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大學生職業素養提高的文化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21世紀,網絡文化已經成為當代文化的一種重要存在方式,它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民人數達到4.8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6.2%,手機網民3.18億,網絡文化對于年輕人的影響更為深遠。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顯示,2011年在中國5.13億網民中,25周歲以下的青少年網民占到網民的45.1%,規模達到2.32億。無疑,大學生是網絡文化最主要的創造者也是被網絡創造的一個群體。一方面大學生們在網絡的影響下獲得了日新月異的知識和信息,另一方面,他們也被網絡文化的負面特征所沖擊和影響。網絡文化對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對于作為社會生力軍的高職大學生更是影響深遠。首先,網絡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創了全新的教學方法。網絡的應用能夠更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網上提問、網上課程、網上考核、網上資源共享已經成為大學教育的常態。并且,網絡文化的背景下,信息量空前膨脹。只要通過搜索就能獲得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因此需要大學教師能夠根據這一現象進行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而是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清華大學通過清華網絡學堂,90%的課程都在清華內部共享和開放,目前每年活躍的課程有4000多門,2/3的教師都在用這個平臺。其次,網絡大大拓展了大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社會發展最可貴最關鍵的動力。由于網絡賦予人們極大的信息量,使得當代大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大大的得以拓展,創新變得更加現實和快捷。最后,網絡產生了全新的交友模式。大學生已經不再是象牙塔內的莘莘學子。交友渠道的拓展使得校內外的信息交流日益頻繁,大學生能更廣泛地獲取社會常識從而畢業后能更加容易和社會融合。然而網絡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網絡信息的復雜性、誤導性、誘惑性使得心智不夠成熟的大學生無法分辨是非認清事實,而20歲左右的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時期,因此進行積極引導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學校及相關部門應該多建設一些適合學生學習的網站諸如網絡選修課程等,并且提供免費的網絡學習資源如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目前,“愛課程”“網易公開課”等平臺大大豐富了大學生教育的內涵。除了開拓一些優秀的教育網站,在思想教育方面也要搭建一些網絡育人的平臺。第二,高職院校要建立網站的監管機制。網絡文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注定其內容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雖然網絡上有許多先進的文化傳播,但是一些反社會、反科學的文化糟粕以及功利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思想能導致大學生思想上的波動從而造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和變形。一些淫穢網站、色情網站也需要高校相關機構進行清理以便保證網絡的純凈。第三,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大學生進行引導,指導大學生如何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在眾多的大學生講座中,可以適度加入如何上網如何提高對于網絡文化的鑒別能力等內容。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如思政教育、文化和文學鑒賞等公共課程中加入有關網絡文化的課程,甚至可以在課堂上直接和學生探討網絡文化中的前沿問題和話題。
二、提高高職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文化路徑之一——校園文化的培育
校園文化包括校園建筑設計和校園景觀等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等。健康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目前,高校普遍重視校園文化的重要性,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不少成績和經驗。很多高職院校認識到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也花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來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高職院校在實踐中和高職大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結合得不夠緊密,使得效果不理想。事實上,高職大學生的職業素質的提高和校園文化建設息息相關,有著相生相長的關系。在高職院校中構建校園文化對于提高高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校園文化活動是培育高職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載體。如果把學校的課堂教學稱為第一課堂,那么校園文化無疑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完善自我和提升職業素養的第二課堂。雖然第一課堂作為高職院校育人的主要渠道和高職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主要途徑,但是第二課堂憑借著其內容的豐富性和時空的自由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很多知識和技能可以由老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方式去進行教育,然而一些諸如責任心、執行力、規則意識等的確立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活動去獲取。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除了要把握校園文化的一般規律和基本要求外,應突出“職業性”這一本質特征,堅持以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其次,校園文化活動能提高高職大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精神面貌,是一種看得見,感知得到的精神氣息。現代職場非常強調團隊協作精神,而由于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平時在家里嬌生慣養,不少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如何保持團隊的整體性和統一性,而校園文化的一些活動可以提供一個接受這方面教育的平臺,通過相應的活動來使得學生體會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通過校園文化活動,高職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才能大大提高。最后,校園文化活動能提高高職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謂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指“大學生作為個體的人在大學階段及其以后的職業生涯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標是大學生個體素質的不斷完善、和諧和臻美。”大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主要包括“對社會的認知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一個人在職場上發展并不僅僅只靠知識和技能,還包括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高職大學生在實踐操作和技能掌握上并不遜于本科生,但是由于高職院校過于重視和行業的接軌導致通識教育明顯不足。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高職院校構建著重于職業素質培養的校園文化:一是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活動應該和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結合起來。除了高職院校客觀條件的限制,主觀上一些院校也不夠重視校園文化的構建。不少人認為校園文化就是組織一些文化娛樂活動,沒有和職業素質的培養結合在一起。并且,校園文化活動往往只有少數教職工的參與,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相應的激勵措施來鼓勵教師參與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二是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應該和行業文化結合起來。據統計,80%以上的全國高職院校由行業所屬的中等專業學校升級而來,這也是高職院校重視依托行業和服務行業的重要原因。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應該著眼在行業文化的層面上進行醞釀,以便校園文化建設中導入行業元素,根植于行業文化,加強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滲透和融合。三是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應該和地域文化結合起來。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一個個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寶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入地域文化元素無疑能讓大部分來自本省的大學生感到親切和自然,更加容易接受。
三、結語
當然,傳統文化、網絡文化和校園文化這三種文化路徑決不是割裂的,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將這三種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高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
作者:徐曉芳 單位:浙江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