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寫作任務重復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意識形態要求越來越高,應用文寫作成為當代大學生求職學習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應用文寫作教學逐漸成為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文章基于動態系統理論下研究應用文寫作任務重復的教學實驗,探討寫作任務重復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寫作任務重復能夠對學生寫作的詞匯復雜性產生積極影響,對文章的流利性產生消極影響;學生的寫作學習水平在寫作任務重復和寫作詞匯復雜性、流利性之間起到調節作用。
[關鍵詞]寫作任務;任務重復;思想政治教學;詞匯復雜性;動態系統
應用文寫作是現代人的必修課,更是求職與就業者的基本功,由此可見應用文寫作的學習對于各個專業的學生都有重要價值。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用文寫作教學,提升學生的公文和應用文寫作能力是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寫作任務重復是指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每間隔一段時期就重復同樣的或者相似的寫作任務。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寫作教學向來重視重復任務,學生需要反復打磨某一篇文章進行成果輸出。對于重復寫作任務對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影響,目前相關研究少有涉及。為了通過實證研究嘆息寫作任務重復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影響,文章從動態系統理論出發,通過對學生設計為期四周的重復寫作任務實驗,并且對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深入研究重復寫作任務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的理論價值。
一、理論基礎
(一)寫作任務重復的認知框架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首先會產生相應的意愿,在意愿的支配下細化學習的目標,并且轉化為動機,最終付諸實際行動。一部分學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任務重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的流利性和準確性。學生在短時間內重復相同或相似的任務,能夠鞏固學生的記憶進而提升學生的熟練度[1]。與此同時,另一部分學者提出,重復任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沒有積極作用,相反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質量[2]。學生在進行寫作學習時需要獲取多方面的知識,在獲取知識時時常由于認知負荷超過學生承受范圍而顧此失彼,在知識與之間必須做出取舍。在此基礎上,學者提出,如果學生能夠執行重復性的寫作任務,會在寫作的各個環節注意力資源發生變化。初次完成寫作任務時,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之后重復性執行任務的過程當中會稀釋注意力[3]。總體而言,關于寫作任務重復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想政治的教學質量是否存在積極影響這一問題,目前研究學界并沒有達成一致。
(二)動態系統理論學者認為,對于思想政治教學而言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發展系統。具有動態性、共同適應性、初始敏感性等特征。首先,學生在思想政治寫作的學習過程當中,總體成績會呈現較為穩定的上升狀態。其次,學生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和外界幫助逐漸適應學習當中出現的各種狀況。最后,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寫作時對于普通語法、句式結構等初始狀態非常敏感,初始的細微差異會導致二者在后期學習過程當中出現巨大差異,也就是思想政治寫作學習過程當中的蝴蝶效應[4]。總體而言,學生學習思想政治寫作的過程是一個復雜變化的動態系統。不僅受到學生本身語言水平、教育背景等個體差異的影響,與此同時也被寫作任務難度等因素影響。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動態性,充分考慮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多個影響因素[5]。
二、研究假設
(一)寫作任務重復與詞匯復雜性的關系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經過復雜漫長的變化,學生能夠通過長時間的寫作學習使得自身的學習能力穩步提升[6]。這種穩步提升的作用主要是針對需要記憶的基礎知識。在思想政治寫作的和學習中需要接觸到的大量詞匯屬于基礎知識,學生能夠通過重復性的寫作任務加強詞匯的理解,進而在寫作過程當中使用更加準確復雜的詞匯[7]。學生在短期內重復執行相似或相同的寫作任務,能夠加深對這一任務的理解。在寫作任務的完成過程當中,對相應的詞語擁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于寫作詞匯這種較為基礎的知識,重復的寫作任務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進而幫助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更深入準確,進而在下一次寫作任務過程當中使用更加準確復雜的詞語。對此提出以下假設:假設1:寫作任務重復與詞匯復雜性正相關。
(二)寫作任務重復與行文流利性的關系動態系統理論認為,重復的教學任務能夠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對于學生掌握淺顯的知識具有明顯優勢。但是對于行文流暢性等深層次的能力,重復寫作任務并不具備優勢,甚至可能造成反作用力[8]。這是因為學生在多次完成同樣的寫作任務之后,容易產生內心的倦怠感,對這一寫作任務不再具有興趣。與此同時,由于學生在之前多次寫作任務中已經將所寫內容盡量完善,在再次重復的寫作任務當中可供選擇的新話題和新內容較少。總體而言,行文流利性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較高,不同于淺顯的知識可以通過重復的寫作任務獲取,行文流利性難以通過重復的寫作任務得到。相反,寫作任務重復可能對學生的行為流利性造成負面影響。對此提出以下假設:假設2:寫作任務重復與行文流利性負相關。
(三)學生寫作學習水平的調節作用學生在進行寫作的學習時受到諸多因素影響。這就導致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不同的,其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學生自身能力素質因素。寫作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在同等條件下所獲取的知識和最終達到的效果有所差異[9]。寫作學習水平更高的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通過短時間的學習和少量的積累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反之,寫作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盡管努力程度更高,但是難以獲取與之相匹配的成果。對此提出以下假設:假設3:學生寫作學習水平調節寫作任務重復與詞匯復雜性、行文流利性之間的關系。寫作學習水平越高,寫作任務重復對詞匯復雜性的正面影響越大;寫作任務重復對行文流利性的負面影響越小。
三、實證設計
(一)研究對象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動態系統理論探討寫作任務重復對思想政治教學的影響。研究對象選取思想政治寫作教學班的本科生。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
(二)寫作任務重復實驗設計與實施本研究一共設置了四項寫作任務主題,每項任務重復3次,在為期四周的實驗時間內共做12次寫作訓練。每次寫作任務之前學生先觀看一段時長約十分鐘的先導片,在相關材料的提示下,45分鐘內隨堂獨立完成一篇應用文寫作。整個四周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寫作不做反饋。為確保研究對象在實驗過程當中認真完成寫作任務,教師提前告知學生,此次寫作任務占課堂期末成績的70%。
(三)數據分析1.相關分析為了探究寫作任務重復對思想政治寫作教學的影響,文章對參與實驗的本科生最終的寫作成績進行數據分析,通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寫作任務重復與詞匯復雜性顯著正相關(r=0.434,p<0.01)。寫作任務重復與行文流利性顯著負相關(r=-0.421,p<0.01)。2.回歸分析從SPSS軟件得出的相關性分析結果中可以初步看出,寫作任務重復與詞匯復雜性顯著正相關(r=0.434,p<0.01)。寫作任務重復與行文流利性顯著負相關(r=-0.421,p<0.01)。為了進一步探究寫作任務重復與詞匯復雜性、行文流利性之間的關系,對學生寫作成績進行進一步的回歸分析,對樣本的性別、專業類型等人口統計學變量進行控制,最終獲得的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從表3和表4的回歸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對樣本的性別和專業類型進行控制之后,寫作任務重復能夠對詞匯復雜性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對行文流利性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回歸分析進一步解釋了上述相關性分析的結果。具體而言,寫作任務重復對詞匯復雜性的正向影響作用為12.4%,寫作任務重復對行文流利性的負向影響作用為10.6%。3.寫作學習能力的調節效應檢驗為了研究寫作學習能力在寫作任務重復和詞匯復雜性、行文流利性的影響之間的調節作用,本研究采用層次回歸的方式進行調節效應檢驗,具體檢驗結果如表5和表6所示。從表5和表6可以看出,本研究首先在模型1中僅加入控制變量,并把詞匯復雜性、行文流利性作為因變量,由此檢驗控制變量對詞匯復雜性、行文流利性的影響;其次,在模型2中加入本研究的自變量(寫作任務重復);最后,在模型3中同時加入本研究的自變量(寫作任務重復)和調節變量(寫作學習能力)。表5的模型3的檢驗結果顯示,寫作任務重復*寫作學習能力對詞匯復雜性、行文流利性有顯著影響(β=0.212,p<0.05;β=-0.193,p<0.05)。這一結果驗證了假設3成立,即寫作學習能力調節寫作任務重復與詞匯復雜性的關系。
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文章基于動態系統理論對大學生進行為期四周的寫作任務重復實驗,并且利用SPSS等軟件對學生的寫作成績進行數據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結論:寫作任務重復對詞匯復雜性有顯著的正向影響(r=0.434,p<0.01)。重復完成寫作任務能夠幫助學生獲取更加復雜的詞匯,本文的假設1成立;寫作任務重復對行文流利性有顯著的負向影響(r=-0.421,p<0.01)。重復的寫作任務并不能夠使得學生獲取更深入的寫作技能,本研究的假設2成立;學生的寫作學習能力在寫作任務重復和詞匯復雜性、行為流利性之間起調節作用,具體而言,寫作學習能力越高寫作任務重復對詞匯復雜性的正向影響越大(β=0.212,p<0.05),對行為流利性的互相影響越小(β=-0.193,p<0.05),本研究的假設3成立。
(二)教學建議本研究基于動態系統理論對寫作任務重復和思想政治教學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對于思想政治寫作的教學有以下建議:1.基礎教學巧用重復任務任務重復能夠幫助學生深刻記憶基礎的簡單知識,對于詞匯、句式、應用文格式等知識的學習有重大意義。教師在傳授基礎知識時可以巧用任務重復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2.深入教學開發新穎模式教師在講授難度較大的知識時不能過度依賴于任務重復這一方式,應該開發更加新穎的模式。任務重復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倦怠,不利于學生學習難度較高的知識,教師可以開發新鮮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啟發學生的思考。3.因材施教實現共同進步動態系統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對班級進行授課時,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盡量保證整個班級的進度一致,進而實現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高瑞佳.高等職業院校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初探———以“應用文寫作”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3):171-172.
[2]黨德強.應用寫作課程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4):73-76.
[3]王百玲.大學寫作課實現“課程思想政治”目標的路徑與措施[J].河西學院學報,2020,36(1):125-128.
[4]張美娟,劉樂樂.高校“應用文寫作”課程思想政治探微[J].漢字文化,2019,(22):14-15.
[5]周來光.淺談如何在應用寫作教學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J].應用寫作,2019,(11):35-37.
[6]陳冬雁.動態系統理論下任務重復對翻譯的作用:基于四六級微信翻譯課程[J].智庫時代,2019,(23):205-206.
[7]景東星,史靜靜.“任務重復”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17):96-98.
[8]杜娟,張一平.任務重復對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產出的影響[J].外語界,2011,(2):19-27.
[9]杜娟,張一平.任務重復對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產出的影響[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18(2):48-5.
作者:戴真真 單位:集美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