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的革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增加適合護理專業需要的部分局部解剖學內容
中醫院校由于突出中醫特色,只在骨傷、針灸專業開設局部解剖學,而護理專業由于受培養方案的制約,教學學時的限制,沒有開設局部解剖學。但局部解剖學中的部分內容又是護理專業必須應用的基礎知識,因此,在正常人體解剖學教學時,我們將與護理臨床密切相關的局部解剖學內容融入正常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實現正常人體解剖學與局部解剖學的融匯貫通。如增加與小兒頭皮靜脈注射術相關的額頂枕區軟組織的層次結構;與小兒頸外靜脈穿刺采血相關的頸部器官與血管、神經的位置關系;與三角肌注射術相關的三角肌區解剖;與測血壓相關的臂前區解剖以及與成人采血、注射相關的肘前區解剖和與肌肉注射術密切相關的臀區解剖等。李龍騰等[1]進行了臀部肌注并發癥解析及臨床應用,將局部解剖學與護理臨床應用相結合,探索臀部肌注時如何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因此,我們讓學生在系統學習了正常人體解剖學內容的同時,又了解與護理操作技術相關器官所在區域的層次、毗鄰,血管、神經走行,這將有助于學生護理知識的掌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增加與人體解剖學相關的部分護理知識
隨著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臨床上病人對護理工作者的要求不斷增加。這不僅要求護理工作者要有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有倫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以及熟練掌握護理操作技術如靜脈注射、心內注射、肌內注射、洗胃、灌腸、插管等。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結合所授內容,有針對性地增加護理知識,如在講授靜脈血管時,適當引入靜脈注射術,介紹小兒股靜脈穿刺護理體會和淺靜脈穿刺注意事項。如張莉[2]報道在淺靜脈穿刺中損傷了橈神經;再如講授男性尿道時,增加男性導尿術知識,強調為男性病人導尿時,要注意男性尿道的兩個彎曲,為避免損傷男性尿道,應將陰莖上提,使恥骨前彎消失。這樣講授使解剖學知識和護理學知識有機結合,開拓了學生思路,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了啟發性、實用性,為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奠定了基礎。
增加活體觸摸內容
為豐富課堂,激發學生參與教學實踐,增加記憶,我們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注重人體活體觀察,主要觸摸人體體表標志、器官、動脈搏動和體表投影。如采用個體觸摸即在自己身上觸摸胸骨角判斷第二肋、觸摸肱動脈搏動幫助測量血壓和觸摸橈動脈搏動確定脈搏次數等;對于在自己身上不易觸摸的有些結構也可相互間觸摸,如心尖搏動、心臟體表投影、腎區、闌尾根部體表投影等。通過課后調查,學生普遍反映此種方法較好,認為可使枯燥乏味的人體解剖學變得生動形象,從而提高人體解剖學教學質量。
轉變人體解剖學實習模式
根據所調整的內容,適當改變傳統實習模式即教師示教,學生自己觀察,教師課后總結。為充分發揚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我們在上實驗課時,采取學生自己觀察,教師指導,總結的方式。這種方式要求掛圖、模型、標本數量要多[3]。而且,為適應課程改革,還必須購置與護理操作技術相關的模型如男、女導尿術模型、心肺復蘇術模型等以及一些局部解剖學標本,才能滿足教學需要,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
討論
項目實施后,在2010級護理英語班共33名學生中發放了33份問卷調查,收回33份,收回率100%。問卷調查顯示,學生對此項改革大部分同學是贊成的,大多數同學認為此種教學內容改革,能激發學習興趣,鞏固專業思想,拓展知識面,培養動手能力,增加作為護理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所學的人體解剖學知識對他們今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實用、有益。
在中醫院校護理專業實施教學內容改革,將不適應護理專業臨床實踐的內容刪除,增加適應護理專業急需的部分局部解剖學內容、護理操作技術知識,采用活體觸摸以及實驗內容改革,這既保留了解剖學內容的完整性,體現了護理專業的特點,又解決了護理專業未開設局部解剖學帶來的弊端,從而更加鞏固了學生的專業思想,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為相關護理學科的學習夯實了基礎,從而更好地為臨床服務。當然,也對解剖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因為從事解剖學教學的教師大多數對護理專業知識了解較少,在教學中僅僅介紹人體解剖學知識,而不能將解剖學知識與臨床護理有機結合,不能充分體現護理專業解剖學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護理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因而擔任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的教師應加強與護理教師的合作與交流,主動學習護理學基礎等課程或到開設有護理應用解剖學的學校進修學習護理應用解剖學。其次,也對相關實驗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對掛圖、模型、標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校還無專門用于護理應用解剖學教學的教學設備,需要購買相應模型或標本,或建議形態實驗室老師按照教學內容要求制作相應標本,以滿足教學需要。(本文作者:陸瑩、張作濤、唐中生、宋華、徐照、羅亞非 單位:貴陽中醫學院解剖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