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胃炎病人給予中醫疏肝法治療的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析中醫疏肝法治療胃炎的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接診的100例胃炎病人,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各50例。兩組患者均行西醫治療,研究組加用中醫疏肝法醫治,比較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疾病好轉率高于對照組,中醫癥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胃炎病人給予中醫疏肝法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胃炎;中醫疏肝法;中醫證候積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炎病人,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研究組(n=50)和對照組(n=50)。本研究經院領導及消化內科醫護人員共同審核通過,所有參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排除藥物過敏及中途退出者。研究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3-64歲,平均(45.6±3.2)歲。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1-67歲,平均(45.4±3.4)歲。兩組病例資料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西醫治療,①枸櫞酸鉍鉀膠囊(國藥準字H20043059,江蘇濟川制藥有限公司)口服,每次0.3g,每日4次,前三次餐前0.5h服用,第4次晚餐后2h服用,療程4周;②復方氫氧化鋁片(國藥準字H64020132,寧夏啟元國藥有限公司)口服,每次0.49-0.98g,每日3次,飯前0.5h口服,療程4周;③乳酸生片(國藥準字H45020338,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每次0.3-0.9g,每日3次,飯前服用,療程4周。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醫疏肝法,藥方:佛手10g、柴胡10g、茯苓12g、白芍12g、當歸12g、赤芍12g、白術12g、半夏12g、黨參12g、丹參18g、黃芪25g、蛇舌草30g、蒲公英30g,水煎熬,每日1劑,早晚溫服,療程4周。
1.3觀察指標
①療效判定:痊愈,胃鏡檢查未見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問題,上腹痛、腹脹、噯氣等癥狀完全消失,1個月內疾病未復發;好轉,胃鏡檢查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問題有所改善,偶有上腹痛癥狀;未愈,患者病情未有改善,仍需繼續用藥治療[1]。②中醫癥候積分,以“胃腸疾病中醫證候療效評分表”[2]為評定依據,共32項,“無”0分、“輕”3分、“中”5分、“重”7分,分值越高證明病情越嚴重。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8.0處理數據,計量和計數資料用t、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效果
研究組患者疾病好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2.2中醫癥候積分
研究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54.3±10.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98.6±15.7)分,差異顯著(t=16.634,P=0.000)。
3討論
近幾年,隨著民眾工作生活壓力加大,飲食結構改變,導致胃炎患病率呈遞增趨勢,嚴重影響國民素質及生活質量。胃炎作為消化系統常見疾病,發病率高居各種胃病首位,多因微生物感染、細菌病毒及化學物理因素導致胃部上皮損傷、黏膜炎癥反應誘發病變,中醫將該病歸為“胃脘痛、胃痞”范疇,病機有虛實之分,多為飲食不節、外邪入侵、寒熱錯雜,致使脾胃受納升降異常、氣機紊亂、脾胃失健,中醫疏肝法可清熱化濕、溫中健脾、滋陰養胃、和絡止痛、理氣通達,患者選用該療法可調節機體內環境,平衡營養,修復受損胃部組織,以幫助其快速恢復健康身心。西醫治療疾病雖目標明確、診斷清楚且能快速見效,但藥物毒副作用較大,易損害患者身心,影響就醫體驗。中醫主張辨證施治,主張患者服用溫和湯藥以改善胃腸道功能,修復胃黏膜病變,注重患者機體的整體調控,堅持防病治病原則,借助藥物偏性改善病癥,保護臟器。實踐證實,研究組疾病好轉率高于對照組,中醫癥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即胃病患者在接受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入中醫疏肝法醫治效果更為理想。晁江峰[3]于研究中指出中醫疏肝法治療胃炎安全可靠,同時可改善患者負性心理,更具推廣前景。總之,中醫疏肝法治療胃炎病人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羅琰.慢性淺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證患者采用中醫柴胡疏肝散治療的臨床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1):4434-4435.
[2]劉鳳斌,羅迪,侯政昆.慢性胃腸疾病中醫藥療效評價中的證候問題[J].中醫雜志,2016,57(3):208-211.
[3]晁江峰.中醫疏肝法治療胃炎的應用價值及療效初步觀察與評估[J].中醫臨床研究,2017,9(6):62-63
作者:楊得凱 李曉琴 單位:大通縣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