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匠精神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戰場,以培養高素質的職業學生為重點,不斷創新教學觀念,積極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理念。同時,高職院校積極采取多種有效地措施,通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堅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發揮高職課程的載體作用,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強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拓寬高職學生的實踐空間,進而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路徑
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總理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此次,“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給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在高職院校中,工匠精神的提出,有利于改革舊的教育體制和機制,創新教學理論和教學內容,使高職教育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培養高職學生專心致學、精益求精、改革創新的職業素養,進一步調動高職學生的積極性,為社會提供更優秀的職業教育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科學內涵
工匠精神作為高水平的職業素養之一,它是工匠們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高貴的素質修養和人格品質,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工匠們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工匠們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是工匠們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它主要包括對于細節的完美追求,孜孜不倦,盡心盡責,一絲不茍、耐心細致、專注堅持的精神品質。當前,在高職院校中,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教育教學理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上應加入“工匠精神”教育,從學生接受職業教育開始,就應該讓工匠精神扎根心中[1]。同時,工匠精神現已經成為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二、職業素養的概念界定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對于職業的態度和觀念,職業素養主要包括對于職業的職業態度、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等各方面。良好的職業素養有助于個人的成長、成功和成才,良好的職業素養有助于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的繁榮和發展,良好的職業道德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是指高職學生在這擇業前初步樹立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端正職業態度、提升職業素養、提高職業的認識。工匠精神作為新時期新階段的職業素養,是工匠與精神的有效傳承和發展。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職業文化,作為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之一,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更高層次和職業水平的技術性人才。
三、工匠精神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意識
職業意識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職業意識的形成和發展與社會意識形態密切關聯,職業意識則是人們在職業行為這一大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體表現為職業情感、職業態度、職業認識等各方面。然而,職業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需要借助外力的教育、引導和支持,具有專業性、針對性和認同感。高職院校通過對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有助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理念,為今后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石。同時,工匠精神所蘊含的精神實質,能夠有效地激發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意識,使工匠精神入心入腦,更好地促進高職學生職業意識提升和發展,有利地增強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培養、滿足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二)有益于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態度
職業態度是指個人職業選擇所持的觀念和態度[2],職業態度對于個體的發展、職業技能的提高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院校作為高職學生的職業態度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培養基地,對高職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培養高職學生正確的職業態度,傳承工匠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職業操守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高職學生將崇高的職業操守、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融入到今后的職業中,使高職學生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滿腔的工作熱情投身到工作中來,因此,工匠精神對高職學生職業態度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在職業活動的范圍內形成的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習慣傳統,職業道德對行為人的職業行為規范具有指引和評價作用。職業道德在潛意識范圍內有助于規范人的行為、樹立正確的道德情操,協調好行為人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工匠精神在職業道德層面,要求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認真對待職業活動,遵守職業道德、明確職業責任、履行職業操守,提升個體職業素養,培育高職學生強烈的職業情懷,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務,堅持以工匠精神為引導,樹立盡職盡責、各盡職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實現人生價值,同時,促進和維護本地區、本行業的發展。[3]
四、在工匠精神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路徑
(一)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堅持和弘揚工匠精神為引領,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教育教學技能等相關技巧的培訓。通過政治理論的培訓,不斷提升高職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政治素質,同時,通過崗前培訓、專業技能培訓、深入基層一線實地調研等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進一步提高高職教師的實踐知識和實踐教學經驗。通過對高職教師政治思想理論和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培養,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使教師巧妙地將政治理論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進一步指導學生,幫助高職學生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從根本上滿足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需求,建立一支理論性強、實踐能力過硬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堅持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堅持和貫徹高職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高職院校在職業素養培訓中,開設專門的指導課程,充分地指導高職院校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高校職業素養指導課程中,堅持高職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重點將當前就業環境與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態度、職業情操等內容,結合高職學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為高職學生步入社會、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提供積極的指導作用。工匠精神作為重要的職業素養,不斷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為社會培育更多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三)發揮高職課程的載體作用,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
為更好地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在課程設計中,應該堅持高職教學理論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發揮高職課程的載體作用,將工匠精神的闡釋充分融入到教育教學中來,不斷地探究新的教育教學策略,更好地適應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育,不斷強化大學生職業素質。高職院校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注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堅持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為主要目的,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擇業創業的專業知識,建構高職學生積極的職業觀和實踐觀。同時,高職院校不斷加強和培育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創新意識,豐富學生的人格品德、語言藝術、溝通能力,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德育教育和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科學合理地設計高職教育的教學內容,充分彰顯高職教育特色,實現高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升高職院校對于高職學生培養的指導性和規范化。
(四)強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拓寬高職學生的實踐空間
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堅持和弘揚工匠精神為協同和帶動作用,堅持將高職學生的職業崗位需要作為根本出發點,通過不斷加強校企聯合,強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實現培養高素質的職業素養人才為目標,將學生政治理論素養、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技術水平。在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中,不斷加強校企聯合,開展以賽促學、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制定與學生政治理論素養、道德水平和專業技能相結合的具體實施方案,同時將高職院校教育與企業實踐教學相結合,完善人才培養計劃、職業培訓指導、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等,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道德修養能力,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同時,注重強化高職學生的管理,高職院校加強實訓基地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實施,拓寬高職學生的實踐空間,高職院校通過強化與企業的交流和配合,提高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水平、專業知識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工匠精神視角下,通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發揮高職課程的載體作用,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強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拓寬高職學生的實踐空間等,實現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使高職學生更好地適應時展的要求,成為社會有用人才,從而實現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娟.論工匠精神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人才資源開發2016(5).
[2]艾建勇.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3]楊千樸.職業素養基礎[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7.
作者:朱亮 單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