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師生互動法教學在中醫內科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師生互動法教學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意義。方法在中醫內科教學實踐中應用師生互動法教學,包括師生問答、病例討論、課后答疑、PBL教學法、應用BB平臺等多種師生互動方法。結果通過充分利用師生互動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并能夠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方法。結論研究發現,師生互動法有助于為社會培養出具備扎實的中醫基本理論功底和較強的診療實踐能力的中醫臨床人才。
關鍵詞:師生互動;中醫內科;教學改革
1師生互動法教學在中醫內科教學中的應用
1.1師生問答法
師生問答法,即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師生問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質疑、思考、接受新知識的熱情,避免灌輸式教學,提高課堂授課效率。比如在講授“感冒”的過程中,提問:同學們有誰得過感冒?,同學們感冒后都有什么癥狀?,感冒吃什么藥了呢?,同學們用哪種感冒藥效果好啊?,有誰用過湯藥治療感冒?用的什么方子?經方還是時方?等等。學生的答案有維C銀翹片、藿香正氣水、桂枝湯等,通過這些答案引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等多個知識點,在講課過程中系統全面且重點突出的給予講解,使學生印象深刻,掌握靈活。師生問答法簡言之即拋磚引玉,通過提問學生生活中常發生、常遇到的現象及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本次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中,使其在授課過程中能集中精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度,提高課堂授課效率。
1.2病例討論法
病例討論法,是指以典型病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透過討論問答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理論,并使學生具備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方法。麻春杰等[5]研究發現,學生認為案例教學法在中醫內科教學中應用很好的占81.58%,較好的占13.16%,一般的占5.26%,滿意度達94.74%。我們將病例討論法引入中醫內科課堂教學中,圍繞課堂教學理論中的重點掌握部分,選擇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典型病例,難易適中、拉開層次、層層遞進。比如,講授“胃痛”時,先選取一例飲食傷胃的典型病例,組織學生討論,辨證論治,引導其掌握飲食傷胃的理法方藥。再進一步選取一例兼夾證典型病例,如飲食傷胃合并肝氣犯胃證,組織學生討論,使其認識到臨床診療的復雜性、多元性,開闊思路,以課本為本,但不拘泥于書本理論。如上所述,病例討論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而且能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實際病例的引導,教會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鞏固并提高理論知識,學會理論指導實踐,從而提升學生對中醫的濃厚興趣。
1.3課后答疑法
課后答疑法,即本節內容講授完之后,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答疑時間,請學生圍繞講授重點內容提出疑問,教師進行答疑,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如講授“咳嗽”過程中,有位同學正在罹患咳嗽疾病,提出病例式問題,課堂上現場組織學生望聞問切,辨證論治,討論理法方藥,最后總結學生意見,并給予分析指導,擬定中藥處方,囑其按方服用。下次課時該同學述咳嗽明顯好轉,使大家對中醫內科學習興趣高漲。通過課后答疑法,解決學生的疑問,教給大家實際運用課堂所學知識,使學生真正掌握了中醫內科這門臨床學科的理論知識。
1.4PBL教學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問題為導向,鼓勵學生通過自學、互相協作和集體討論來分析與解決問題,從而學習相關知識的教學方法。孫有智等[6]研究發現,PBL教學法應用于《方劑學》教學中,在學習興趣激發、新知識獲取、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培養等方面均顯著優于傳統的課堂講授法。筆者將PBL教學法引入中醫內科課堂教學中,在每個系統疾病講授完成后,選取一個典型臨床病例,將同學們分為幾組,組織大家現場討論,辨證論治,并各組記錄一份全組討論認可的診斷及中藥處方,教師現場閱卷,和同學討論答案。此教學法可調動同學積極參與,加強學生對各個疾病間線性聯系的認識,模擬臨床診療,深受同學們的廣泛推崇。
1.5BB平臺教學法
BB(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是我校大力推廣的網絡教學形式。通過該平臺,教師可教學通知、教案信息、布置作業等,學生可瀏覽課程相關拓展資料、在線學習等,師生間可互發郵件,互相討論協商。裴曉華等[7]研究發現,BB平臺應用于中醫外科教學中,可在網絡中營造學習氛圍,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有利于中醫外科教學。筆者在中醫內科教學中使用BB平臺,最新相關科學研究動態,和學生討論問題等,增進了師生間的互動,使中醫內科的學習更深入人心。
2師生互動法教學在中醫內科教學中的意義
2.1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醫內科是一門臨床課程,其魅力所在就是如何應用理論知識治療實際疾病。授課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這門課程最具魅力的地方展示給學生,使其熱愛中醫,想要探究中醫。師生互動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式,能夠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消極狀態,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領會所學知識,在參與中完成學習任務。
2.2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傳統的高校課堂教學中,學生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學習思路、思維方式完全遵循教師的教學思維軌跡,此類單一的“講授模式”缺乏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無法刺激學生的思考,更無法了解學生是否掌握教學內容[8]。師生互動,使教師與學生之間主動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各自的經驗以及知識,以達到共同學習知識,共同進步,優化學生學習目標的目的。與被動接受的模式相比,親身體驗更有助于學習者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
2.3能夠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方法
眾所周知,中醫內科是一門中醫理論和診療實踐的橋梁課程,在中醫內科教學中采用師生互動的方法,能夠加強從理論到實踐的連接,能夠使學生建立臨床思維,真正領悟到中醫理論指導實踐、在中醫診療實踐中踐行中醫理論的過程,使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提高書本知識的認識,真正做到教行合一,培養出極具臨床實踐能力的中醫人才。
3結論
在中醫內科教學中引入師生互動式教學法,采用師生問答、病例討論、課后答疑、PBL教學法、應用BB平臺等方法,將互動式理念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明顯提高授課效果,并能夠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方法。師生互動法的有效實施,有助于為社會培養出具備扎實的中醫基本理論功底和較強的診療實踐能力的中醫臨床人才。今后,我們還將繼續探索更多形式的師生互動方法,為中醫臨床人才的培養做好理論與診療實踐之間的銜接。
參考文獻
[1]謝怡.高校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6,4(上):230-231.
[2]魏雪梅,萬雪嬋.關于英語專業師生互動對教學效果影響的調查報告[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6,33(1):67-69.
[3]王琳,陳康彩.高校網絡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探究[J].教育觀察,2016,5(3):52-53.
作者:魏玥 王國華 任曉燕 李世逸 趙永烈 齊洪嬌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教育處中醫內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