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中醫藥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1.1.1病例來源
全部病例550例,來源于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山東省八家地市級中醫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中醫綜合組(治療組)和西醫綜合組(對照組)。治療組275例,退出12例,最終進入療效分析263例,男155例,女108例,年齡63.29歲±9.38歲。對照組275例,剔除2例,最終進入療效分析273例,男171例,女102例,年齡63.52歲±10.20歲。兩組患者在發病性別、年齡、職業情況、文化程度、開始治療時間、既往病史、治療前中醫證型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資料均衡可比。
1.1.2入選標準
符合中醫中風病診斷,屬中經絡者;符合西醫急性腦梗死診斷,神志清者;以首次中風者為主,若為復中,則以往基本未留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者;起始時間:腦梗死一般發病一周內,伴神志障礙或進展性卒中者待病情穩定、神志清楚后即可開始;年齡在35歲以上,80歲以下。填寫知情同意書。
1.1.3排除標準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或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損(RIND);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重度腦水腫者或昏迷等病情不穩定者;經檢查證實由腦腫瘤、腦外傷、血液病等引起的卒中患者;因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臟病合并房顫,引起腦栓塞者;合并嚴重感染或有肝、腎、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嚴重疾病及骨關節病者;嚴重精神癥狀、重度認知障礙、癡呆者;80歲以上,35歲以下;參加其他藥物研究治療者;中風病史并留有嚴重后遺癥者;患者及家屬對治療康復持極消極態度,不能積極配合者。
1.1.4剔除和退出研究標準
不能堅持治療者;出現嚴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應者;臨床試驗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其他并發疾病者;納入研究后,影像診斷提示出血轉換,小面積的滲血不需退出研究,若發現大面積的團塊狀出血,則需退出研究,退出指征由各中心負責人決定;受試者不愿意繼續進行臨床試驗,提出退出臨床試驗;受試者未按時來院復診時,應電話、信件等咨詢理由,咨詢其后的經過。
1.2治療方法
1.2.1兩組基礎治療
內科基礎治療:抗腦水腫降顱內壓、調整血壓、控制血糖、降溫治療、預防合并癥、神經保護劑等。常規護理:體位的選擇、飲食、口腔護理、呼吸道護理、皮膚護理、導管護理、血壓的調理與護理、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等。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根據中風患者所處的時期制定相應康復訓練方案,積極進行適應性訓練。心理康復:醫護人員針對病人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地做好思想工作。
1.2.2中醫治療組的治療方法
中藥辨證論治湯劑加靜脈輸注,風痰瘀阻證給予息風復癱寧加清開靈(醒腦靜)注射液;氣虛血瘀證給予益氣復癱寧加生脈注射液;肝腎虧虛證給予補腎復癱寧加脈絡寧注射液??祻褪址?,以改良的陸氏中風病中醫康復手法為基礎,結合現代康復理論與實踐技術,制定的系列康復方法。根據病情,采取由被動到主動,由簡單到復雜動作,由生活能力訓練到職業技能訓練的步驟。針灸治療,針對中風病的基本病機為瘀血、肝風、痰濁等病理因素采用石氏“醒腦開竅針刺法”。
1.2.3西醫對照組的治療方法
溶栓治療,發病3h內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者,積極采用靜脈溶栓治療。降纖治療:腦梗死早期應用(特別是12h以內),適用于合并高纖維蛋白原血癥者??鼓委煟浩鸩?8h之內應用。抗血小板凝集治療:無禁忌證的不溶栓患者在卒中后及早(最好48h內)開始使用阿司匹林,溶栓患者在24h后使用阿司匹林。
1.3評估標準及主要觀察指標
1.3.1評估標準
分別于患者入院時、第7天、第14天、第28天及第60天隨訪時,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評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MBI)指數評分、運動功能(FMA)評分、認知功能(MMSE)評分、生活質量(SSQOL)評分。根據治療結果,分析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費用,進行衛生經濟學評價。
1.3.2主要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Barthel指數、FMA、MMSE、SSQOL評分、住院費用進行成本-效果分析。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成組數據t檢驗,F檢驗,方差分析,協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秩和檢驗,檢驗水平α取0.05,采用雙側檢驗。
2結果
2.1兩組入院時各項量表評分比較
2.2兩組出院時臨床療效
2.2.1治療28d兩組運動功能嚴重程度
Ⅰ級(嚴重):<50分,嚴重運動障礙;Ⅱ級(明顯):50分~84分,明顯運動障礙;Ⅲ級(中度):85分~95分,中度運動障礙;Ⅳ級(輕度):96分~99分,輕度運動障礙;正常:100分。通過秩和檢驗,Z=-2.208,P=0.027,兩組治療28d后運動功能嚴重程度有統計學意義。
2.2.2治療28d兩組Barthel指數比較
通過協方差分析,統計控制治療前因素的作用,獲得處理因素,P=0.004,治療組較對照組Barthel指數在治療28d具有統計學意義。
2.2.3治療28d兩組SS-QOL積分比較
通過協方差分析,統計控制治療前因素的作用,獲得處理因素,P=0.662,兩組SS-QOL積分在治療28d無統計學意義。
2.3兩組院內死亡率、復發率比較
住院期間治療組與對照組均未出現死亡,隨訪期內兩組均未出現復發。
2.4兩組住院費用比較
經t檢驗,兩組患者在藥費、住院總費用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藥費、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住院費、檢查費、治療費等兩組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兩組的成本-效果分析
兩組患者的成本包括住院費用、檢查費用、治療費用、藥費等;效果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減少、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的增加、運動功能評分的增加、認知功能評分的增加、生活質量評分的增加來表示。
3討論
衛生經濟學(health economics)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科,是從經濟學角度對方案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主要目的是考察治療方案的經濟學價值,為衛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決策輔助。雖然在我國開展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但近幾年該領域有了長足的發展,衛生經濟學研究內容包括衛生服務、人民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衛生領域內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資源的合理使用,以及揭示衛生領域內經濟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形式和特點。衛生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有多種,其中成本-效果分析是較為完備的經濟評價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通過分析尋找某一治療效果時成本最低的治療方案。鑒于中風病臨床治療方案的多樣性,在達到預期治療結果的中西醫治療中,以最少費用的最佳治療方案成為研究的關鍵,對中醫綜合治療方案的衛生經濟學分析就顯得十分重要。應用衛生經濟學的方法對本方案進行成本-效果分析,兩組患者成本包括住院費用、檢查費用、治療費用、藥費等;效果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增加、運動功能評分增加、認知功能評分增加、生活質量評分增加來表示。兩組患者在藥費、住院總費用方面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藥費、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同時NIHSS評分每減少1分,ADL評分每增加1分,FMA評分每增加1分,MMSE評分每增加1分,SSQOL評分每增加1分,治療組所需花費均較對照組少,提示本方案經濟、實用。本研究表明,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對于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病具有顯著的療效,本方案較對照組在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費用使用更加合理,特別對于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和人們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更能顯出該方案的優越性,是值得推廣的經濟、合理、有效方案。
作者:曹曉嵐 趙世珂 胡浩 田立 王白玲 陶素愛 陳建強 付巍 王金橋 李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