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糖尿病神經病變中醫治療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隨著《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臨床診療指南(2016年版)》(以下簡稱《指南》)的推出,標志著中醫對該病的診療逐漸規范。在此基礎上,首先對該病的發生發展及瘀血、痰濕的產生進行了探討;并參考《指南》的辨證分型,進行治療用藥的整理,其中對氣虛血瘀證、陰虛血瘀證、陽虛寒凝證、肝腎精虧證的治療,應用《指南》推薦方即取效顯著,且通過臨床觀察及實驗室研究,對影響推薦方療效的因素進行了探討,值得參考;對于痰瘀阻絡證、濕熱瘀阻證的治療,因其病機復雜,則以各家論治為主,多從脾腎論治,療效尚可;同時針對該病經絡阻滯的特點,臨床常合用通經活絡藥以達到治療效果,故將此類藥進行分類整理,為隨證用藥提供思路。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因病機;中醫論治;臨床經驗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屬中醫學“痹證”“痿證”范疇[1]。因周圍感覺和(或)運動神經受損,患者主要以涼、麻、痛或肢體痿弱無力為臨床表現。祖國醫學通過辨證施治,根據患者不同的臨床表現而處方用藥,前期根據中藥藥性及配伍的不同,對冷、熱、痛覺閾進行的初步研究[2-3],為個性化治療方案的提出提供了依據。同時,隨著中醫對DPN診療方案的逐漸完善,中醫治療優勢也更加明顯,現結合本人的臨床經驗及跟師學習心得,整理內容如下,為臨床醫務工作者提供診療思路。
1DPN中醫病因病機
龐國明等[4]指出本病繼發于消渴,病在脈絡、筋肉,內及肝、腎、脾等臟,因氣血陰陽虧虛,脈絡血行不暢,致經脈痹阻而發病,其中陰血虧虛為本中之本,氣、陽不足為本中之變。林蘭[5]亦認為氣陰虧虛是發病基礎,多由陰虛內熱發展為氣陰兩虛終至陰陽兩虛,瘀血阻絡是導致DPN進展的重要因素。吳深濤[6]則認為該病以氣陰陽虧虛為本,病機關鍵在于陽不導氣、腎虛督弱,致痰瘀痹阻經絡而發病。總之,該病在氣、陰、陽之不足的基礎上,進一步產生標實之邪(以瘀血、痰濕為主),本虛標實互結,而致本病進展。其中瘀血的產生,多因本虛致經脈血行不暢而成瘀,又因痰濁阻滯而進一步加重。對于痰濕的產生,張蘭[7]認為當責之肝、脾、腎三臟,多因脾失運化,肝失疏泄,腎失封藏,日久而生痰、濕。許公平[8]從肺、脾、腎論治,認為多由肺失通調,脾失運化,腎失氣化而致痰濕內生,加之消渴陰虛、內熱灼津成瘀,痰瘀互結,阻滯脈絡而成本病。朱章志[9]則責之于脾腎陽虛,尤以腎陽不足為主,致津液運化輸布失常則生痰、濕。
2辨證論治
目前對該病多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臨床診療指南(2010年版)》(以下簡稱《指南》)所提出的證型進行論治,包括氣虛血瘀證、陰虛血瘀證、痰瘀阻絡證、濕熱瘀阻證、肝腎虧虛證、陽虛寒凝證等6證。
2.1氣虛血瘀證
對氣虛血瘀證的治療,臨床常以補陽還五湯或黃芪桂枝五物湯作為基礎方進行加減,以益氣活血化瘀。對二者的使用,首先須注意黃芪的使用劑量,有研究顯示,補陽還五湯在黃芪大劑量使用的情況下,對大鼠神經氧化應激狀態的改善更佳[10]。臨床中,對黃芪的使用劑量也進行了研究,如宋鳳林等[11]將黃芪桂枝五物湯中的黃芪以1兩換算為9g,15g用于治療DPN,發現大劑量治療組療效更佳,且無不良反應發生。姚祈[12]、譚海燈等[13]在補陽還五湯治療DPN的臨床觀察中發現,黃芪用量則多在60~120g,療效更佳。同時常據瘀血阻絡的程度,配伍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品,常用藥有牛膝、雞血藤、蘇木等,以加強療效[14]。黃煌[15]常以黃芪桂枝五物湯配伍葛根、川芎、懷牛膝以活血化瘀,改善供血。孫伯欣等[16]以補陽還五湯加雞血藤,以助通經活絡,均取顯效。許晶晶等[17]以黃芪桂枝五物湯配伍蘇木、雞血藤為基礎用于DPN的治療,若麻木明顯則加當歸、桑枝;血瘀痛劇加桃紅、川芎,療效確切。若經絡阻滯較甚者,可配伍蟲類通經活絡藥,取其走竄剔絡之性,以通瘀滯,如裴強等[18]以補陽還五湯(黃芪30g)配伍雞血藤、天麻、僵蠶、土鱉蟲、水蛭、蜣螂,療效顯著,且減少了黃芪用量。
2.2陰虛血瘀證
對于陰虛血瘀證,臨床常在桃紅四物湯合(或)芍藥甘草湯的基礎上,配伍通經活絡之藥進行治療,如何明清[19]使用桃紅四物湯加懷牛膝、桑枝治療DPN,總有效率92%。梁品珍[20]以桃紅四物湯合芍藥甘草湯配伍雞血藤、丹參、地龍等治療DPN,患者癥狀明顯改善。若瘀滯較重,亦可配伍蟲類藥,以加強搜剔經絡邪氣之力,如劉喜明[21]使用四物湯合芍藥甘草湯為基礎,以補陰養血、緩急止痛,并配伍全蝎、地龍、地鱉蟲等,常有驗效。同時在芍藥甘草湯的使用中,應注意芍藥與甘草的配伍比例問題,有研究顯示二者比例越接近1∶1,抗炎鎮痛等活性物質含量越高[22-23]。
2.3肝腎虧虛證
肝腎虧虛證臨床常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方進行加減治療,有研究顯示六味地黃丸可提高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減少丙二醛(MDA)生成;并可促進神經組織分泌神經生長因子(NGF)、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IGF-1)等神經生長因子,起到DPN的防治作用[24]。因瘀血阻絡可貫穿整個發病過程,故在臨床應用中常配伍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品以治標。如于一江[25]使用此方配伍桃紅四物湯治療DPN,療效明顯,無明顯不良反應。若病情進展而成肝腎精虧、陰虛化燥,可配伍滋陰降火之品,如凌湘力[26]以六味地黃丸配伍黃芪益氣、丹參活血養血、地骨皮滋陰降火、決明子清肝潤燥、桑葉清肺調氣,而成經驗方糖通飲,謝甦等[27]以糖通飲治療DPN,取效明顯。張宇律等[28]以六味地黃丸加減而成滋水清肝飲配伍豨簽草、雞血藤、牛膝治療DPN,臨床療效亦確切。
2.4陽虛寒凝證
陽虛寒凝證的治療重在溫通共進,臨床單用當歸四逆湯治療即取效明顯[29]。臨證可在此方基礎上,隨患者陽虛、血瘀的程度配伍用藥,以達到治療目的。若脈絡壅滯較甚者,可配伍通經活絡之品,如曹波[30]配伍雞血藤、地龍;楊柳[31]配伍絡石藤、黃芪,均取效明顯。若陽虛證重、疼痛明顯者可配伍附子、烏頭,如董惠潔等[32]使用扶陽通絡湯(附子、白術、忍冬藤、細辛、當歸、炙甘草)治療DPN,療效確切;簡小兵[33-34]則在此方基礎上,加減而成歸龍湯(當歸、桂枝、地龍、赤芍、銀杏葉、路路通、細辛)以溫、養、通共用,療效確切。
2.5痰瘀阻絡證,濕熱瘀阻證
痰瘀阻絡證,濕熱瘀阻證主要從脾腎二臟之氣、陽不足兩個方面進行論治;若脾腎氣虛、陽虛,水濕不得運化,則成痰濕之邪,與瘀互結阻滯經絡而致病情進展,故高天舒[35]從脾虛論治,認為脾虛為本,濕熱為標,并提出“濕熱致消,繼而致痹”理論;治以清熱利濕、益氣健脾、化痰通絡、活血止痛為法,自擬加味當歸拈痛湯加減進行治療,多有驗效。劉雪琴[36]亦從脾虛論治,以健脾滲濕通絡為法,自擬方(薏苡仁、葛根、生黃芪、茯苓、山藥、當歸、雞血藤、黨參、白術、陳皮、紅花、地龍、砂仁)治療DPN患者,取效明顯。朱章志[9]則從脾腎陽虛論治,常用理中湯、吳茱萸湯、附子湯三方合而化裁,以助津液運化輸布,起到除痰、濕、瘀的作用。
3討論
DPN作為本虛標實之證,其證型分布與病程、飲食結構及經濟條件有關。早期診治、病程較短的患者,病情較輕,病機也相對單一,以氣虛血瘀、陰虛血瘀證為主;若病情控制欠佳或診治不及時,損及臟腑功能,變生痰濕之邪,病機則較復雜,以痰瘀互結為主;若長期失治或缺乏自我管理,病情進一步加重,以肝腎精虧證、陽虛寒凝證為主[37]。故針對該病病機較單一的證型,如氣虛血瘀證、陰虛血瘀證、陽虛寒凝證、肝腎精虧證的治療,可使用《指南》推薦方進行加減,但需注意相應方劑的藥物劑量、配伍比例等問題,以取得最佳療效。對于痰瘀互結證、濕熱瘀阻證的治療,因其發病與肺、脾、腎等臟受損相關,病機較復雜,且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壓力的增加,此證型的患者呈現增多的趨勢,推薦方藥難以適合患者復雜的病情。目前治療則多從氣、陽兩個方面,去調理脾腎功能而用藥,以達到治療目的,因此筆者認為可結合各家論治經驗,以肺、脾、腎三臟為綱,氣、陽虛損為目,提出相應的基礎方,進一步完善對痰瘀互結證、濕熱瘀阻證的治療方案,指導臨床治療。同時絡脈瘀阻是該病發生發展的主要病機,故臨床常在基礎方的使用上,根據患者瘀血阻絡的輕重,配伍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品,以適合患者病情變化,達到治療目的。若病初期,病邪較淺,因瘀血而致經脈不通,常配伍活血化瘀藥,如桃仁、紅花、川芎等即取效明顯;若病日久,邪氣互結,經絡阻滯較甚則須配伍通經活絡之藥,以暢通經脈。常用藥據藥效可分為以下4類:①破瘀散結通絡:地鱉蟲、水蛭等;②搜風蠲痹通絡:全蝎、僵蠶、地龍、蜈蚣、烏梢蛇等;③化痰散結通絡:如白芥子、天南星等;④柔筋活血通絡:首烏藤、雞血藤、絡石藤、海風藤、忍冬藤、牛膝等。對通經活絡藥分類整理的意義在于,可據邪之不同或病情的變化而精準用藥,若臟腑虧損,不耐攻伐,可選藤類藥為用,如倪青[38]以四藤一仙湯為基礎方用于DPN的治療,多有驗效;若邪氣深固,須配用蟲類藥,取其辛散走竄之性,以取效迅捷。但蟲類藥易破氣傷陰,臨床須辨證合理選擇,同時還應注意不良反應的發生,如過敏、脾胃損傷等[39-40],應權衡利弊并結合用藥經驗安全用藥。
作者:劉影哲 張洋 劉夢佳 賀丹 潘祥賓 單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