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職業教育狀況與歸因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張琳琳 單位:河南大學
我國當代職業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促進經濟繁榮,改善民生,改善三農問題,促進就業都與職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賴于國家、社會、學校的支持,近幾年來根據教育發展總體方針,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客觀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
1.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東西部差異明顯。從地域分布上來看,我國的職業教育存在東西部差異明顯,城鄉分布比例失調的問題。我國的職業教育主要集中東部沿海地區,其次就是省會城市和大城市。而中西部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相對來說比較遲緩,而且院校分布也較少,對職業技術教育的研究也不夠深入。
2.城鄉職業院校分布比例失調。從城鄉分布來看,職業院校大都集中在省會城市或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中,在大城市周圍的“衛星城鎮”的職業院校非常少,更別提在農村的職業院校了,有些瀕臨農村的地方甚至就沒有職業院校。這就導致了職業教育的實施在地理位置上不能夠保持平衡,一些地方的職業教育飽和,一些地方的職業教育卻出現空缺。對于農村的職業教育更是缺乏,從客觀上來說,構建和諧社會要解決好“三農”問題,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有利于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有利于創新型農民的培養,有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3.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職業教育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從而導致實踐與理論相脫節。具體體現為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安排比例不合適,偏重于理論課程的教學,忽略了實踐課的教授。理論課與實踐課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兩種課程類型。理論課包括普通文化課、專業基礎課等,主要采用班級授課形式;實踐課主要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課,主要是采用“師徒式”的傳授方式。理論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對所學的專業有一定的了解,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注重對理論和知識的掌握;實踐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活的應用技能的渠道。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這兩類課程各司其職,互為補充,共同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服務。就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的教學實踐來看,重理論輕實踐的趨勢使二者不能有效地發揮互補作用,搭配不默契,不能發揮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二)職業技術教育軟件設施、硬件基礎設施不足
1.校內實訓基地欠缺。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最顯著的區別就在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實踐性。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都強調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性,但是二者是有區別的。普通教育的實踐性,強調對文化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通過實踐來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職業教育的實踐性則不僅強調通過實際操作來加深對該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更注重對實際操作技能的掌握為未來的職業做準備。職業教育的實踐性需要有一套完善基礎設施和硬件設施才能得以實現。職業技術教育所涉及的專業大部分都是對技術操作能力要求較高的專業,需要建設“校內、校外實訓基地”才能有效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
2.實訓基地硬件設施不完善。職業技術教育的軟件設施與硬件設施是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質準備。我國職業技術教育中基礎設施,軟、硬件設施投入不足,直接導致了理論與實踐相脫離,不利于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脫離了職業技術教育要培養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標。職業技術教育不僅需要“雙師型”教師這樣的軟件設施,更需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硬件設施水平[2]。職業技術教育的特殊性需要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與高水平的基礎設施相配合才能夠更好地為職業技術教育服務,即:軟件與硬件相結合,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高素質技術型、技能型人才,共同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
3.校外實習系統不完善。職業技術教育僅僅依靠校內模擬實操的實訓基地遠遠不能滿足個體適應崗位能力的需要,職業技術院校應該向校外擴展,加強與各個企業的合作,多層次、全方位地設置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場景,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工作,在真實的工作中學習,從而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職業院校由于資金不足,政府和社會支持力度不足等客觀原因以及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自身的制約導致校外實習系統不能夠得到擴展,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在學了本專業后能到實際工作崗位中進行實際的體驗。
(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綜合素質較低,缺乏“雙師型”教師
職業教育一直以來不受人們重視,大部分人認為職業教育僅僅是教人如何實際操作,認為在實際工作中的前輩就可以代替職業教育的地位,甚至錯誤地認為在工作中學習還省了很多教育投資和時間來積累工作經驗。大部分職業院校的任職教師綜合素質偏低,很多實踐課的教師都是直接從工廠一線請來的師傅,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教授知識方面缺乏系統的方法,阻礙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另外,大部分院校不重視其實踐課程的教授,往往是由專業理論課教師兼職實踐操作方面,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老師都是大概會一些關于本專業的技能,在自身還達不到熟練操作的基礎上來教授學生,導致學生對實際操作失去信心。再次,由于職業技術教育注重其實踐性,客觀地要求職教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知識體系,不斷地學習新技能來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但是大部分職業院校為了節約教育成本,就減少了對職業教師的培訓時間和項目,導致半調子職業教師到處存在。職業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職業教育的質量,因此,提高教師隊伍質量是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重點,職業教育體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實現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要求職業教師不僅能夠進行理論教授,同時還能進行實際操作能力的教授[3]。我國職業院校目前最緊缺的正是這類教師———“雙師型”教師。目前我國教育體系中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訓還很少,大部分教師都是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進行在職培訓才獲得相應的專業技能,顯然這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導致我國當代職業教育現狀的原因
導致我國職業教育現存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是來自政府政策、社會輿論等的外界因素;另一方面則是整個教育體系,職業教育本身以及職業教育的文化傳統等的內在因素。
(一)導致職業教育現狀的外部因素
1.政府政策的主導作用。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以一定的政策為導向,政府政策決定了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決定了職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什么位置,因此,政府政策在職業教育發展中起到的是主導性作用,政府政策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在正確的政策指導下,職業教育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政府政策會根據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及時進行宏觀調控,以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2.社會方面的輿論作用。社會輿論一般反映的是大眾的共同愿望,對國家的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影響。在推行某項政策的時候會考慮社會公眾的意愿,國家在推行職業教育方面的方針政策時也會考慮公眾的意愿。職業教育存在于社會之中,是社會的一個子系統,與社會其他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職業教育要發展,就要得到社會的認同,得到社會的其他各個子系統的認同,這樣其他各個子系統才能配合職業教育從而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導致職業教育現狀的內部因素
1.整個教育體系對職業教育的定位。教育體系對職業教育的定位,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體系若是把職業教育定位為重要發展方向,以職業教育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那么職業教育的發展會受到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視,無論是從資金上還是從師資力量上都會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2.職業教育自身的原因。如職業教育體系本身發展的不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橫向溝通不及時,職業教育體系縱向銜接不完善等,都有可能導致職業教育發展不完善,存在種種問題[4]。職業教育體系的橫向溝通不及時會導致職業教育系統內部各個部分相互分離,這無疑是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的,只有各個部門相互配合,才能互相促進其發展,各個部門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職業教育體系的縱向銜接不完善會導致各個環節的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各個環節的工作需要環環相扣才能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體系的作用,缺少一個環節的支持就會導致職業教育各個層次環節的脫離。
3.職業教育文化的引導作用。職業教育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核心,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正確的文化為導向,來樹立良好的職業教育形象,從而成為凝聚發展職業教育的核心力量。如果說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那么我們不妨說職業教育文化是發展職業教育的軟實力。而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職業教育的文化欠缺,因此職業教育的發展屬于“散狀態”,我們需要文化來把“散狀態”凝聚為“核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