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企合作與賽教融合在職業教育的互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鐵道工程相關專業BIM技能的培訓,積極探索將校企合作與以賽促教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希望能為BIM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推進提供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職業教育;BIM技術;校企合作;賽教融合
一、引言
2019年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提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明確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點。隨著相關細則的逐步落地,職業教育步入快車道,迎來黃金發展期。職業教育致力于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其中校企合作是現代職業教育建設的重要途徑。在《職教20條》中明確指出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等。同時,自2008年以來開展的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也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的號召,掀起了在職業教育行業內“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教學改革,為職業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煥發出勃勃生機。
二、校企合作與賽教相融協同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我校BIM教研室多年在教學教改中不斷探索,把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相結合進行教學與培訓,可以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達到協調統一的目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可以讓教師和學生全面接觸和參與實際工程項目,學生在真實工作任務中通過學中做、做中學增強崗位認知及適應能力,無縫對接實習、頂崗及就業。教師可以走出課堂,走進企業掛職鍛煉,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企業的技術管理人才可以走進校園,幫助學生提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通過校企合作,企業與學校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有效節約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和學校的教學成本。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實踐操作能力,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全面性,提升了自身的競爭力,提高了指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優化了教學模式。同時,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獲得獎勵和證書凸顯了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自己贏得了更好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待遇。企業也可以通過學生所獲得的獎勵及技能證書選拔適合企業需要的高級技能人才,減少了企業人才培養的成本。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的目標,校企合作與賽教融合是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教改的有效途徑。為此,在校企深度融合的情況下,加強對賽教融合職業技能培養模式的重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實現學校、學生、企業三方面的共贏。
三、校企合作與賽教融合在教學教改中良性互動的思路與途徑
1.繼續推進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
(1)確立人才培養模式為校企合作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下,校企合作不能僅停留在普通培養和訂單式培養模式上,應該在校企深度融合的情境中培養適應現代企業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目前,我校BIM教研室開展的教學與培訓工作主要面向鐵道工程、城市軌道工程、高鐵軌道與路基等土建相關專業。結合專業特點,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和人才教育發展規律,我們確立了以校企合作為基礎,課內教學培養與生產性實習實訓職業情境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和完善了以校企合作為主要形式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制度,同時對相關的課程標準進行相應調整,注重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和實用性。
(2)創建“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訓基地近年來,我校構建了BIM實訓基地,學生在企業實際工程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在教師及企業專家的指導下,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有效地增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與技術應用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通過在企業實踐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學生提高了工作效率、綜合運用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有助于學生在技能大賽中發揮更好的水平。在前期的校企合作中,我們BIM教研室與中鐵四局管理研究院、安徽周行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完成了淮安東站高鐵站BIM建模、北京永引南路地下綜合管廊建模、合肥淮海大道東延高架橋建模等項目,有效地提高學生專業素養。
(3)構建雙師隊伍培養的長效機制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建需要注重將企業實踐活動與教學科研活動相融合。教師要經常深入企業一線參與調研學習,熟悉行業企業的生產環節和操作工藝,了解技術信息;了解和熟悉實踐企業相關崗位的崗位設置、業務流程、技術規范,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把企業實踐成果引入或融入教學中等。我校BIM團隊的教師通過培養和鍛煉,緊跟企業發展的步伐,團結協作,如今不僅承擔學校課程,還可以承擔培訓課程,開展相關課題研究,成為能教學、能培訓、能科研的雙師三能人才。
2.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推動產教融合持續發展
(1)以賽促教,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將技能大賽與教學相融合,在整個教學培訓過程中,融入競賽的理念,將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反映到教學過程中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熱情,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學生的訓練過程中,我們采取主動式教學模式導師制,給學生提出目標和方向,布置任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團隊協作搜集資料,編寫授課內容、制作課件,參與授課,形成老帶新、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同時注重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采取競賽式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學生完成任務后展開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進行自我糾錯和相互糾錯,加強彼此的交流和協作,培養鍛煉其團隊精神。
(2)以賽促學,為學生搭建參與實踐創新的平臺如今很多的技能大賽都有校企合作的背景,技能大賽獲獎證書能夠得到學校和企業的共同認可。因此,學生在參與技能大賽的過程中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有效地促進學生獲證的積極性。以賽促學,學生需要根據大賽的需求自我學習,獨立思考,團結協作。在完成大賽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要將理論知識與競賽任務的實踐相結合,還需要規劃任務完成的思路、方案和具體實施步驟,變相地提升了學生的規劃和管理能力。我校BIM團隊的參賽學生主要通過自學的方式學習了Revit、Inventor、天正Bim運用軟件、斯維爾BIM營運系列軟件、鴻雁管廊建模軟件、相關視頻制作軟件等,同時還在建筑構造、橋梁工程、隧道工程、軌道工程等相關專業知識進行了深入學習。通過整個學習的過程,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專業技能,也提升了多方面的綜合素質。
(3)以校企合作為基礎,通過賽教融合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改革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在技能大賽設計上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設計競賽內容。我校BIM教研室在技能大賽的過程設計中,根據前期與企業的溝通交流,以解決合作企業的實際生產需求和培育學生綜合能力為主要目的設計競賽內容,且每年都不斷更新。結合我校的專業特點及企業的需求,我們每年開展一次技能大賽,有尺規作圖、專業識圖、BIM建模三項主要內容。同時注意規范競賽流程、大賽實施細則和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技能大賽的組織與開展,將企業對技能人才的要求融入比賽進程中,使學生在校企合作和賽教相融模式下能夠不斷對自身職業技能進行強化,進而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校企合作與賽教相融的良性互動得到進一步彰顯。
四、結束語
傳統的頂崗實習等校企合作模式并不利于真正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中,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質量高技能人才。將校企合作模式下與賽教相融的教學模式結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競爭能力,也解決了企業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問題,應該成為當今職業院校教育教改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魯志強.關于校企合作開展BIM教學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7
[2]張玲.建筑類高職建筑產業現代化教學改革探索[J].重慶建筑,2017
[3]鄧金狼.高職技能競賽與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
[4]唐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賽教相融職業技能培養模式探微[J].教育現代化,2019
[5]李浩泉.論“產教融合、以賽促學”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J].教育與職業,2019
作者:徐莉艷 單位:合肥鐵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