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校生職業素養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職校生的就業壓力普遍越來越大。一方面,隨著職業教育受到國家日益重視、職教大眾化步伐的加快,職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持續增加,而畢業生的社會有效需求并未明顯增加,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選擇余地漸寬;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用人單位對用人要求也日益提高,很多職校畢業生因無法適應而失去工作。因此,職校生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和就業競爭態勢日趨激烈,職業院校畢業生存在著求職的被動和職后的不穩定狀況等困境。撇開職校擴招對職校生就業影響這一因素,職校生就業困境還深刻揭示:職業學校提供的“產品”并不能完全與市場需求相對接,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調查顯示,高達38%的用人單位反映新招聘的畢業生在工作中缺乏誠信,部分學生在合約期內頻繁跳槽,服務意識、奉獻意識、吃苦意識等職業道德感更是缺失。很多企業之所以招不到滿意人選,不是由于有畢業文憑的畢業生不夠,而是找不到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畢業生。可見,超越學歷之外的職校生職業素養問題,特別是隱性職業素養問題,是用人單位對職校生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嚴重影響著職校生就業。因此,培養職業素養最直接的意義在于提高職校生的核心職業能力,促進職校生就業。伴隨著就業市場供需矛盾將長期存在的局面,要想使職校生順利進入職場,并迅速實現由“學校人”向“職業人”的轉變,職業學校必須幫助他們提前做好充分準備,竭力培養、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當前,雖然各職業學校均已對職校生開展了相應的職業素養教育。但是,用人單位的相關不良反饋說明,我們的職校生職業素養培養工作需要反思。
二、對職校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思考
(一)對職校生職業素養培養方向上的思考
理論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占7/8的隱性職業素養決定、支撐著外在的顯性職業素養,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我們對職校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點。那么,職業教育工作者應當結合工作實踐反思的是,我們真正認識到隱性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了嗎?如果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我們真正徹底貫徹了與之相關的教育了嗎?從現實情況看,答案可能不容樂觀。因為在現實社會中,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下,存在著一些片面重視屬于顯性職業素養的職業技能,忽視更重要的隱性職業素養的“一白遮百丑”現象。其實,“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并沒有錯,錯的是我們在執行中沒能全面、深刻的把握它的整體內涵,出現了將職業教育等同于就業教育的錯位現象,錯誤地導致了對職業教育職業性的異化、簡化,自覺或不自覺中忽視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中的“高素質”這一前提,導致了隱性職業素養培養不到位。結果,偏重技能培養,忽視人文素質教育等“軟實力”。學生發展沒有后勁,缺乏持續推力。學生即使今天就業,明天可能就會下崗。當然,我們強調隱性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反對“為技能而技能”的片面思想,并不是強調“為素養而素養”,忽視技能培養,而是“為素養而技能”,否則,會走上忽視技能的另一個極端。因此,目前,要得到用人單位對職校畢業生的充分認可,職業學校應該著眼于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全局,并真正回歸到重點培養隱性職業素養的軌道上來。
(二)對把握職校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內容上的追探
1.獨立思維意識一是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人們的一切職業素養難以真正形成。特別是當今多元化社會思潮影響,以及市場經濟帶來的功利性等消極現象,使人們往往產生浮躁的心理和難以辨別下的盲從。讓學生建立獨立的職業人格,學會思考、辨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指導他們職業成長愈發必要;二是科學發展觀告訴我們,職業教育要以人為本。職業教育并不僅僅是為了讓人能夠簡單的生存下去,而是讓學生生成性存在,個性得到發展,且是可持續發展,具有創造性。可以想象,不培養具有獨立思維的學生,是很難真正貫徹職業教育科學發展觀的。充其量,我們培養的學生只是無內涵的、一時的“高級工具”,只能是被動式生存,不可能去主動適應甚至是創造的人;三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諾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是動態遞升的過程,精神需求是人類更高的需求。因此,職業教育在賦予學生生存技能的同時,還必須關注他們的精神建構,為他們的一生發展和終生幸福奠基。
2.法治觀念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兩者關系密切。職業道德是隱性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所以,培養職校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應從培養學生良好的法治觀念開始。試想,如果一個人基本的法律職業素養不夠,不能遵守法律這個最起碼的社會規則,還談得上遵守什么職業道德呢?又談得上什么職業素養呢?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隱含的危險越大。再者,社會的進步需要法治,進步的社會則需要具有法治觀念的公民。增強職校生的法治意識,就是增強他們的權利與義務觀念,相應的就會提高他們作為職業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感,這無疑會推動他們良好隱性職業素養的盡快形成。
3.自我反思意識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窮的人。”反思能激活思維潛能,凝聚智慧力量,推動個人前進的自覺性。特別是在浮躁的、功利化的社會氛圍下,學會靜心反思,才能不斷自我進步,不斷自我超越,不斷創新,避免盲目自大,眼高手低。教會學生不斷反思,使他們具有一個高度自覺性的、高素質的靈魂,是促使他們長期保持良好職業素養的精神保證。
(三)對職校生職業素養培養機制的沉思
職業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逐步形成、逐漸完善的過程,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系統性工作,而且,這個培養過程不是學校、學生、企業哪一方能夠單獨完成的,而應該由三方共同協作,實現“三方共贏”。僅就職業學校而言,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工作更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不是學校哪個部門舉辦幾個活動就能建成的。因此,職業學校忽冷忽熱的各類間斷性、運動式職業素養教育活動是不可取的。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需要春風化雨、和風細雨、潛移默化,不能暴風驟雨。功利性下,若追求以一時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長期性,必然是短視和短命的行為。為此,職校生職業素養培養重在長期建設,貴在堅持,不能省力氣。職業學校應改變工作上不系統,缺少統一規劃、部門協助的做法,構建完整的培養體系和協作互動的良好機制,職業素養培養遵循從職校生到準職業人,從準職業人再到職業人的遞進式建設路線,創建環境美、校風純、班風正、學風濃的良好生態氛圍,使學生把職業素養穩定在行,固化在心。
(四)對職校生職業素養評價方式的思辨
社會上對接受過教育但素質低下的人形成一個“有教育沒教養”的說法,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許多人接受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卻形成不了良好的基本素質呢?筆者認為,我們的教育對人的素養評價偏重于理論考核,輕視了行為養成上的表現是一個重要原因。聯系到職業素養的構成要素可以看到,占關鍵地位的隱性職業素養是職業素養的主體,它內化、隱藏在深處,并通過顯性職業素養外顯出來,但外顯的顯性職業素養具有不真實性。這個特征說明,純粹用理論考核方式評價學生的職業素養,考的只是人的顯性素養,對人的更重要的隱性職業素養是考不準的。因此,要避免類似于“有教育沒教養”問題的出現,我們就要高度重視并大力改革考核評價方式,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引導、促進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形成。目前,學校德育工作是職校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實現方式。多年來,盡管德育考核評價方式有所變革,但仍然保持著理論考核占主導的形式,無法滿足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現實要求,需要進一步徹底改革。筆者認為,我們應遵循教育規律,盡快將學生的德育考核方式改革為行為表現考核為主,理論考核為輔的方式;行為考核上除學校考核外,再加入用人單位及社會考核和家庭考核,促進學生將職業素養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徹底避免職校生職業素養上是“嘴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的不合理現象。
作者:吳新平 單位:江蘇省徐州醫藥高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