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和方法教育,對職業素養的認識不足,職業精神、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均有所欠缺。高職院校應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要求學校積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職業生涯輔導工作,合理設計課程體系,努力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意識,開展職業素養教育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改善其職業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職業核心競爭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素養;現狀分析
職業素養是指一個人工作中的敬業精神和合作態度,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體現出來的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職業素養量化而成“職商”,英文careerquotient簡稱CQ。職業素養的綜合能力是國家文化和軟實力的體現,職業素養的高低關系著國家形象和民族競爭力,也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高職教育實施的是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制訂切實可行的職業素養教育計劃,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社會勞動力市場所需的人才[1]。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現狀
(一)學習動力不足,缺乏職業精神
目前,高職院校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其中學生難教、難管越來越成為眾多高職院校面臨的共性問題。比如,某高職院校的院長到晚自習教室去看望大一的新生,走訪了三個系部,涉及十幾個班級的晚自習學生,眾多學生看到院長后要么扭頭視而不見,要么繼續聽歌自娛自樂,在院長與學生交談過程中,學生沒有起立與老師談心談話,而是視而不見無所謂的態度。在問及學生以后的職業規劃時,他們回答支支吾吾,不知所以然,而且手里依然拿著手機在玩游戲!據同行所述,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同類高職院校也相當普遍。課題組對部分學生及企業進行了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25份,回收率為89.3%。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在強調就業導向和學生技能訓練的同時,普遍忽視了職業素養培養,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在高職辦學理念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學生職業生涯模糊、職業態度消沉,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學習意識不強烈,學習動力不足,甚至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這些都直接指向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缺失。最終導致高職教育競爭力較弱,社會認可度不高,魅力不能得到應有的體現。
(二)職業目標模糊,缺乏奮斗精神
目前,高職高專大量學生缺乏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表明有明確職業目標的大學生只有13%,大部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被調查的同學對于“你認為自己在校期間最需要培養的職業素養是什么?”“你認為高職院校在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方面應做哪些改革?”等這類問題的選項回答相對零散、不集中。對“未來想要從事工作的具體要求”了解的學生只占6.3%,剩余93.7%的學生都是略知一二;對“采取何種方式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有目標和措施的學生僅占3.8%,大部分學生要么不回答,要么說“還未想清楚”,情況不容樂觀。
(三)就業觀念滯后,缺乏創新精神
課題組在對學生自我定位進行評價時發現,“對自己的優缺點”很了解的學生占36.5%,比較了解或不了解的學生達到63.5%。在回答畢業后擬將從事的職業和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時,96%的學生選擇了“收入高”和“安定”,只有8%的學生選擇“富有挑戰性”和“積極奉獻”。在回答“愛崗敬業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的重要程度”選項時,認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也不足50%。忠實、誠信、勤勞、謙卑的品德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擇業觀和價值觀趨向于急功近利,對從事工作以及產品的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理念非常缺乏,對“有信心開展企業技術改造”的比例幾乎為零[2]。
(四)業務能力不強,缺乏奉獻精神
在訪談企業人事主管過程中,我們抽樣調查了50位畢業生,其中企業反饋38位畢業生能力一般,專業技術能力不強,其中有5位同學動手能力完全不能適應需要,只有7位畢業生專業技術能力令用人單位滿意,僅占14%。同時,企業反映畢業生不愿意加班,突發加班狀況下畢業生埋怨多,工作消極,缺乏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忠誠、奉獻、合作精神、勇于創新等等這些用人單位最看重的精神品質極度缺乏。與此同時,這50位畢業生有40位認為企業提供的薪資“較低”,有5位同學認為待遇“非常低”,只有5位同學滿意現在的工作待遇。這充分反映了當前高職畢業生責任心不夠、承受壓力的能力不夠,缺乏積極主動進取的精神。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職業素養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高職教育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里,規模迅速膨脹,職業技能的訓練成為高職院校安身立命之本,職業教育的專業與課程設置、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合理分配研究以及專業技術的指導成為高職院校教學的“重頭戲”,高職院校片面強調學生對各種實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熟練程度,對學生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和熏陶重視不夠,“重技能,輕素養”,導致高職學生職業意識認知不全、職業道德認識不足,綜合職業能力偏低[3]。
(二)產教融合辦學機制不深入
產教融合功能低下是目前高職教育普遍存在的短板,辦學機制的僵化源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調控缺位,開放辦學、社會化辦學還停留在口頭上,“校企一體化”“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進展緩慢,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實驗、實訓、實習與就業能緊密地同企業結合在一起的高職院校寥寥無幾。產教融合中高職院校“一頭熱”的格局沒有得到有效改善[3]。
(三)職業教育資源與政策有效開發和利用不夠
高職院校在教學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都不及普通本科院校,實習實訓條件落后,師資力量不足,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的考評體系有待完善。另外,由于缺乏政策支撐,高職院校自身很難爭取到先進的職業技能實訓條件和企業高技術人才指導,在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上依賴于學校課堂教學,缺乏創新性和實踐性,方式方法單一,學生的職業素養總的來說不理想[4]。
(四)高職院校學生自信心不強,對社會需求不了解
高職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且耐挫力差、缺乏進取心,缺乏頑強的意志力和毅力。他們普遍不自信,對自己不自信,對學習不自信,對未來不自信??倳樽约旱牟慌W習尋找借口,比如學校條件差,硬件設施不好,不能提供學習專業知識的場地及設施,學校老師水平低,開設課程不合理,上課老師講的根本聽不懂,等等。學生也沒有主動去了解他們未來就業或發展領域所需的職業能力?!案梢恍?、愛一行、專一行”的思想素質和文化修養不夠,對“聽話,做事,出活”的企業要求不能很好的適應[5]。
三、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主要對策
(一)積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要充分把握高職院校、企業和社會三方優勢,將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納入學校人才培養規劃,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社會和企業應該積極主動配合學校的培養任務,完成知識、技能等顯性職業素養的培養。同時,要潛移默化、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作風等方面的隱性職業素養。
(二)推進職業生涯規劃輔導
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引導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和分析,根據自己平時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和工作能力,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選定自己的職業傾向,制訂科學的職業規劃。在幫助和引導學生確定了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后,要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及時提供各種教育訓練,強化職業素養和綜合技能。
(三)設計合理的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應深入了解職業崗位對課程、職業素養的要求,建立突出工作過程和學生職業素養的課程標準和課程體系。同時,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建立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體系對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向導作用,以學生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學生職業素養為中心,動態監測學生職業素養水平[6]。
(四)努力提升師資隊伍素質
黨中央和多次強調要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备呗氃盒R訌姟半p師”隊伍建設,打造兩支堅強有力的“導師”隊伍:一是企業里經驗豐富的大師傅,二是高校里德藝雙磬的專業帶頭人。高職院校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思維,建設“開放研修平臺”;注重名師引領和激勵保障,為各層次教師成長發展提供支持,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成人成才[7]。
(五)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意識
學生的職業理想不是一蹴而就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職業的需要,需要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授人以漁。既要“學會”,又要“會學”。其次是要在行動中培養實踐意識,要在生產和管理一線主要學習,全面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再次是要開闊視野,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同時,要注重培養職業情感,培養敬業精神和奉獻意識。
(六)開展職業素養教育校園文化活動
高職院校應盡可能將學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通過聯合舉辦校企文化藝術節,打造校園文化“嘉年華”,助力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通過校園舞蹈大賽、師生書畫展覽、紅歌大賽、詩文朗誦大賽、學生籃球賽等多項活動,為師生們搭建展現才華的平臺,展現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通過舉辦大學生創意創新創業大賽,增強學生創新意識,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良好氛圍。還可以通過拍“微電影”來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形成文化育人合力,促進學校信息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全方位地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環境??傊?,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企業、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打造一個學生素養培養的有效機制,才能培養出更多適合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霍雄飛.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培養的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8):82-85.
[2]陳廣正,吳發紅.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現狀及培養路徑———以鹽城工業學院為例[J].教育探索,2014(5):74-76.
[3]朱立東.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問題及對策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6(9):39-40.
[4]金立艷,王道峰.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7-120.
[5]鄭玫.重慶市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存在的問題與企業需求差異的分析[J].經濟師,2009(7):133.
[6]許亞瓊.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綜述[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17-19.
[7]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交流發言摘編[N].人民日報.2016-12-09.
作者:劉洋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