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唐代西域醫藥學影響中醫藥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西域醫藥學對中醫藥學的影響體現
1.在醫學理論方面
自東漢以來佛教傳入我國,唐代絲路上往來胡僧繼續在弘揚佛法的同時用印度醫學普度眾生,印度醫學理論源源不斷的傳誦、運用,開拓了中醫學視野,孫思邈是隋唐醫學的集大成者,他的醫學思想包括儒、釋、道各家思想,蓋佛教戒律不茹葷血五辛,在他的醫學思想中多有體現,如《備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所錄諸方中,多提及忌食血肉有情之品及五辛。《大醫精誠》文曰“: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這一方面體現孫思邈醫學思想中的佛學理念,另一方面體現印度醫學理論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印度醫學有“萬物皆藥”的思想,孫思邈吸收這種思想,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藥錄纂要•藥名第二》中載道“:天竺大醫耆婆云,天下物類皆是靈藥,萬物之中,無一物而非藥者,斯乃大醫也。”唐代絲綢之路上往來僧侶成為印度醫學理論的交流載體,在高僧們用佛學、醫學普度眾生的過程中,印度醫學理論得以釋讀,并豐富了中醫學內容。
2.醫治方式方面
隋唐時期除醫學理論外,中醫學廣泛吸收外來的先進治療技術,經絲綢之路從西域傳來的眼科手術和顱腦外科方面的治療方式,引起了中醫們的極大興趣,并效仿學習。《新唐書•拂傳》曰“:有善醫,能開腦出蟲以愈目眚。”《經行記》中也有“大秦人善醫眼及痢,或未病先見,或開腦出蟲”的記載。再如眼醫婆羅門治劉禹錫眼病,可見時人對這些技術的震驚和推崇。隋唐經絲綢之路往來于內地與西域的僧人既傳播了佛法,又傳播了醫學,唐代胡僧醫術甚至蒙上神秘的色彩。有故事講述,健兒張國英在戰爭中箭鏃中腹,醫生斷定其必死無疑。晚上,張國英夢見有胡僧給了他一丸藥。第二天,便瀉出箭鏃,不治而愈。這則民間故事,用離奇的方式反映了唐代民眾對西域,尤其是對僧人所賜藥物的敬仰與期望,特別是當病情用傳統方式無法治愈時,更加劇了這種對西域藥物藥效的想象與肯定,甚至認為西域異藥有超乎尋常的能力。此外西域醫學的獨特治療方式也深深吸引著唐代民眾的心理認同。武則天時,駙馬都尉武攸暨生病,西域何國人釋僧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聲振天邑”。西域醫藥學讓中醫藥學欣喜的是西域當地的傳統治療法啟迪了中醫治療方式的探索與發展。如琪針療法就得益于褥特鼠治蛇咬病之事,貞觀十六年(642),罽賓國給唐朝進獻一種名叫“褥特鼠”的動物,凡被蛇傷之人,只要嗅一下褥特鼠之尿,其被蛇咬之傷口即獲痊愈。
3.在長壽保健方面
受唐代統治者青睞的延年藥是絲綢之路上特殊的藥品,與此同時制造這種藥物的藥師和佛僧成了西域藥物配制的傳播者。那些掌握西域延年術的西域僧人,甚至得到了帝王的接納。唐史有載,唐太宗常服婆羅門僧那羅邇娑寐所制之延年藥。高宗時,命天竺的僧人盧伽阿逸煉制長生藥。還有一些西域藥物如郁金香、安息香、胡椒常被唐上層社會當作保健藥物應用。
4.方劑方面
西域方劑為中醫學大家吸收后,普遍用于民眾的疾病治療。如孫思邈《千金方》和王燾《外臺秘要》都收載了“西州續命湯”這首西域方劑。西域方劑的另一個用處是供皇室享用,西域回紇藥司曾為唐順宗炮制龍膏酒。龍膏酒是西域人民御寒爽神的滋補飲品。唐玄宗的“起涼殿”和內服的“冰屑麻節”就是西域人民面對沙漠復雜的生存環境,總結出的應對之策,被玄宗所采用。
5.藥物方面
普通藥物方面,主要促動因素是商品買賣,經濟利益的帶動下,商人們熱衷于此。絲綢之路上來往的一個重要商品就是番藥和香料。這也是西域醫藥對中醫藥產生影響最為卓著的一個方面。甚至勾起詩人的才思,如李白《客中作》有“: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郁金香是自西域而來的藥物,用它浸泡的美酒,具有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的功效。可見西域傳來的物種大都在中原民眾中廣為傳播,甚至為人所熟知。進貢藥材也是西域醫藥對中醫藥影響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新唐書•西域志》記載,西域各地方政權向唐朝政府進貢的藥材,有洋提蔥、丹砂、石黃、胡藥等。
二、西域醫藥學對中醫藥學產生影響的特征與原因分析
1.西域醫藥學在獨特的生活環境下
創造了行之有效的西域治療方式,加之西域獨有的物產,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引起中醫大家和民眾的注意。尤其是在西域醫藥學在中原治療效果突出時,更加促動了中原民眾、中醫學家對西域醫藥學的推崇和探索,這也使得絲路上西域醫藥學的東傳更有現實意義。
2.影響范圍廣闊,各有不同來由
西域醫藥學在絲路上的東漸,對中醫藥學多有補益,主要表現在醫學理論、醫治方式、長壽保健、藥物、方劑五個方面。但這五個方面的成就各有不同的推動力量。在醫學理論方面,主要表現在印度醫學理論、維吾爾族醫學理論、藏醫學理論,這些理論的中醫化運用主要依靠中醫學大家吸收、理解、解讀、實踐應用;醫治方式,主要包括當時中醫藥學還未深入掌握的醫學領域,如眼科手術和異于中醫治療方式的獨特民族治療法,這些技術有賴于掌握當時先進醫治技能的西域醫生傳至中原,引入中醫藥學;長壽保健法傳入中原,往往通過對皇室宮廷的延年藥進貢和民間娛樂體育保健活動在絲綢之路上的東傳;方劑則是民間治病過程中成效顯著而廣為流傳,中醫大師、民眾、宮廷廣泛應用,最終成為固定的中醫方劑并促進了新方劑的配制;西域藥物、香料對中醫學的豐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數民族商人、中原商人的販賣,此外還有朝貢方式引進。而這些成就的取得依賴于唐代文化海納百川,求同存異的包容特征。陳寅恪先生在《金明館從稿二編》中評價“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可見唐代文化的博大胸懷,為西域醫藥學增補中醫藥學的內容營造了社會背景和實現通道。
3.西域藥物對中醫藥學補益較多
絲綢之路上西域醫藥學向中醫藥學增補的最為顯著之處在于增添了中醫藥材的種類,這在唐代醫學著作中多有體現,可見西域藥物對豐富中醫藥學的顯著作用。絲綢之路上藥品交流如此繁盛,究其原因是經濟利益驅使,中原具有西域藥物的廣大市場,這項事業能為從事此業的民眾獲益,所以交易鼎盛。《吐魯番出土文書》記載了唐代吐魯番規模盛大的藥材貿易。其中香料是大宗,買藥人大多是少數民族商人。
4.中醫學兼容眾少數民族醫學的獨到之處,在交流中發展
唐代著名的西行求法高僧義凈稱“:西方藥味與東夏不同,互有互無,事非一概。”西方醫藥伴隨胡僧傳入唐朝,其療效甚佳的特點,得到了中醫們的注意和學習,開拓了唐代中醫藥的探索領域。5.官方和民間共同倡導、實踐所得。絲路上往來人員絡繹不絕,生病之事常有發生,為此醫生成為絲路上必要的成員。敦煌莫高窟296窟壁畫中生動描繪了一位身穿胡服、深眼眶、高鼻梁的商隊醫生為患病的商隊病人診治疾病的情景。這種在實踐中傳播、運用的方式,客觀上促進了西域醫藥學和中醫藥學的交流。
作者:王文利 單位:陜西中醫學院社會科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