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中醫學生素質培養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養優秀的中醫學生是中醫傳承的重要環節。文章主要從醫德與技能兩個維度探討了臨床中醫學生素質培養的路徑。
關鍵詞:臨床中醫;素質培養;醫德
醫乃“仁術”。中醫自古以來強調醫生必須對人的生命具有崇高的仁愛精神。醫者父母心。術為先,德為本。醫生是個神圣的職業,承擔著治病救人的責任,其工作直接關系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沒有醫德的醫生即使專業知識學得再好,也是一個缺少靈魂的人。筆者從醫30多年,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好”醫生,必須具備高尚的醫德、高度的責任心、精湛的醫術以及高超的服務藝術。而作為一名中醫院校的教師,我們不但要教給醫學生臨床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良好醫德,讓學生學會將知識轉化為本領的能力,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好”的中醫生,才能使中醫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讓中醫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一、先立德,后做事
(一)培養高尚的醫德是中醫生成才的關鍵
具備高尚的醫德是對“好”醫生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們培養醫學生的最根本的環節。《大醫精誠》是醫生的道德行為準則[1],它對醫生的要求主要包含“精”和“誠”兩個方面,“精”是指技術層面,“誠”主要是指道德品質。兩者之中,“德”是“術”的先決條件,清代袁牧在《徐靈胎先生傳》里說:“德成而先,藝成而后,似乎德重而藝輕。不知藝也者,德之精華也,德之不存,藝于何也?”因此,我們培養醫學生也要從“精”和“誠”兩方面入手,以“德”為先。
(二)德行雙兼培養中醫生的良好醫德
首先,要做到言傳身教,在臨床工作中應滿懷體恤慈愛之心對待病人,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不管是衣衫襤褸、眾人避之不及的最底層窮苦百姓,還是衣著高貴、眾人追捧的富商名人,都要一視同仁,平等相待,給予診治。對危重或傳染病患者,“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要做到“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特別是對“患有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的患者,只能以“凄憐憂恤”之心去關心愛護病人,時時處處急病人所急,而不能嫌臟厭臭而起“蒂芥之意”[2]。其次,我們還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培養中醫學生“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的思想。所謂“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就是智慧要圓通,品行要端正,膽量要大而心要細。因為臨床醫生的舉止、言行無論是對中醫學生還是對患者的心理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要給中醫學生樹立榜樣,做到舉止端莊、謹言慎行,望聞問切無一不細致,臨床處理問題要果斷,詳細分析后才辨證處方用藥,以求療效確切。如此,不但能令人產生敬意,值得信任,樹立中醫學生對中醫的信心,而且能夠通過臨床帶教中的不斷滲透,使中醫學生自覺實踐《大醫精誠》的道德規范,形成良好的醫德。
二、教學與實踐兩手抓
絕大多數醫學生初上臨床實習都有一種體會:在大學課堂飽讀理論,卻不知其中道理為何,從而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難以將書本知識與臨床實踐聯結起來,由此極易產生“書本知識無用”或是“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完全脫節,書本知識學不學都無所謂”的錯誤認知。五年本科畢業后真正參加臨床工作,本來滿懷夢想希望大干一場,卻發現在臨床工作中使不上勁,所學的知識難以與臨床實踐對接,而產生一種“本領慌”[3]。以上種種,究其根源,都是在于沒把知識和理論有效地轉化為本領。如何教會中醫學生將知識轉變為本領呢,筆者認為必須從教學與實踐兩手抓,才能真正培養出既有知識又有本領的中醫學生。
(一)將臨床實踐融入教學內容,優化臨床教學
醫學教育中,教師的根本任務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名醫生。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與臨床實踐關系密切的課程,如“中醫內科學”、“診斷學”等,我們在傳授知識時,通過講解知識點,將知識點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擴散思維,如此,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誘導中醫學生形成良好的中醫思維,幫助學生在臨床上解決實際問題,還可以幫助中醫學生盡快進入中醫的大門,大大提高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對“黃疸”這一章節的講解過程中,對于黃疸,除了病毒性肝炎外,還有可能是溶血、膽道結石、腫瘤等疾病,如此,我們應當指導學生在臨床上如何區分、鑒別,應該做哪些檢查,應該做哪些處理等等。再如,對于中醫陽黃、陰黃的判斷,我們在授課時可以結合臨床中實際案例的圖片等讓學生充分認識黃疸的鑒別診斷,如此,就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知識與本領同時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以后在臨床中能夠活用書本的知識,能夠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
(二)注重講課的藝術性
作為教師,最忌是成為會說話的書本。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授課的內容和目的,然后要認真備課,同時,要注意講課的藝術,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學到知識、學到本領,才能做到教學相長。首先,我們要認真準備課件,明確課堂內容的重點與難點,把握住關鍵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其次,我們要在講課前認真梳理,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梳理清楚,在講課的過程中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地向中醫學生講解,才能把道理講解清楚。第三,應注重授課的表達藝術,要注意不能讀課本,而是要結合臨床的實踐、生活的實際講解知識點,要注意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如此,講課才能生動,有互動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中記住知識,將來在臨床實踐過程也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課堂的內容,自覺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才能提高課堂授課的成效。
(三)強化臨床帶教實踐
在醫學教育中,臨床帶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是中醫學生從課堂走向臨床的必經道路。如此,作為帶教教師,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如果說對課堂教學是感性認識,那么通過臨床實踐的鍛煉將會使中醫學生更好地把學到的知識轉變為理性認識,轉化為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本領[4-5]。因此,我們在臨床帶教中,可以通過不同的病例,不斷把“將知識轉化為本領”的信念傳遞給學生;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抓住擴散臨床思維的關鍵點,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本領”,使學生不斷在臨床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例如,在臨床中遇到一例黃疸的患者,我們要誘導學生將書本的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思考病例的特點是什么,患者所患的可能是哪幾種疾病,需要如何進行鑒別診斷,需要確診還應該進行哪些檢查,確診后應該進行哪些治療等等,如此,不斷通過臨床實踐范例,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總結中醫診療規律,提高學生的臨床診療能力。
(四)推行臨床小講課
要把知識轉化為“本領”,需要不斷地實踐,因而,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復習書本知識,溫故而知新,能更容易將知識轉化為“本領”,提高在臨床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在臨床帶教過程中,根據臨床的常見問題,每周一次由年輕醫生進行專題小講課,如此,既有助于年輕醫生對理論知識的鞏固,也有助于實習醫生將書本知識轉變為本領,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臨床小講課的過程中,我們在對書本知識回顧的同時,也結合臨床中的實際病案進行講解,如此更能加深不同層次醫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有助于臨床思維能力的形成,也有助于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
三、培養學生堅定的中醫信念
所謂干一行,愛一行,只有熱愛中醫才能為中醫的傳承和發展做出更多更好的努力,只有相信中醫才能當好一名中醫生。因此,作為一名中醫教育工作者,給學生灌輸一種相信中醫的信念也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講解臨床的驗案,在臨床帶教中我們可以不斷通過典型病例來堅定中醫學生對中醫的信心,還要在臨床實踐中帶領醫學生堅定不移地運用真正的中醫理論治病,讓學生體會到中醫帶來的真實療效,增強對中醫的信心,解決中醫的信任危機。只有不斷堅定學生學習中醫、相信中醫的信念,引導中醫學生從內心肯定中醫、相信中醫,如此,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中醫人才。人命關天,醫生的責任重大。在中醫教育中,只有重視對中醫學生良好的醫德的培養,重視對中醫學生“本領”的培養,才能培養出新一代好的中醫生,才能更好地傳承中醫薪火,讓中醫得到更好的發揚,惠及更多的患者。
參考文獻:
[1]程雅君,程雅群.道解孫思邈《大醫精誠》———從醫之德術體法觀道[J].宗教學研究,2004,(4).
[2]蘇文娟,張愛林.從《大醫精誠》看醫學人文教育[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3]呂志霞.論本領恐慌與能力建設[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3,(5).
[4]葉建成.談吳階平醫學人才成才觀[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9,(5).[5]鄧立.吳階平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58-259.
作者:池曉玲 蕭煥明 謝玉寶 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