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訂單式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訓練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人才需求越來越注重職業素養,因此如何培養高職生良好職業素養成為訂單式培養的重要關注點。本文分析訂單式培養的高職生職業素養訓練內涵意義,探討構建訂單式培養的高職生職業素養訓練體系。
關鍵詞:訂單式;高職生;職業素養;訓練系統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件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文件指出:深化校企合作發展,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促進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精神養成相融合,將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各高職院校在國家文件指導下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改革,其中“訂單式”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最為常用。隨著行業的發展,根據對畢業生的回訪,而企業越來越注重員工的職業道德和能力,為了讓企業獲得最優秀的畢業生,如何培養高職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成為訂單式培養的重要關注點,也因此迫切需要構建訂單式培養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訓練體系。
一、訂單式高職生職業素養訓練內涵意義
職業素養是指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一個人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其職業要求和規范內化在個體身上,也是作為衡量從業者能否適應、勝任所從事崗位的標準。職業素養包括四大方面: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知識技能、職業行為習慣。1993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蘭提出的“素質冰山”模型,他認為:“知識和技能”只是人職業素質表現的“顯性素質”,僅占冰山的1/8,而人在職業活動中體現出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為“隱形素質”,占冰山的7/8,隱性素質也稱為職業素養,它對人的整體職業素質表現起關鍵性作用。培養高職生職業素養意義何在?課題組團隊通過畢業生回訪、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的方式,從企業、學校、學生等多個方面進行調研,發現企業在選人、用人過程中,非常希望選用職業素養更高的畢業生。而學校、學生也越來越關注職業素養。開展訂單式培養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訓練:于行業企業,能使其獲得優秀畢業生,提高行業企業員工整體綜合素質,最終讓行業企業獲得最大化的效益;于學校,在企業的協助培養下,整合了辦學資源,優化了辦學效果,提高了育人質量;于學生,訂單式培養能夠很好地了解企業文化,針對性地增強了崗位職責意識,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能快速適應畢業即就業的工作環境,提高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生涯發展力。
二、訂單式高職生職業素養訓練目標建設
構建訂單式培養的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訓練體系,應確定目標,即界定出具體的職業崗位需求的職業素養,按照“專業—年級—崗位”進行定標職業素養,然后對標實施。課題組成員經過座談、走訪、填寫調查問卷,圍繞崗位所需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歸納總結該崗位職業活動所需職業素養基本要素,再對應到專業學生,分年級階段進行對標實施培養。(一)梳理內容,形成教材。根據“素質冰山”模型,作為顯性素質的知識技能屬于專業學習部分。而隱性素質包括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和心態等職業意識;誠信、服務、責任心、敬業、上進、合作、奉獻等職業道德;還有除了必備的任職能力以外的在步入職場后形成的穩固的職業行為習慣。把這些職業素養目標加以提煉,引入行業企業標準,形成整套教程。(二)開設課程,分段培養。按照專業,分年級段,對標崗位進行培養。高職一年級,開展職業意識教育,如《大學生職業規劃與生涯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舉行育人系列活動,比如相對應的企業專家進行“專業介紹”、“企業文化宣傳”、“專業講座”、企業參觀活動等。高職二年級,注重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培養,提高人際交往、溝通表達、團隊協作、服務奉獻、時間管理、工作執行力、自控受挫等方面能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把職業素養訓練成為校園育人工作常態化,將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高職三年級,著重職業就業指導與服務,開設相關課程講座,以隱性職業素養為內容,開發模擬職業活動的項目。開展模擬招聘,模擬職場、頂崗實習等活動,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模擬職業環境。
三、訂單式高職生職業素養訓練實施主體
本著全員育人的宗旨,訂單式培養下的高職生職業素養訓練實施主體采取多元化。職業素養的訓練實施主體包括學校、企業、學生、家庭等四位一體共同參與。學校方面:扮演的是引導—溝通—反饋的角色,開設職業素養訓練系列課程,組織以素質訓練為主旨的相關活動,理論育人和實踐育人、課堂育人和活動育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育人相結合,配備專業導師、職業導師、職業規劃師、心理咨詢師、發揮輔導員一線指導作用,在學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老師參與指導與訓練。根據訂單體,與企業密切聯系,定時溝通,邀請企業專家、HR、優秀畢業生為學生做現場指導與經驗分享。引入企業文化,融合校園文化開展訓練。企業方面:訂單企業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長期入駐學校對訂單內學生進行針對性強的培養訓練,結合企業文化,開設素質訓練課程,開展素質訓練活動。派請企業優秀員工、專家、人力資源師定期進行講座和參與訓練活動。組織訂單內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實習。實施“現代學徒制”。學生方面:在主動學習與積極參與的同時,還要與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結合,努力提升自我職業素養。家庭方面:扮演配合參與培養角色,定期與學校溝通了解,引導幫助學生獲得提升。
四、訂單式高職生職業素養訓練實施途徑
(一)納入教學體系。確定目標內容,制定課程教材及方案,將職業素養訓練納入到日常教學體系當中。突出訂單式培養的重實踐、重技能、重素養的“三重”齊頭并進。(二)調整課程結構。根據訂單,將職業素養訓練課程開設為必修課和選修課,采取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理論講授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分年級段實施。(三)改革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理論講授模式,采取分享行業企業案例、行動導向式、企業實際項目體驗式、設計具體任務驅動等教學方式,提高訓練課程的吸引力和教學效果。在實踐課程中,多采取模擬企業的素質拓展、文化活動、項目任務等方法。借鑒心理咨詢中的團體輔導,對訂單內學生進行針對性項目訓練。(四)引入項目管理。借鑒行業企業管理模式,引入項目化活動管理方式。即學生按照既定的主題,通過項目競標形式獲得活動舉辦權,在學校指導下,學生對活動整個過程負責。通過活動,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也讓其體驗了職業化運作。(五)提高活動質量。根據不同專業訂單培養職業素養的需求,開展能體現文化素養內涵考核的職業技能比武、社團活動、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根據不同年級,開展職業規劃、模擬招聘、創新創業等比賽。組織學生“走出去”:去社會,志愿活動、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去企業,參觀學習、頂崗實習,獲得職業認知和認同感。
五、訂單式高職生職業素養訓練評價機制
高職人才培養拓展到職業素養層面,無論是訓練的內容目標建設、課程結構調整、教學模式改革、實施途徑創新,最終都必須把落腳點放到以職業素養為中心的訓練評價上來。職業素養訓練評價是檢驗訓練效果的重要依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評價機制。評價機制采用多維度評價,包括訓練過程性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企業評價四個方面,重點在學生自我評價,即訓練結果效果性評價和素養提升自我感知性評價。自我評價的指標根據訂單培養設定的標準進行對標,主要包括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工作方法、自覺自主、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過程性評價可以采取考試考核方法。教師評價實行綜合表現打分制。企業評價,可以采用畢業生回訪,對選人用人過程中的評價。通過四個方面綜合評價職業素養訓練效果和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楊玉芹.從職業能力到職業素養———當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價值超越[D].錦州:渤海大學,2012.
[2]朱冰.企業視角的高職經管類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體系的研究[J].文學教育,2013.8.
[3]夏曉天.高職院校職業素養訓練體系研究與實踐調查報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1.
[4]何先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訓練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9.
作者:譚燕 夏曉天 單位: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