股權融資而言,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在享受收益的同時還需要承擔企業風險,因而在向企業投資之前,投資者往往會基于各種信息對企業未來經營風險進行估計,并以此制定必要報酬率,當企業經營業績波動較大,面臨較高的經營風險時,為了避免自身損失,投資者會根據其預測的自身可能需要承擔風險索要較高的風險溢價,這導致了企業股權融資成本的提高,增大了企業的股權融資難度。綜上所述可知,當企業面臨較高的經營風險時,企業無法及時且充足的獲取創新活動所需資金,進而阻礙了利用式和探索式創新活動的開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假設1:經營風險對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
(二)戰略差異與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
羅仲偉等[2]提出,在產業演變的過程中,每個產業都會逐漸鑄就一個比較規范的運作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常規戰略。而戰略差異是企業為了與競爭對手進行有效區分,而偏離常規戰略所制定的不同于其他同類企業的一系列約定和行動計劃。企業獲取差異化的根本途徑是在保持現有核心技術競爭優勢的同時利用探索式創新向消費者提供個性化需求產品,所以從理論上講戰略差異可以推動企業實施利用式創新和探索式創新。但是通過上述分析已知,不論企業選擇何種創新均需要巨大且持續的資金支持,而已有學者研究證明戰略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企業的融資約束。劉東博[3]指出,差異化戰略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但是其實施需要企業更多的自我探索,因沒有經過行業其他企業的檢驗,不能通過模仿降低決策風險,所以該類戰略的實施面臨較高的不確定性,其可靠性面臨質疑,債權人出于對風險的考量會提出較高的風險溢價,企業的債務融資難度提高。吳昌豪[4]提出,隨著戰略差異度的提高,企業與外部投資者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會加劇,外部投資者占據信息劣勢地位,依靠行業常識不能夠正確解讀企業的經營決策,并對其優劣進行辨認,所以無法對企業發展前景和方向進行掌握,不公平交易風險產生,為了彌補一風險,避免自身利益受損,投資者會提高投資報酬率,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企業權益資本成本的增加,企業的股權融資難度加大。另外,根據熟悉偏好理論可知,外部資金提供者往往會以消極態度評價不熟悉的事物,更傾向于選擇自己熟悉的事物,而戰略差異會導致外部資金提供者對企業的熟悉程度降低,所以相比較實施常規戰略的企業而言,戰略差異度較高的企業不易獲取融資,所以該類企業難以為利用式創新和探索式創新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假設2:戰略差異對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
(三)戰略差異、經營風險與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
根據上文分析,企業經營風險會給企業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帶來負面影響。而戰略差異會進一步增大企業的經營風險。由于相同行業企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基本一致,所以其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會相互學習和模仿,而且在行業專家的戰略建議以及行業協會規則、政府監管制度影響下,極易形成常規性戰略模式,該類戰略通常更容易適應外部經營環境、且與監管規則更加符合,合法性較強,因而當企業實施常規性戰略時更易取得政府和行業的支持信任,可以獲取更多企業生存發展所需的必要資源,為企業的穩定持續經營提供保障;而當企業實施戰略與行業常規性戰略存在較大差異時,因不具備同行企業的實踐經驗,沒有辦法通過模仿來降低決策風險,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進行自我摸索,而企業經營管理在此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企業也許會因失敗而一蹶不振,同時也有一定幾率因另辟蹊徑取得巨大的競爭優勢;當企業想要通過實施差異化戰略,以獲取獨特的競爭力時,其必須尋找并掌握新的資源、培育新的才能,而這對于企業而言并非易事,Deephouse[5]提出,與實施常規性戰略的企業相比較而言,戰略差異度大的企業在資源配置方面存在較大的壓力,因其合法性較低,行業和政府對其缺乏認可和信任,所以會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資源配置難度和成本,使得企業難以快速適應外部環境。綜上所述,差異化戰略的實施會導致企業經營風險的增加,而戰略差異程度越高,經營風險越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假設3:戰略差異對經營風險和探索式創新、經營風險和利用式創新之間的關系均具有顯著的增強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我國2011—2018年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企業為樣本,為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從樣本中對以下企業進行剔除,最終獲取有效樣本3562個:在研究期間被證監會特殊處理的ST企業;研究數據嚴重缺失的企業。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WIND數據庫以及企業年報,研究過程中在1%分位上對所有連續變量實施Winsorize縮尾處理,以避免研究結果受到離群值的影響。
(二)變量定義
(1)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企業創新可以劃分為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兩類,本文借鑒徐偉等[6]的研究方法,采用下列方式對兩類創新方式進行衡量:探索式創新(ER),如果樣本企業當年申請專利設計的技術領域在過去五年中沒有出現,則計數為Qt=1,否則為0,因此樣本企業在當年的探索式創新專利數為∑Qt,對其加1后取自然對數可獲得探索式創新最終數據,即In(探索式創新專利數+1);利用式創新(EI),如果樣本企業當年申請專利設計的技術領域在過去五年中有出現,則計數為Rt=1,否則為0,因此樣本企業在當年的利用式創新專利數為∑Rt,對其加1后取自然對數可獲得利用式創新最終數據,即In(利用式創新專利數+1)。(2)經營風險。本文經營風險Risk進行衡量,公式(1)計算所得經營風險指數數值越大,則表示樣本企業的經營風險越小,反之,則越大,為了便于后續分析取經營風險指數的相反數,相反數數值越大,說明經營風險越大,反則說明越小。經營風險指數=3.3×息稅前利潤總資產+1.4×留存收益總資產+1.2×營運資產/總資產+0.6×股票總市值/負債賬面價值+0.999×銷售收入/總資產(1)(3)戰略差異。借鑒葉康濤等[7]的研究方法,從企業財務杠桿、管理費用投入、固定資產更新程度、資本密集度、研發投入、廣告和宣傳投入六個戰略維度對戰略差異Ds進行衡量,各維度情況具體如表1所示,其中,因為我國上市公司較少對研發費用以及廣告費用進行單獨披露,因而本次研究采用無形資產凈值和銷售費用進行替代,另外,在穩健性分析中衡量戰略差異時,通過剔除無形資產凈值和銷售費用的方式對研究結果進行驗證。具體計算步驟為:首先,需確定各樣本企業在每個維度上偏離行業平均水平的程度,即利用表1中各項公式得到六個維度指標數值之后,用各維度指標數值扣除同行業當年該指標的平均值,然后用兩者差額除以行業標準差予以標準化,再取其絕對值;其次,計算企業在六個戰略維度上偏離行業平均水平程度的平均值,平均值數值越大,則表示樣本企業和同行同年度的戰略差異越大,反之,則表示差異越小。(4)控制變量。借鑒以往學者研究,本文選取企業成長性、企業規模、股權集中度、自由現金流量、資產負債率作為控制變量,此外設置年度和行業兩個虛擬變量,本文所有變量詳情如表2所示。
(三)模型構建
為檢驗上文所提假設,構建以下模型:ER(EI)=琢0+琢1Risk+琢2Moig+琢3Size+琢4Oc+琢5Fcf+琢6lev+∑Year+∑Ind+著模型1ER(EI)=琢0+琢1Ds+琢2Moig+琢3Size+琢4Oc+琢5Fcf+琢6lev+∑Year+∑Ind+著模型2ER(EI)=琢0+琢1Risk+琢2Ds+琢3Ds*Risk+琢4Moig+琢5Size+琢6Oc+琢7Fcf+琢8lev+∑Year+∑Ind+著模型3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根據表3可知,制造業企業的探索式創新平均值為0.305,標準差為0.234,利用式創新的平均值為0.309,標準差為0.227,兩者的標準差均較小,且平均值基本相仿,說明制造業企業在創新選擇方面較為均衡;經營風險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0.729、-45.751,標準差為4.982,說明樣本企業的經營風險水平差距較大,平均值為-6.323,說明樣本企業的經營風險整體處于較高水平;戰略差異的平均值為0.574,說明樣本企業的戰略差異度整體處于較高水平。
(二)回歸分析
(1)經營風險與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的回歸分析。根據表4中呈現的信息可以發現,經營風險(Risk)和探索式創新(ER)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527,和利用式創新(EI)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519,均通過了1%水平上的顯著性檢測,說明經營風險與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之間均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經營風險不論是對探索式創新還是利用式創新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經營風險越大,則企業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水平越低,與假設1一致。(2)戰略差異與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的回歸分析。根據表5中呈現的信息可以發現,戰略差異(Ds)和探索式創新(ER)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548,和利用式創新(EI)之間的回歸系數-0.536,均通過了1%水平上的顯著性檢測,說明戰略差異與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之間均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戰略差異不論是對探索式創新還是利用式創新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戰略差異程度越高,則企業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水平越低,與假設2一致。雖然戰略差異對企業的創新動機具有一定的激發作用,但是其也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融資約束,導致企業無法及時獲取充足的資金為各類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撐。因為當企業的戰略差異程度較高時,外部資金提供者依靠行業常識無法對其經營決策進行合理解讀,需要承擔較高的信息風險,為彌補這一風險預期可能會給自身帶來的損失,外部資金提供者會索要較高的風險溢價。而探索式和利用式創新均需要巨大且持續的資金投入,一旦創新過程中資金無法及時到位,則極易導致創新失敗。由此可知,戰略差異會通過企業融資約束程度的提高而阻礙企業創新。(3)戰略差異、經營風險與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的回歸分析。根據表6中呈現的信息可以發現,經營風險(Risk)和探索式創新(ER)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522,和利用式創新(EI)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513,戰略差異(Ds)和探索式創新(ER)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509,和利用式創新(EI)之間的回歸系數-0.504,均通過了1%水平上的顯著性檢測,與假設1和假設2一致;戰略差異和經營風險的交乘項(Ds*Risk)和探索式創新(ER)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546,和利用式創新(EI)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532,說明戰略差異和經營風險的交乘項和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之間呈現出顯著負相關,可見戰略差異對經營風險和探索式創新、經營風險和利用式創新之間的負向關系都具有增強作用,對假設3進行了驗證。當企業制定和實施偏離行業常規戰略時,一方面,因缺乏經驗借鑒,企業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預期經營不確定性較高;另一方面,因差異化戰略的合法性較低,不易受到行業協會和政府監管部門的認可,所以企業通常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進行資源重置,而且資源重置的效果往往缺乏保障,可見戰略差異會加劇企業經營風險。而當企業面臨較高的經營風險時,融資約束較大,企業極有可能因籌措不到充足的資金而導致其探索式創新或利用式創新計劃尚未實施便被取消,即使已經開始實施也可能會因資金斷鏈而終止,由此能夠發現戰略差異會增強經營風險對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的負面影響。
五、研究結論
本文選取我國2011—2018年滬深A股制造業上市企業為樣本,考察了經營風險與戰略差異對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的影響,并深入分析了戰略差異在經營風險和制造業企業創新選擇關系中的調節作用。基于全文的分析論證得出以下結論:(1)經營風險對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經營風險越大,則企業的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水平越低;(2)戰略差異對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均具有顯著負向影響,戰略差異度越高,則企業的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水平越低;(3)戰略差異對經營風險和探索式創新、經營風險和利用式創新之間的關系均具有顯著的增強作用。
作者:馬丹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