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思考(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今社會,高職生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增加其綜合競爭力,這也是其在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從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就業導向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內容和措施。
【關鍵詞】就業導向 高職學生 職業素養 培養
當前,我國就業形勢嚴峻,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己經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政策的出臺和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勝利召開,為現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各高職院校普遍意識到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對提高學生的持續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就業能力有著巨大幫助。為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各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模式。
一、就業導向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內容
1.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訓。
高職院校要致力于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更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和技術培養,使得學生在畢業之后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為了促進學生的就業,高職院校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根據企業需求,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就業、工作、學習中有更好的發展。
2.加強學生行為規范培養。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有些企業還有崗位行為的具體要求。進入企業工作的人員都必須要嚴格遵守崗位行為要求和企業規章制度。對企業而言,員工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就是遵紀守法。如果員工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那么企業是很難正常運行的。因此某些企業在選擇員工時,有時候在技術方面并沒有嚴苛的要求,而對員工是否能嚴格的遵紀守法是非常看重的。高職院校對學生加強行為規范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個人形象,使其在工作中能得到用人單位更多的認可和尊重。
3.加強學生職業意識培養。
對于加強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教育學生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工作。不論自己身處哪個工作崗位,都要竭盡所能的把工作做好,面對困難要沉著冷靜,勇往直前,不能有氣餒的心態。二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從業態度和職業發展觀。應該教育引導學生將就業作為人生事業發展的起點,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提升自己的個人能力,為自己以后更好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對高職學生加強職業意識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端正就業態度,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提高其對工作的專注力。長此以往,必然能夠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就業導向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措施
1.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培訓。
學生的職業技能是學生就業的敲門磚,是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高職院校要將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要想做好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高職院校就應該科學的把握就業導向和職業能力的內涵,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對學生展開教育。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加符合企業要求。對此,高職學校必須加強校企合作,根據企業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崗位培訓,使學生能更加了解崗位特性,有針對性的提升自己的實踐操作技能。
2.依照企業需求,加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時,要著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競爭力。根據企業的需求,高職學生必須具備以下幾種能力,才能在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一是自主學習能力。高職生要想能在職業生涯中獲得進步和發展,就必須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不斷增強專業知識,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團隊合作能力。在企業中通常都需要員工之間相互合作,所以學生只有學會與他人合作,才能有效發揮個人才能,實現企業整體價值。在高職院校教育中,要注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避免學生不能融入團隊的情況。三是創新能力的培養。現代企業對創新性人才有著極大的需求,在工作中只有不斷的創新,尋求技術的突破,才能提高競爭力。高職院校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打破常規,以全新的視角看待問題,不斷提高創新發展能力。
3.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不僅要教會學生專業技能,還要教會學生正確的思考問題和看待人生,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能夠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現在很多人職業道德缺失,做事不負責任,損人利己,敷衍塞責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應該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讓學生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對企業、對同事、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用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業導向下,高職院校應該始終堅持面向市場需求,根據企業的需要對學生展開職業素質培養,將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能力、服務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幫助他們實現高效率、高品質就業。
參考文獻:
l[]馬娜.就業導向視野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1:146一147•
2[]曾兆敏.堅持就業導向,培養高職生職業素養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2:185一186.
3[]許曉惠.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6:220一224.
作者:謝紅桂 單位: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第二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探析
摘要:一個人的職業素養對于其個人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但在當前高職院校中,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主要存在重技術、重分數,輕素養;重課程,輕培養;重模式,輕效果等問題。本文主要對四輪驅動式的方法在職業素養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職學生 職業價值觀
在新形勢下,企業對員工提出了“升級”的要求,未來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將更加旺盛,企業希望高職畢業生能最快適應和滿足工作崗位要求。然而,不少高職畢業生的實際質量與企業的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導致一方面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抱怨找到不合適的工作。企業在招聘高職畢業生之后,還要花大量時間作進一步的培訓。然而專業技能通過短期的培訓容易獲得,但職業素養則很難通過短期的學習來獲得。一個人的職業素養對于其個人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高職院校就需要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一、當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現狀
職業素養是一種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也是職業能力中必備的要求,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職業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規范。一個人的職業素養越高,他在職業上所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對單位的貢獻也就越大。然而,受“能力本位”的影響,導致高等職業教育過度重視知識與技術的傳授,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重技術,輕素養
我國的職業教育受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主要突出技術的培養,而忽視了素養的養成。在總學時固定的情況下,盡量提升專業課程的地位,壓縮人文素養課程的學時,使得在學校中,素養類課程的建設不受重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熱衷專業課程的學習,而忽略人文素養類課程的學習。如不少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改革時,首先就是壓縮人文素養類課程的課時。
2.重分數,輕素養
一方面,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以分數論英雄,成績優異者即為優秀學生。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的過程中,也是更多的參照各門課程的考試分數,按照成績的排名來錄取。由此,導致了學生對分數的高度重視,而忽略了其素養的養成。如有些學生,雖然掌握了知識與技能,但在工作中卻不懂得與他人溝通、合作,等等。
3.重課程,輕培養
課堂學習是培養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素養的主陣地,但也非唯一的陣地。不少高職院校認為,只要在學生的課程體系中開設了一門《職業素養》課程,學生的職業素養就得到了培養。但學生素養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獲得并內化的,需要通過多條途徑、多種方式,全方位地進行培養。
4.重模式,輕效果
不同專業,其所對應的職業道德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在職業素養的培養過程,需要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培養。但是不少高職院校,職業素養培養的模式單一,全校所有專業均按照同一模式進行。即同一門課程、同一場比賽、同一次活動,也使得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四輪驅動式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
在2015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中明確指出:各地各職業院校要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和創業能力作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既要高度重視職業素養的培養,又要采用合適的方式,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使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并重,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1.素養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
在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除了要專門開設相關的素養課程,還要注意與專業課程相結合,這就需要每門專業課程在制定課程標準時,都要進行分析。除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哪些知識與技能外,還要分析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哪些職業素養,將相關的要求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去。這樣就可以使高職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同時,職業素養也得到培養,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堂上與課堂下相結合
在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培養,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其他在校時間。如開設主題突出的講座,開展專題的競賽、文化節、6S校園等活動,組織下企業的活動,建設相關的學生社團,成立特色的成長輔導室等。讓學生的課余活動既豐富多彩,又具有明確的導向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共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3.重點培養與文化熏陶結合
在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除了專門的職業素養主題知識學習,還要注重文化的熏陶,每所學校有不同的文化,企業也有不同的企業文化。所以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讓學生在校就能夠真實地感受企業的環境、企業的文化。無論是在校內的教室、實訓室,還是在校外的實踐基地中,都要能時刻感受到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以及職業素養提升能夠為個人職業生涯帶來的益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
4.線上與線下學習相結合
職業素養的提升也需要不斷地實踐。高職院校可以開設線上的學習園地,在線上免費提供大量的信息化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欣賞;在線下也開展信息化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可通過統一的安排,充分調動學生在線上、線下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鼓勵學生進行線上的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忙”起來,參與到職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真正的“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小結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開始接觸專業知識,正逐步形成職業意識,也正好處于職業素養教育的關鍵階段。當前,很多高職學生畢業后工作難找,存在著“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并且畢業后的離職率也非常高。而用人單位卻人才難求,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招聘之后還要進行長時間的再培訓,存在嚴重的需求與供應脫節現象。而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前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不高。員工素質決定著企業的未來,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就要求企業員工不光要擁有滿足工作崗位的技能,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素養。根據“冰山”理論,集中在冰山下的能力對人生的職業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加強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在短期內也許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則具備很強的發展潛力,更易取得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因此,高職院校尋找多個途徑,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這也是當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中的重點與難點。
參考文獻:
[1]陳曉雁.基于職業素養培養的高職課程體系研究[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4(3).
[2]劉蘭明,陳蕊花.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模型的構建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3).
[3]顏正恕.大基于職業素養與專業教育互滲的高職課程體系研究[J].科技資訊,2014(29).
[4]張惠.高職職業基本素養課程師資保障體系的構建[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
作者:張翠英 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對策
摘要:高職院校建筑類各專業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建筑類專業職業性教育的關鍵,對現有教師隊伍的改造、以職業活動為載體進行教學設計更新、對學生社會活動的修正、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改變是職業素養培養的規定動作。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職業素養
引言
高職院校主要為各行各業培養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職業人,培養具有職業素養的職業人是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高校的顯著特征,曾幾何時,高職院校因這一特征和就業率高名噪一時,但隨著改革所遇到的瓶頸,職業特色在逐步褪色。建筑業是艱苦、成長性慢、風險高的行業,建筑人的職業素養是建筑人敬業愛崗的保障,高職院校建筑類各專業的職業特色逐步褪色的主要原因是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不力造成的。德國職業教育的二元性決定了其職業教育具有高度職業素養的培養。
一、建筑類各專業職業素養培養不力的原因
1.教師隊伍不是職業人的隊伍
很多高職院校錄用教師學歷的門檻非常高,從至少是碩士生、博士生,到現在要求是有一定成就的博士生,這些高學歷的博士生,大多沒有企業經驗,雖然科研碩果累累,卻從未染指行業,他們是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卻不一定是合格的職教教師隊伍,這樣的職教教師隊伍,當然培養不出學生的職業素養。
2.教學設計引入職業規范不突出
職業規范是職業素養最核心的元素,很多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學設計引入職業規范元素不明顯,學生參加的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甚至與專業無關,學生在學校受到職業規范熏陶的機會不多。
3.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脫節
職業素養是企業文化的有機組成成分,大多數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有聲有色,其中,實訓室文化、過道文化、教室文化都頗顯特色,但這些環境文化建設藝術性有余、職業性不明顯。調查顯示,高職畢業生從熟悉的校園來到陌生的企業,缺乏職業素養,對企業文化產生種種不適應,其中對企業的工作環境、規章制度、工作節奏、人際關系等方面,在工作初期不適應或不太適應的分別占到60%、43%、62%、56%。調查也顯示,高職在校生對企業文化普遍缺少了解,缺乏職業意識。有63%的學生對什么是企業沒有清晰的認識,85%的學生對勝任工作所需具備的素質“不清楚”或“不很清楚”。這就必然會導致人才培養上的尷尬局面:一方面,大批高職畢業生進入企業后,不能很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特點,頻繁跳槽或被迫辭職,造成了人們對于高職畢業生工作能力的懷疑;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單位認為應屆高職生難以迅速融入企業的工作進程,所以在招聘時往往會青睞有實際工作經驗者。目前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與建筑企業間有交往,但這些交往集中在對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在企業文化方面的合作和溝通卻很缺乏。
二、加強建筑類各專業職業素養培養的對策
1.改造現有教師隊伍
既成的教師隊伍現狀是不可能更換的,只有改造。可以研究一種機制,使一些老師能參加至少兩個項目的建設實踐,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將自己改造成建筑人再回到教學崗位,各高職院校教師考核指標里倒是有下企業鍛煉的要求,但目前的機制容易流于形式,關鍵是要有一套使教師自覺主動“補課”的機制。建筑地盤上第一線的業務骨干是我們建筑類最稱職的老師,我們要主動去挖掘,教師的招聘要變守株待兔為主動出擊,使我們的教師隊伍真正成為建筑人的隊伍。
2.建立一支校外的“師傅”教師隊伍
這支教師隊伍,也是由建筑地盤上第一線的業務骨干組成,研究一種機制,聘任他們,作為有益補充,因為這種模式、那種體系都不如“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更具職業特色,學生實習直接找師傅,這是一條培養職業素養的捷徑。
3.改造現有的環境文化建設
建筑業的明星企業成功之處在于他們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研究這些企業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以促使學生作為建筑人的思維方式為目標,以實訓室和教室作為改造重點,這樣的熏陶有利于職業素養的構建。
三、結束語
高職院校建筑類各專業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建筑類專業職業性教育的關鍵,目前各高職建筑類專業以職業活動為載體進行教學設計更新做得比較成功,對現有教師隊伍的改造,對學生社會活動的修正、對校園文化建設改變還有一段路要走,職業院校的職業味、建筑類專業的職業素養培養要靠這些規定動作的完成。
參考文獻:
[1]羅文雅.論高職校園文化的“職業性”特征.學理論,2010,26.
作者:洪樹生 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