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藥學試驗教學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研究方法與結果
1.1傳統和文獻研究結合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
將經濟管理學院2010級公共管理、物流專業共56名學生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兩組均同步采用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試驗組在傳統教學進行同時實施文獻教學法,在文獻教學法實施之前,向學生開設文獻研究方法講座,學生根據自我興趣選擇與中醫基礎理論相關文獻進行網上檢索,收集文獻并整理,之后撰寫論文。完成傳統教學法內容和文獻研究結合教學法內容后,對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理論考試。兩組實行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試驗組最后成績以理論考試成績與論文成績作為評價指標,理論考試和論文成績各按照70%和30%計入總成績。兩組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試驗組的平均成績是86.54,對照組的成績是77.26,統計結果表明,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
1.2傳統和自主授課結合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
將經濟管理學院2010級信息、英語專業共54名學生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兩組均采用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授課方法,試驗組在傳統教學的同時,實施學生自主授課方法。學生自主授課方法主要在傳統教學進度的前1/3后進行,此時教師限定一定課時數,由試驗組學生自主選擇講授內容,自主選擇授課方式,每位試驗組學生都要參與授課,進度和時間由教師全程控制,教師在學生自主授課結束后,總結和梳理知識體系,并對授課的學生進行點評和打分。試驗組最后成績以理論考試成績和自主授課打分作為評價指標,理論考試和自主授課成績各按照70%和30%計入總成績。兩組成績進行統計學處理,統計結果證明,試驗組的平均成績是88.23,對照組的成績是75.31,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有明顯差異。
2對中醫藥學概論教學法改革的認識
2.1培養成就意識促進知識掌握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一定情境中進行的,情境的創新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1]。通過對中醫藥學概論課程的教學法改革,培養了學生的成就意識,激發了學生學習中醫學的興趣,2010級公共管理、物流專業的學生教學法的改革試驗充分證明,傳統教學和文獻研究結合教學可以促使學生提高對中醫學基礎內容的認識,勤加思考,激發學生探索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求知欲望,同時促進學生利用學校網上圖書館資源拓展知識廣度和深度,通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嘗試撰寫論文,最終獲得中醫基礎知識的深入理解,享受成功的喜悅。中醫藥學概論教學法的改革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成就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達到學生主動要求學習中醫知識,主動探求中醫知識的目的。
2.2提高學習興趣加強表達能力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去解決問題;教師應圍繞“解決問題”而展開教學活動[2]。中醫藥學概論需要記憶的中醫基礎知識點非常多,抽象的內容也非常多,又缺少臨床實踐,傳統教學方法不利于提高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的興趣,更不利于培養中醫學生的綜合能力,因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2010級信息、英語專業的學生教學法的改革試驗充分證明,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和學生自主授課結合能夠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備課中的積極準備,進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結果表明,學生在自主授課過程中,增加了對課本知識的深刻理解,在較短時間內能夠掌握中醫藥學概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影響中醫藥學概論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例如課程進度安排、課程設置、教輔手段等,要想真正培養出基本功扎實、高素質創新型中醫人才,還需要各個方面的長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