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職業素養是高職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直接影響了其未來的就業情況。以企業對高職生職業素養的需求為基礎,探討了增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對策。
關鍵詞:企業需求;高職生;職業素養;對策
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離不開行業標準與企業崗位需求的指導。因此,培養高職生的職業素養,高職學校有必要立足企業需求,并將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每個環節。對此,筆者從校企合作、企業文化引入與企業家精神培養三方面提供建議,期望本文研究能為相關同行提供可操作性建議。
一、構建以校企合作為載體的高職生職業素養培育機制
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培養高職生職業素養方面都選擇了校企合作方式,并積極引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標準,對高職生的理論能力、實踐能力、職業素養進行全面培養。不少高職院校還構建了校企聯動培養機制,將培育高職生職業素養“觸角”延伸到了企業內部,打破了原有的校園培養局限,使得高職生職業素養更具針對性。隨著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原有的企業已不再只參與高職生就業這個環節,還逐步滲透到了高職生教育管理的整體過程,真正實現了高職生的“職場化”素質培育。因此,要圍繞企業需求增強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可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首先,高職院校要積極鼓勵本校骨干教師與企業開展項目研究與技術攻關、產品開發和營銷策劃,真正培養專業化程度高的技術能手走進學校參與高職生職業教育教學過程,從而保障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環境能夠與企業環境相互融合;其次,高職院校要與企業共同構建專門為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服務的實訓基地,積極優化配置高職院校本身具有的教育資源和企業的技術、設備及資金資源,以讓高職生在承擔真實有效項目任務的基礎上感受企業環境,并由此獲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再者,高職院校要積極根據企業需求設置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課程,落實訂單培養,真正使高職生將在校園學習到的知識技能與職業素養能夠和企業對其員工提出的崗位要求相融合,促成高職生素養與企業崗位要求的“無縫對接”,從根源上解決高職生就業競爭問題;最后,高職院校要積極構建高職生職業素養教育機制,采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教學做一體化等多元化職業素養培養模式,提高高職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創新思維能力與就業能力,保障高職生成為一名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均具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將企業文化引進校園
職業素養高的高職生進入企業工作,有利于加快特色企業文化的建構,形成良好的企業工作氛圍。因此,基于企業文化的這個特性,在培養高職生的職業素養時,可針對性地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文化中,使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實現相互融合,為高職生形成職業觀營造氛圍。對此,可以校企合作為載體,將企業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校園,并在教學課程設置中盡量設立企業用人標準和企業文化課程,并由企業優秀工作人員直接參與授課,讓高職生領略企業文化,了解企業文化,進而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高職院校要積極配置企業在學校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設備,構建符合企業人才需求標準的職業教育環境,以定向培養企業專用人才。這種做法有利于在增加高職生職業技能的基礎上提高高職生的創新、競爭意識,促使高職生自覺培養敬業、責任、合作、奉獻、服從等職業素養;同時,企業還可根據企業設定的人才培養規格,適當地引入企業人員專用的素養培養課程和技術評價體系,按企業經營模式建立專班實訓室或組織人才與高職生共同合作的技術比賽,使高職生在感受企業人才專業精神的同時增強自身的職業素養。
三、落實企業家精神作用
具備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高職生,是我國的主要創業大軍。因此,高職院校需適當地對高職生進行創業教育。所謂創業教育,并不是指將各種各樣的創業理論灌輸給高職生,也不是讓高職生養成五大三粗的老板精神,而是要讓高職生真正成為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所謂“企業家”精神,即講求實效、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于創新。在這方面,筆者建議,高職校園可適當地引入現有的企業精神。如立足企業創業需求,為高職生設置吃苦冒險類創新創業活動;既構建具備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教育課程,又開展就業指導與創業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職業素養培養課程;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入專業創業經理人,與具有創業理想的高職生共同創建創業經理班,使高職生能從專業創業經理人中了解企業創新創業所需的管理知識、創業意識、經營技能等。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配置高職生團隊構建實踐型創業團隊,讓高職生擔任企業股東、老板或其他高層管理者,真正使高職生了解“企業家”精神,并自覺培養樹立自強不息等企業家精神,從而提高高職生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宏.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4.
[2]馬娜.就業導向視野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1):146-147.
作者:盧嵐嵐 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