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經濟持續發展的當下,對農作物進行種植的技術要求也與以往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為溫室大棚,利用溫室大棚種植黃瓜,可大幅提高其存活率。事實證明,利用溫室大棚反季種植黃瓜,應加強種植技術運用和病蟲害防治,有效提高黃瓜產量和質量。首先簡要介紹黃瓜棚市種植情況,其次對適地建棚、品種優選、幼苗培育等黃瓜棚室種植技術展開分析,最后提出黃瓜種植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夠助力種植戶實現增產增收目標。
關鍵詞: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0引言
黃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等多種營養物質,是蔬菜生產主要作物之一,深受人們喜愛。為打破季節限制,保證黃瓜在冬季依然能夠正常供應,山東、吉林等地區開展了大規模棚室黃瓜生產。而相較于露天種植,大棚蔬菜生產成本較高,如不能科學運用種植技術或做好病蟲害防治,將嚴重影響蔬菜產量和質量。因此,應加強黃瓜溫室大棚種植研究,從而推動黃瓜產業的健康發展。
1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情況
1.1大棚種植成本較高
實踐表明,溫室大棚種植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才能取得相應的收益。僅是前期搭建大棚的環節,就需要支出不菲的費用,在大棚搭建完畢并正式投入使用后,既要定期對棚架和棚膜進行更換,還要根據情況改良內部土壤。以上工作均需要投入相應的時間成本,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響下,溫室大棚的推廣工作始終未能取得理想成果。此外,大棚種植所具有的專業性同樣給其普及帶來了阻礙。
1.2相關技術未能得到普及
近幾年,多數地區均已選擇通過溫室大棚種植黃瓜,以期能夠使黃瓜種植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相較于傳統的露天種植法,對黃瓜進行溫室大棚種植,要求有關人員掌握一定的技術,確保黃瓜種植自選種到田間管理的各個環節,均具備應有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此外,防治病蟲害的工作同樣需要引起重視,若沒有采取適宜的防治手段或沒有在最佳時機展開防治,將給黃瓜質量及產量造成負面影響。現階段,仍有部分地區沒有將普及大棚種植技術的工作提上日程,導致當地農戶未能認識到溫室大棚的優點及種植要求,從而選擇以自身所積累經驗為依據,沿用原有方法進行黃瓜種植,由此而帶來的問題,主要是大棚種植的價值難以得到最大化實現,進而使黃瓜產業的持續發展受阻。
2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
研究表明,黃瓜種植質量及產量均會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為保證種植工作高效開展,有關人員往往會選擇對溫室大棚技術加以應用,在為黃瓜提供良好生長環境的前提下,確保其能夠獲取快速生長所需水分。但要注意一點,大棚溫度往往需要人工進行調節,偶爾會出現晝夜溫差較大的情況,給黃瓜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此外,光照情況也會給黃瓜最終產量產生影響,圍繞該技術的實際應用展開討論十分必要。
2.1適地建棚
利用溫室大棚種植黃瓜,應選擇開闊、平整的土地建造大棚,確保光照充足,溫度適宜,能夠滿足大棚蔬菜種植的高要求。與此同時,應考慮土壤條件是否適宜,根據黃瓜生長需求選擇土質肥沃、疏松且富含營養物質的土壤。在建棚階段,應做好土壤消毒,提前清除大塊顆粒和垃圾,確保土壤細碎。此外,溫室大棚空間有限,受冷、熱空氣密度差異影響,頂部容易積聚熱量,因此應避免大棚過高,造成黃瓜頂部因無法接觸熱空氣出現發育難的問題。
2.2品種優選
黃瓜選種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考慮各地存在氣候、土壤條件等差異,應根據地區因素選擇適合品種,確保栽種出的黃瓜口感與品質優良。從綜合性能、成活率等角度考量,山東密刺、新泰密刺等品種在抗低溫、耐高溫等方面擁有突出表現,適合溫室大棚種植[1]。通過優選抗病、產量高、基因穩定的品種,能夠充分利用有限種植面積,提高黃瓜產量。在完成黃瓜選種的工作后,有關人員便可進行曬種,此舉旨在對黃瓜發芽率以及成活率進行提高,確保黃瓜產量能夠達到預期。黃瓜曬種工作通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用溫水浸泡種子,浸泡溫度及時長均有明確規定。一般來說,浸泡溫度應控制在50℃~60℃范圍內,浸泡時長以5h為宜。只有保證溫度和時間適宜,才能使種子發芽率得到提高。第二階段是消毒,其目的是確保種子所攜帶各類病菌可被完全消除,要求有關人員使用稀釋后的消毒藥水消毒殺菌,完成二次泡種后,可以進行平鋪、晾曬,確保種子內部多余水分能夠得到快速蒸發,降低壞種出現概率,有效提升籽粒發芽率和成活率。
2.3幼苗培育
對黃瓜幼苗進行培育時,營養土往往能夠起到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要求有關人員對調配營養土的工作引起重視。具體做法如下:在幼苗培育階段,需要先做好營養土調配,取近5年未種植瓜果的大田土7~8份,與3份腐熟有機肥、2份腐熟馬糞均勻混合,并添加適量過磷酸鈣、磷酸二銨。在調配前,應確認農田圖中不含敏感除草劑,確認土壤和有機肥比例約為3:1。調配后,使用60~90g/m3苗菌敵對營養土進行消毒,攪拌均勻后在溫暖處放置1~2周后使用,可以有效預防各種病蟲害發生。播種應注意氣候和節氣,確保黃瓜生長符合規律,如在早春1—2月或5—6月播種,保證果實口感良好。使用營養缽育苗,規格在8~10cm之間,另外可使用32穴盤苗,將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夜晚應在16℃~18℃范圍內。確認出苗率達到80%后,可以將白天溫度降低至20℃~25℃,夜晚在14℃~16℃之間,促進植株進行光合作用。期間,應使苗床土壤保持濕潤,適量追加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確保幼苗茁壯生長。苗齡達到35天,幼苗長出3葉1心,可以準備定植。如果采用腹切法進行幼苗嫁接,需要將接穗種子放在富含營養土的木屑上,嫁接成功后覆蓋草席或幕布,避免幼苗被陽光照射[2]。在幼苗處理方面,針對嫁接位置噴施乙烯利藥物,促使雌花數量增加,達到高產目標。
2.4黃瓜定植
對黃瓜進行定植前,先要完成施肥、深翻還有起壟的工作。有關人員應在667m2土地中,對10kg尿素、20kg磷酸二銨、25g硫酸鉀、2000kg有機肥進行施加,同時要保證有機肥所含有機質達到50%。將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并進行深翻,在對基肥進行施加的基礎上,將土地耙細,按照由南到北的方向作壟。在黃瓜定植階段,應篩選莖稈橫徑寬在0.6~0.8cm之間的幼苗,確認植株高度達到10cm,葉片肥厚、平展,呈現出濃綠色。在晴朗天氣下作業,確認土壤溫度在12℃左右。根據地方生產習慣,可以將行距控制在50~60cm之間,株距在27~33cm之間,達到3000~3500株/667m2定植量。在早春季節定植,應在作業后將小拱棚扣好,通過覆蓋無紡布、薄膜加強保溫。2.5田間管理在黃瓜植株生長階段,應加強田間管理。早春季節生產黃瓜,應加強大棚溫度控制,在夜間溫度較低時及時覆蓋塑料薄膜。經過緩苗期后,遇到晴朗天氣可以打開小棚膜,加強通風除濕,并通過降溫將棚內溫度控制在24℃~29℃之間。生長到4月上旬,可以將小拱棚拆除,并進行搭架或吊繩。進入4月下旬,應進行引蔓作業。密切關注氣溫,在棚溫穩定在25℃左右時,可以拆除大棚裙邊,保證棚內通風良好。早期溫度較低,可能導致雌花化瓜,應噴施100倍液保果靈,有效提高坐果率。結瓜期到來后,白天應將棚內溫度控制在24℃~28℃,夜晚在13℃~17℃之間,嚴格控制通風時間。在盛瓜期,應進行澆水和追肥,為果實生長提供足夠養分。一般來講,每周澆水1次,做好排水防澇,并進行除草淺耕。經過2~4次采收后,可使用氮磷鉀復合沖施肥進行1次追肥,用量為10~15kg/667m2。
3黃瓜溫室大棚病蟲害防治
雖然溫室大棚為黃瓜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卻也使害蟲和病菌擁有了快速繁殖的溫床。黃瓜病蟲害往往具有極快的傳播速度,若有關人員未能做到及時防治,將影響黃瓜質量及產量。要想使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治,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3.1消毒殺菌
溫室大棚可為黃瓜提供其生長所需營養、光照及水分,但其內部出現雜草及病蟲的概率往往較露天種植更大,在相關技術未能得到大力推廣的情況下,部分人員選擇利用殺蟲藥對雜草、病蟲進行防治。另外,少數人員還會選擇施加催熟藥物,希望能夠通過縮短黃瓜生長周期的方式,減小病蟲害所造成影響。上述方法既無法取得理想效果,還會給消費者健康產生危害,要想避免相關問題出現,關鍵是要做到科學預防。即:在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期間,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原則,在種植前期開展消毒殺菌工作,從源頭上預防病蟲害發生。在播種前,使用300倍福爾馬林溶液將種子浸泡1h,可以起到消毒作用,之后用水清洗后種植。在種子拉秧后,可以通過蓋上棚膜將構成密閉空間,依靠高溫將內部留存病菌殺凈,降低幼苗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發生幾率。在消殺期間,可以在土地上噴施消毒藥物,之后覆蓋塑料薄膜。依靠內部溫度提升可以產生藥劑蒸汽,擴散至各個角落。在育苗期間,也可以通過調配藥土預防病蟲害發生。將田園土和有機肥過篩后,在土壤中適量添加68%的金雷水分散顆粒藥劑和25%的適樂,能夠有效預防立枯病、炭疽病等疾病發生。在幼苗移栽前,可以噴施50%的500倍多菌靈溶液,確保植株能夠安全度過緩苗期。
3.2環境管控
在溫室大棚中種植黃瓜,溫濕度不適宜將直接引發病害。如在低溫、高濕環境中,黃瓜植株容易爆發灰霉病、霜霉病等疾病。而葉片上經常殘留水珠,容易引發爛葉情況。在疾病預防方面,應根據不同時段氣溫變化規律進行控溫,如上午大棚內溫度不應超出33℃,中午不應超出28℃,夜晚應維持在13℃左右。作為喜溫植物,黃瓜植株處于30℃環境下能夠加快果實生長,但超出33℃將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出現長速放緩問題。采用生態調節方法管控大棚問題,并通過加強通風控制濕度,能夠為植株提供適宜生長環境條件,從而起到預防病蟲害發生的作用。
3.3藥物噴施
在黃瓜生長期間,噴施藥物依然是實現病蟲害防治的最有效手段。根據黃瓜常見病蟲害種類,應掌握對應藥物使用方法,成功預防病蟲害發生和傳播,以免給種植戶帶來過大損失。從病害防治角度來看,主要需加強黑腐病、猝倒病、花打頂、霜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防治。感染黑腐病,植株葉片出現黃褐色或淡褐圓斑,蔓上出現菱形病斑,滲出透明色膠狀物,嚴重時將發生腐爛。黑腐病主要由隱藏在土壤或棚架中的子囊座引發,應通過深埋焚燒方式預防,并做好種子消毒,植株生長階段可通過施加酵素菌漚制堆肥預防。一旦發病,可使用大生M-45殺菌劑治理,將80%的大生M-45和50%的多菌靈按照1:1配比混合,稀釋600倍后可以大面積噴施,防止疾病傳播。黃瓜幼苗容易感染猝倒病,導致根莖部受到重創,秧苗不立,嚴重時將致死。疾病防治方法與黑腐病相同,每7天噴施1次藥物,連續噴施2次可見效。在黃瓜苗期到結瓜初期,可能發生花打頂病,導致頂部難以形成心葉,雌雄花雜糅,造成黃瓜產量大幅減少、品質下降。從預防角度著手,應確認地溫始終在10℃以上,必要時可開溝曬土,降低土壤含水量。為促根促秧,可以將小瓜摘掉,上半夜將溫度控制在15℃,下半夜控制在10℃。霜霉病作為高發疾病,傳染速度較快,可使用5%百菌清粉塵劑防治,使用1kg/667m2,兌水后噴施,7~9天噴施1次。此外,也可以使用8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每3天噴施1次。白粉病主要由白粉菌侵染引發,與環境溫濕度有關,黃瓜生長中后期容易發病。使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防治,5~7天噴施1次,噴施2~3次可見效。通風不良、肥水不足等問題的存在,也將引發白粉病,因此在黃瓜生長中后期應注意通風,通過滴灌方式增加澆水次數。在黃瓜定植后和開花前,每周應滴水1次,使用氮磷鉀肥施肥。進入開花結果期,應在拉秧前2周停止追肥。在蟲害防治方面,應重點防治蚜蟲、紅蜘蛛和潛葉蠅。針對孵化期的蚜蟲,可以聯合使用1.3%煙參堿乳油稀釋500~800倍液和10%吡蟲啉1000倍液,稀釋后噴施植株,做好修枝處理,確保室內通風良好。針對成蟲進行治理,可以噴施5%溴氯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在紅蜘蛛防治方面,應噴施克螨特1300倍稀釋液,并聯合使用天王星乳油等藥物。每10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做到均勻噴施,并去除枯葉,可以有效控制蟲害。在黃瓜苗期,容易受到潛葉蠅幼蟲蠶食,導致葉片發黃、脫落。采用抑太保類生長調節劑,導致潛蠅科內成蟲不孕,可以降低孵化率。此外,也可以通過釋放姬小蜂等寄生蜂實施生物防治。
3.4科學育苗
事實證明,科學育苗能夠使溫室大棚內部出現病蟲害的概率降至最低,在育苗過程中,有關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對營養土和藥土的混合比例進行調配,其中,營養土應取自5年內沒有對瓜果蔬菜進行種植的區域,按照固定比例混入腐熟料,保證混合所得土壤滿足黃瓜種植要求。一般來說,腐熟馬糞、營養土和腐熟料的比例為1:6:3,隨后,有關人員應以m³為單位,在土壤中依次摻入硫酸鈣0.6g,氮磷鉀復合肥2.1kg,過磷酸鈣2.4kg,磷酸二氫鉀2.5kg。在對有機肥、田園土壤進行多次過篩的前提下,加入濃度為25%的適樂時、濃度為68%的金雷水藥劑,通過充分攪拌的方式,確保以上藥劑能夠完全混入土壤,利用混合土壤對黃瓜幼苗進行培育,可使幼苗出現炭疽病、立枯病的概率降至最低。除此之外,有關人員還可以選擇以高度及直徑為12cm的營養缽為載體,先在營養缽內填入10cm高的營養土并用水將營養土澆透。再放入已經進入發芽期的種子,在種子上方覆蓋厚度為1cm的營養土,通過平底蓋膜為墑提供保護,在對種子進行移栽前,噴施濃度未50%的多菌靈,以免出現不必要的病蟲害。
4結語
綜上所述,將溫室大棚用于黃瓜種植是大勢所趨。普及黃瓜溫室大棚種植技術,需要做好建棚、選種、育苗、定植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工作,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確保黃瓜能夠正常發育。在日常管理期間,應從消毒、環境管控等多個方面進行病蟲害預防,并掌握常見病蟲害的防治藥物使用方法,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有效提高黃瓜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王春燕,呂培娟,柳強.大棚黃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4):202-203.
[2]白玉瑞.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與種植技術探討[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1,33(1):95-96.
作者:侯曉峰 單位:陽谷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