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發展視域下高職生職業素養教育門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甘慶玉、張小衡 單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學生在學校不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且還是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的學習,以爭取畢業時達到“德技雙修”“德能并舉”。
教學環境的設局可以仿照生產環境布置。高職院校依托院校內各種實驗實訓室,根據生產流程來布局,為學生提供切實提高其就業素質和技能的專業環境。例如,不少學校都開設有模擬電子技術這門課,那么實訓場所可以借鑒電子廠商里的生產線建造。一人一座,座位旁邊貼有崗位職責、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等,讓每一個實訓就像在一個小型的生產車間里,充滿真實的崗位訓練、職場氛圍和企業文化。實訓前制訂出標準計劃指示圖表并且在學生當中選出技能好的擔當質檢員,組織能力好的擔當線長。質檢員負責檢查工藝水平、質量。線長負責到考勤、布置任務和總結。每一道都有特定的學生來完成,每個人做一個特定的工作,操作前佩帶好規定防護用品。這樣的教育環境同工作環境統一,使得學生在學校時就已經接觸到可能會遇到的生產環境,感同身受,即使將來到了真正的生產線上也不會覺得生疏,也能夠盡快適應。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滲透職業素養。首先在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可以根據實際工作中典型生產性作業的工作流程或經營性作業的業務流程,融入職業道德、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參照職業技能鑒定標準,按照企業對崗位勝任能力的基本要求,以真實的工作任務或產品為載體,將行動領域能力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內容。與高職職業技術發展的趨勢相一致,內容來源于生產現場,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其次是教學方式,強調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項目、案例分析、工作過程、情景模擬、工作任務分析、管理實踐等教學環節,大家團隊協作一起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查找資料、解決問題并總結歸納,從而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綜合執行能力。再次是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提倡規范化管理,強調紀律性和管理性,按照企業的制度來約束、規范學生的行為。企業要求準時上下班,嚴格按要求出勤,那么在學校時也要注重紀律、講究操作規范。只在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加強職業素養的教育,學生在學習中才會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
企業是實施職業教育重要的場所,校企合作是提升職業素養教育質量的理想途徑。研究德國的雙元制、美國的社區學院、加拿大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即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澳大利亞的TAFE(Techni-calAdultFurtherEducation,即成人技術繼續教育)等職業教育模式等的共同點是采取校企合作辦學的方法。校企合作辦學的主要途徑有:共同創辦專業訂單培養、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共同組建師資隊伍、共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和共同創辦專業建設理事分會等。借助校企合作的優勢,校企人才才能實現無縫對接。學生的實訓、頂崗實習、社會實踐、甚至實踐課堂都可以放到生產一線,利用校企合作企業的設備、技術和師資,校企聯合組織教學和培訓。企業與學校配合聯合培養不僅使學生有利于掌握實際生產設備操作和維護等相關技能,還能了解到相關工作崗位、感受到企業文化,提高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讓學生能更好更快的適應工作崗位。我校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之一是創辦“潤建班”,這是與廣西潤建通信發展有限公司一起聯合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由于公司實行軍事化管理,使得參加的學生能在短暫的培訓中迅速實現從一名普通大學生到一名公司準新員工的角色的轉變,并從中深刻體會到團隊精神和公司戰斗力。值得一提的是,成立專業理事會是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學校聯系到的理事企業單位都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明星企業。通過專業理事會,學校與各理事企業單位緊密聯系,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產學研結合。理事企業單位積極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技術服務等方面與學校進行深度合作,為學校各專業的理論教學、學生頂崗實習、調研、社會實踐等教學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將學生成培養行業、地方及理事單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種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辦學新體制機制,實現了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共贏、共同發展。
以賽促學,各種豐富多樣的技能大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技術比武的平臺。一方面,技能競賽往往與企業的結合,參加比賽就有機會接觸到企業的資源和設備。另一方面,通過比賽和交流,學生可以尋找差距,明確了崗位成才的方向。而且在短短的競賽時間里完成技能大賽要求的任務相當不容易,對所有的選手的體力、技能和意志力是非常大的挑戰,參加一場有強度、有難度的比賽,學生大大促進了自身技能和素質的發展。不少學校參加技能競賽大賽比賽都是以老帶新的方式,讓一年級的學生和高年級的學長一起參加。新生在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也提高對技能工作、不同職業的認識。除了技能競賽可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考證也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好形式之一。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職業技能鑒定,推行職業資格證書,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全面提高職業素養,為學生進入企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學生就可以考取電工上崗證、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中級)、國家工程職稱系列電子技術員、維修電工(中級/高級)、Protel繪圖員(中級),也可以根據興趣考一些相關的證書:AutoCAD繪圖員(中級/高級)、通信終端設備維修工(中級)和ISO9000內部審核員。考取職業技能鑒定證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職業基礎。
職業素養提升教程、職場典型事件與行為優化、大學生創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指導、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成長、社會與職業、企業管理、管理心理學、管理學基礎等職業素養教育等課程的開發,雖然不同層次,形式多樣,各有特色,但都是始終站在職業素養教育的基點上,將職業素養教育滲透到課堂之中。學生們可在課程學習中了解企業文化、掌握職場規則,把握做事分寸,開闊職場視野,提升個人的職業內涵,實現形象素質、行為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和職業素養的同步提升。這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可持續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學校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職業素養的形成離不開教育,這需要學校、企業、個人三方的共同努力。高等職業院校有必要深入實際,不斷探索,重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為推動行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