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教育第三方評價創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介紹了職業教育常用的課程評價方法,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通過引入第三方評價方法進行補充與完善,并對第三方評價的建立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課程評價;第三方評價
職業教育是培養應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勞動者,與普通教育相比較,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課程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對學生的課程評價,既可以為學生提供短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向學習目標努力,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此外,評價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反饋信息,促進學生的自我認可。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對學生的課程評價,了解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習慣、態度等方面狀況,以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恰當地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評價的反饋信息,檢查自己在教學上的缺失,判別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進而合理調節和改進自己的教學過程,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常用的課程評價方法有期末考試和形成性考核
1.期末考試。這是常見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考核分為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平時成績由課堂表現、小測、作業等環節組成,通常平時成績會占總體考核成績的40%;期末考試是一次性的終結考核,而且比重占60%或以上。對于這種考核方式,看重的是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考核方法過于簡單,考核內容相對片面,考核結果不能全面的反映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和技能水平,教師也不能有效地得到教學質量反饋信息,幫助教師合理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
2.形成性考核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是對學生課程學習成果的階段性考核,是對學生學習目標的階段性測試。基本形式有階段性學習測驗、教學實踐活動、專題討論、小組學習等基本形式。(1)階段性學習測驗。根據課程教學安排布置的階段性綜合測驗。綜合性測驗可以是小論文、研究報告、案例分析、學結等學習任務。(2)教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參與、體驗、感受、操作的學習活動,也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理論驗證、實踐、創新的過程。(3)專題討論。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對課程的重點、難點內容,或者是拓展性內容集中進行的小組討論或課堂發言。(4)小組學習。指若干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協作學習活動。
教師根據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客觀地評價學習效果進行成績的評定,相對于期末考試,能更全面地反映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情況。但不管是期末考試還是形成性考核,兩種方式方法都存在一個不足的地方——忽視了與企業生產的全面對接。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落腳點是第一線工作的勞動者,而上述兩種評價辦法都無法體現出通過考核的學生是符合企業要求,滿足企業生產需要,能快速上崗的專業技能人才。其原因:
1.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大都采取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的學習方法。所選取的工作任務也是經過大量的前期企業走訪,通過聘請企業專家共同討論得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務。可以說,這些工作任務都是企業生產中比較常見的。但對于相同工作任務,不同企業,他們的生產過程、操作步驟,甚至是工藝技術要求都會有一定的區別。企業希望招聘回來的學生是即用型技能人才,而學校恰恰缺少了這樣一種差別化教學。
2.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教師,評價的思維方向始終是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一些細節上的掌控,可能與企業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比方說,有些不好的工作習慣,教師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可能會允許他犯下這些錯誤,但從企業的角度,這樣的陋習有可能會對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這些對學生要求上的差異,無論是對企業的生產,還是學生的發展,都會帶來一定負面的影響。
3.這兩種評價方式,著重于對學生技能的培養,缺少了企業文化的灌輸,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只是朝著既定的工作目標努力,忽視了對企業背景的了解、企業文化的體會,也沒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去熟悉將來的工作氛圍,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出現種種的不適應。
二、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進行補充及完善
基于上述評價方法的不足,筆者建議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通過聘請企業教師作為第三方考核人員,從企業的生產角度出發,對學生的學科成績進行考核評定。其實施過程如下:1.選定校企合作企業。通過走訪企業,了解企業實際用工需要,結合學校專業建設情況,選擇三到五家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在行業中處于領頭地位、有發展前景的優質企業作為合作企業。學校在配置實訓設備、工具時,選擇與企業相同的規格型號;教師在編寫教材學材時,就以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藍本,這樣一來,可以使教學過程盡可能模擬實際生產,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設立訂單班。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組織一定數量的學生為企業定向培養、輸送人才。雙方共同就訂單培養班級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評價模式、教學模式改革等進行商討,共同開發相關合作企業特色課程;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訂單班學生到企業工作。對學生而言,可以明確自己的工作前景,提前做好人生的職業規劃。
3.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1)校內實訓基地的布置盡可能參照企業生產環境,包括工位的安排、工具的擺放、人文素質的宣傳以及場所的主色調;設備配置上對應企業生產所用的技術設備。再通過把典型工作任務作為項目式教學引入到課堂教學,模擬生產的真實情景,營造企業的氛圍,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生產的“無縫對接”。(2)校外實訓基地設立在企業的生產一線,學校在教學組織上安排校外實訓課程,定期組織學生到生產一線進行參觀與實踐;同時企業選派具有相應有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有效地參與實踐活動;另外,校外實訓基地也是教師科研課題的來源和產業化的基地。
4.教師到企業實踐。安排專業教師定期到工作崗位上鍛煉,通過實踐體驗職業環境、提高操作技能,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也可以調研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否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專業定位是否準確,課程體系設計是否合理,再從企業帶回新理念、新知識、新工藝和新項目,收集資料、整理案例充實到課堂。同時加強與企業溝通,征詢企業建議,拓寬校企合作渠道。
5.企業參與教學。企業選派專業人員到學校參與課堂授課,在技術技能等方面,按照企業的要求指導學生操作,彌補教學上的不足,同時將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介紹給學生,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宣傳企業的發展歷史、企業文化、相關工作制度等,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
6.評價。企業人員參與課堂項目測試及期末考試,并對學生給予成績評定。由于企業參與了學校課程建設,并在實施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課程評價時,可以企業的角度,按生產技術要求對學生進行評價,使得學生的評價更具客觀性與全面性。
綜上所述,是對常用評價辦法的補充與完善,使得對學生的課程評價更加全面。同時,由于企業參與了學校課程建設,學校對人才培養目標更明確、更有針對性。課堂教學與企業生產更為貼近,學生所學的技能更加適應企業的需要,為良好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反過來引入第三方評價也提升了學校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年6月.
[2]《考試的意義》.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
[3]《淺談中等職業院校校企合作》.中國學術期刊網,(www.www.qikanwang.net).
[4]陳川雄,安劍.《職業教育第三方評價機制的探索》.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年第10卷第11期.
作者:李永毅 單位: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