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土地資源管理精英教育的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在該階段,如何培養精英人才,以滿足國家社會建設的需求值得深入的探討與分析。本文從精英教育培養模式的角度,分析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現精英教育的培養條件和實現路徑。認為培養土地資源管理精英人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轉變傳統的觀念,對教育理念、師資力量、培養方式等方面進行綜合的改革。只有不斷的探索實踐,才能培養出大批高層次、創新型的人才。
關鍵詞:土地資源管理;精英教育;培養模式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土地資源管理學科源于20世紀80年代,是較早創立土地管理的高等院校之一。創辦之初,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就結合自身的地學和信息科學優勢,將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高層次的科研管理和技術人才”。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土地資源管理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截至2016年,約有87所高校開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由于開辦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高校數量增多,規模擴大,加之各高校辦學背景和師資力量不同,造成培養目標、培養層次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別。因此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之下,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如何能夠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實施精英教育,培養大批高層次、創新型的人才,需要我校相關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一、精英教育的內涵
美國著名教育界學者馬丁•特羅認為,若高校毛入學率超過15%,該國的高等教育類型則由精英型教育轉為大眾型教育。按照此劃分標準,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并非是完全對立的兩種教育類型。相反,在大眾化階段更應該實施精英教育,重視精英人才的培養。精英教育旨在培養高層次、高規格、高標準的專業技術人才。實施精英教育需要有以下三個基本條件:(1)師資力量雄厚,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比較高;(2)要擁有較為完善的培養體系;(3)要有優質的生源和較為嚴格的學業標準。精英教育的培養模式并非單一的,而是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主要有全校模式,即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人才培養的模式;校中院模式,即以競爭淘汰分流制選拔優秀學生進入小班學習;學科專業模式,即依托學校的優勢學科,以專業的模式進行精英人才培養。
二、開展精英教育培養條件
1.依托學校優勢學科。依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學和信息學學科基礎,在培養過程中重視學生學科基礎培養。我校學生在入學第一年就開始學習高等數學、計算機語言、大學物理、大學化學、普通地質學、測量學、地圖制圖學及相關的課程實驗。第二學年除繼續開設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及大學化學外,還會開設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原理等課程。這些基礎課程的總學分為52分。由此可見,我校是以理工類為主的院校,因此其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建立在數理基礎上,課程側重于工科性。這種扎實的數理基礎課程為培養土地資源管理精英人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師資力量雄厚。此外,我校土地資源管理系共有教職工17人,均畢業于國內外名牌大學。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師資力量呈現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合理的特點。土地資源管理系教師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土資源大調查等各類縱向、橫向科研項目180余項,科研經費5000余萬元。并且獲得多項國土資源部、湖北省、河南省、山東省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科研項目涵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旅游資源開發規劃、地質公園規劃等多個領域,這些研究項目為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提供良好的平臺,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3.“寬口徑”的培養體系較為完善。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培養體系為“通識教育+學科基礎+專業主干+專業選修+實踐環節+自主學習”。所占學分比重分別為24.3%、29%、14.3%、5.9%、22.5%和4%。學科基礎、通識教育及實踐環節所占學分比重較高,說明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具有“寬口徑”特點。培養過程中也重點突出專業主干課程,主要開設有土壤學、土地資源學、土地規劃學、土地管理學、土地經濟學、土地法學、土地信息學、房地產估價、土地數據處理、遙感概論、地理信息系統等課程。另外在培養過程中,也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除開設計算機高級語言課程設計、測量教學實習、地籍測量實習、土地基礎教學實習等專業實踐課程外,每年九月份會安排大二學生去秭歸開展二十天的實習。通過土地調查、旅游地質及城市認知,讓學生對于土地資源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此外,注重培養學生科研興趣,鼓勵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發明創造和科研報告,以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三、對土地資源管理精英教育的思考
1.堅持精英教育理念,兼顧教學與科研。精英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而大眾化教育階段削弱了精英教育,因此首先要堅持精英教育理念,在保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有一定規模的基礎上,嚴格選拔學生。參照國內外精英人才培養經驗,在土地資源管理系實施小班教學,開展小規模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研究思維,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等競賽活動,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此外,培養精英人才,還應協調教學和科研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應該僅以科研能力來評定教師學術水平的高低,而應當將教學能力也看作是衡量高校教師學術水平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教學和科研兩者相輔相成,才能最終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教師的科研能力。2.實行導師制度,加強師生相互交流。在培養精英人才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更應該注重學生身心發展,突出學生的個性,因此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及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導師制度則能夠更有效地塑造精英人才的多元性。導師制度是我國部分高等院校在借鑒國外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在本科教育中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的一種教育制度。不同于本科畢業設計的導師安排,導師制度是聘請專業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對本科生進行思想引導、學習輔導及生活指導。實行導師制度,可以幫助本科生在入學之初明確學習的方向和目標,以避免學生迷失自己。另外,由于導師學術造詣較深、教學經驗豐富,可以指導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挖掘學生的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精英人才培養奠定一定基礎。3.建立嚴格的學業標準,嚴格培養質量。由于某些原因,“嚴進寬出”的培養方式已成為中國高等院校的一種普遍模式。相比國外高?!皩掃M嚴出”的培養模式,這種“嚴進寬出”的方式不利于精英人才的培養。雖然有些學校也在反復強調要實行嚴格的學業標準,但在實際執行中,這些標準存在許多“水分”。相比美國研究型大學的本科生,中國重點高校的本科生對學習投入不足,因此畢業生質量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兩種不同的培養方式造成不一樣的學術氛圍,精英人才的培養質量也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在土地資源管理系應實行“嚴進嚴出”的培養方式,在控制學生規模數量的同時,也要按照嚴格的學業標準培養學生的質量。對學生要進行綜合評價,多方考核。對于“混文憑”、“不想學”的學生實行淘汰制度,確保土地資源管理精英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方世明.工科背景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1,(29):109-110.
[2]劉志剛.大眾化教育、精英教育與研究型大學[J].中國高教研究,2006,(5):4-6.
[3]石生仁,等.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的研究型大學精英教育理念構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6,(3):38-56.
[4]郭石明,等.教學研究型大學精英教育模式分析[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4):383-390.
[5]方世明,劉志玲.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1):92-94.
作者:方世明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