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融合職業教育服務供給的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化是改善職業教育服務供給的關鍵。筆者從人才需求、技術基礎、服務供給模式等方面剖析慕課背景下職業教育服務供給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教學資源整合、教學模式創新、教學信息化、虛擬實習實訓等路徑對策。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職業教育服務供給慕課
1慕課背景下職業教育服務供給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具有“跨界融合、連接一切”的特征,對不同產業業態也具有重要的重塑作用[1-3]。作為“互聯網+教育”的重要產物,慕課得到了蓬勃發展,而職業教育機構作為向各產業提供具有特定專業技能或職業資格勞動者的供給方,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第一,新產業業態和服務模式催生了大量新型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一系列新產業出現了,“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也產生了產業業態和商業模式,從而需要更多掌握相關技術技能的人才。這對職業教育而言無疑是一大機遇。第二,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為職業教育服務供給模式改革及相關研究奠定了技術基礎。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慕課等新型課程模式客觀上加快了其與職業教育的有效融合[4]。2018年教育部,教技廳1號文件,確定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優化信息化基礎環境,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5-6]。同時,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也使職業教育海量數據搜集、監測、分析,進而開展相關研究成為可能[7]。第三,慕課為優化職業教育課程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支撐[8]。慕課同樣能夠更好地促進職業教育機構教學資源庫建設,通過資源庫、精品課程建設更好地將課程資源與外界共享,也可以強化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實現課程資源優勢互補,進而促進教育公平。當然,慕課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原有的職業教育服務供給模式面臨新的挑戰,職業教育機構需要對原有相對封閉的供給模式進行必要的創新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2對策建議
2.1依托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
在教育信息化建設2.0計劃后期,要在完善校園信息化硬件的同時,更加重視軟環境建設,在充分利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國高等學校教育資源網等公共教學資源庫的基礎上,積極申報職業教育專業資源庫項目,同時根據專業和課程設置,有重點地甄選優質教學資源平臺進行合作并組織教師、課程組、教學團隊集體開發,逐步完善學校自身教學資源體系。
2.2創新課程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學徒制、私塾制、班級制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9],教師授課內容是在既定培養目標、培養方案、教學大綱規定的框架下確定的,而培養目標、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制訂的主體是職業教育供給方且相對封閉,不能及時反映用人單位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需求的變動。在慕課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融合職業教育服務供給,要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及時將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的需求體現在職業學校培養體系當中,落實到課程教學環節上,通過線上新下融合逐步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結合慕課推廣微課和翻轉課堂。
2.3科學開展課堂教學信息化改革實踐
課堂教學信息化主要體現在信息化軟硬件建設、信息化課程設置、教師信息化水平、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等的實際應用程度幾個方面。其中,教育信息化軟硬件建設和信息化課程設置是基礎,教師信息化水平是保障、教學模式創新和應用是挑戰。開展課堂教學信息化改革實踐,要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通過專業教師引進和培訓提高信息化應用能力,鼓勵教師、課程組、教學團隊基于新型服務供給框架體系動態調整課程教學大綱和方案,系統性、目的性的引入或制作慕課、微課視頻和文本,基于信息化思維創新反轉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4加快虛擬實習實訓運用改善學生技能訓練條件
實訓實習在職業教育人才技能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實訓實習是職業教育中設備、設施、場地、教師要求最高的環節之一。依托信息化,人為創設實訓和生產場景,通過實習實訓過程數字化,不僅可以實現實習實訓過程、原理的3D觀摩、拆解,而且還為學生提供如仿真駕駛、模擬拆裝等虛擬真實體驗,最大程度地接近現場實習實訓的效果,同時減少對指導教師的依賴,降低實習實訓費用。
3小結
現代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服務供給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產業業態發生了重大變化,以慕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也在沖擊原有相對封閉的職業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在明確慕課背景下職業教育服務供給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從教學資源整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教學信息化改革等方面,提出現代信息技術融合職業教育服務供給的路徑對策。
作者:劉曉艷 張瑾 單位:安徽科技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