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教育狀況與革新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黃學寬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醫研究生沒有利用有限的時間精研中醫理論、四大經典,也沒有潛心跟師臨床實踐,而是把有限的時間耗在實驗室里。原因是目前中醫研究生教育的指導思想,要把研究生培養成掌握現代西醫技術的高級中西醫結合專門人才,盡早與西醫接軌、與國際接軌,有名老中醫戲稱這種重視實驗科研,忽視文獻及臨床經驗積累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現在的中醫研究生培養不是造就名醫,而是培養獸醫”。
除了參加科研時能用上苦練幾年的實驗技能外,在課堂上、診室里,就很難有機會把辛苦訓練的實驗技能及動物實驗方法搬進教室和診室里去發揮作用。可見,目前的中醫研究生教育實際上成了快速西化的一種培訓,更有甚者為了迎合西醫,連正宗的中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基礎也必考西醫綜合或西醫課程。試想,如果連四大經典都不熟悉、畢業后又不能運用中醫理論去解決臨床疑難問題的中醫研究生,又怎能去繼承中醫、發展中醫呢?與此同時,如果讓只知道如何使中醫西化,而不是借助西醫及現代科技來發展中醫的研究生來管理中醫,豈不是自己培養自己的掘墓人?因此,在這樣的培養思路指導下,中醫研究生教育盲目擴招、導師魚目混珠、培養過程重西輕中及重實驗輕臨床的觀念一日不改,中醫研究生教育將處于更加被動的境地。
正確理解中醫研究生教育現代化的真正涵義
中醫現代化,這是時代的要求,科技發展的必然。中醫現代化,絕不等于中西醫結合、中醫西醫化。追溯中醫發展的歷史,張仲景的六經辨證、陳無擇的三因學說、金元四大家的學術思想以及葉天士的衛氣營血辨證、吳鞠通的三焦辨證等等,這些就是當時的中醫現代化。今天探討中醫現代化,應該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中醫自身發展規律,運用現代科技包括西醫在內的所有自然社會科學取得的一切先進成果來研究中醫、發展中醫,洋為中用、西為中用、它為中用。眾所周知,X光、CT、核磁共振、光纖、分子生物、基因工程、蛋白質組、代謝組學等先進科技成果都不是西醫發明的,為什么卻成了西醫必不可少的檢測及治療手段,而中醫為什么不及時借助這些現代自然社會科技成果,通過儀器把四診即望、聞、問、切應用到未知的領域,甚至是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然后再用中醫理論對微觀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從而發展和創新中醫理論、豐富中醫治療手段。可見,中醫現代化研究是多角度、多領域的全方位研究,現代中醫學便是這些研究成果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重新整合,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和發展。因此,與中醫現代化息息相關的中醫研究生教育現代化,既不是在教育時注重中西醫結合,也不是使中醫研究生教育西醫化,應該是把現代一切科技成果運用到中醫研究生教育過程中來,促進中醫研究生教育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中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對策及建議
中醫研究生的創新教育,需要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培養目標就是要把研究生培養成為掌握堅實的中醫專業基礎知識、現代化醫學知識和與中醫學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并具有創造思維和科研攻關能力的高素質中醫專門人才[3]。為此,筆者特對中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目前,中醫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并且專業方向不斷增多,但研究生培養課程所體現的系統性、前沿性與應用性不強,培養目標也很不明確[4]。眾所周知,中醫研究生教育關系到中醫事業的興衰成敗,萬萬不可小視!而中醫要自強,教育需先行。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必須要把握好中醫特色,首先必須合理分配中西醫課程比例,并嚴格按國家政策和中醫自身規律開展中醫研究生教育。如果偏離了教育方向,中醫研究生教育將會名存實亡。
中醫研究生導師中醫研究生教育離不開導師,而導師的帶教能力則是嚴重影響研究生培養水平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5]。要培養出優秀的研究生導師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程。因為僅懂中醫的研究生導師,若不了解中醫形成、發展的歷史背景,即使把教材背得滾瓜亂熟,口才不錯,也未必能講好中醫課程,培養出合格的研究生。中醫是中國古代哲學、數學、地理、天文、心理等多學科與醫學緊密結合的一門實踐科學。因此,不僅臨床中醫師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中醫研究生導師也應如此。由于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生長的沃土[6],中醫研究生導師也應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可見,只有通曉中國傳統文化、又善于精研教學內容和藝術、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中醫研究生導師,才可能成為學生喜愛的優秀專業導師。因此,加強中醫研究生導師人文素質的培養及臨床經驗的積累,加緊名老中醫教學臨床經驗的整理及繼承、開辦名副其實的全國中醫研究生導師高級培訓班等已迫在眉睫!
中醫研究生教育,應特別重視中醫經典的教育。因此,筆者認為,中醫經典不宜合并,而應納入必修課程并且還要增加教學學時,條件許可時應安排研究生去“經典”病房實習,研究生畢業后應加強繼續教育,可以在評定副高職稱前回到高等中醫藥院校進修四大經典,溫故而知新,理論進修后還應去能運用中醫經典理論為指導的門診或病房進修,以便切實掌握中醫臨床精髓,增強臨床處理疾病的后勁和應變能力。
中醫研究生教育,除中藥專業外,僅有少部分人能專門從事中醫科研工作,絕大部分研究生都充實到了中醫教學和臨床單位,因此中醫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著重于培養一批切實能夠運用中醫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高明中醫醫生,當然也應適當了解一些現代醫學技術,但絕不能喧賓奪主。否則就難以塑造21世紀的“扁鵲”“張仲景”和“華佗”。
由于受大環境的影響,中醫研究生為應付畢業,往往都得從事動物實驗研究。由于中醫的特殊性,中醫研究生應從科研態度、思維、能力、創新等方面加強培養,從而提高獨立科研的素質,為日后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7],即中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應重點放在科研基本功的訓練上[8]。一個學科的發展實質上是學科思想的演變,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發展,而這種發展離不開創新[9],但是中醫藥科研無論如何創新,都應突出中醫特色,不能為了發表所謂的“高水平”論文盲目追求檢測“最先進”的指標,而關鍵在于所檢測的指標能否說明具有中醫特色的研究命題,這才是中醫研究生所應研究的實驗范疇。
總之,中醫研究生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應不斷探索和改進中醫研究生培養模式,以確保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質量中醫人才[10-11]。為此,只有堅守中醫特色,中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才可能走上快速發展的高速路,中醫藥事業才有希望獲取更加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而在人類醫學史上曾有過獨領風騷的輝煌,至今仍然閃爍著璀璨科學光芒的中醫藥事業,也必將在我國經濟騰飛進程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