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保險專業學生職業道德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是保險行業和諧可持續發展之需
保險業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活動中的特殊行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與國外相比,由于保險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制度、管理等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諸多因素招致了少數保險行業人員目前職業道德水平偏低。[1]保險從業人員違反職業道德的現象也屢有發生,使得保險行業的形象和信任度在我國社會大眾心目中受損,誠信度逐年呈下降趨勢。眾所周知,高校保險專業的大學生是保險行業未來的新生代主力軍,加強對他們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是保險行業和諧可持續發展之需。
(二)是保險行業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之舉
一直以來,保險行業重保費輕管理,對廣大員工職業道德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保險業的職業道德形象難以提升。調查發現,除保險從業人員缺乏責任感、誤導消費者的情況外,還存有理賠時頻發的解釋權糾紛等。為了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不少保險企業都采取措施,通過“內外兼修”來重塑形象。為促進人力資源的高效效運行,滿足企業當前及未來發展的需要,近年來,人力資源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保險行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已開始注重了對廣大員工素質的培訓工作,然而學者王華江指出:我國現有保險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各個保險公司側重于提升保險從業人員的銷售技能及專業知識,忽略了相應的職業道德教育所致。為此,要搞好保險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重要舉措就要注重提升廣大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
(三)是高校保險專業大學生的立業之基
保險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后絕大部分將和本專業相結合,從事保險行業工作,到保險企業或公司去大展宏圖、去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梢娊裉斓脑谧x保險專業的大學生就是明天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恩格斯曾說過“每個階級、甚至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道德。”因此,注重加強對高校保險專業大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教育他們“德是立身之基”、“商重利、義當先”,要在保險行業取得長足發展,就要靠自己的工作業績來證明,績效來自客戶端的信任。為此,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是高校保險專業大學生未來的立業之基。
二、高校保險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途徑
(一)發揮思政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思政課堂則是大學生接受政治思想與道德教育的主陣地。為此,高校要利用好這個平臺,先從理論教學上發揮出德育滲透的優勢。將“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思想道德知識體系,系統地傳授給大學生,打造出“學好本領,做一個有道德之人”的普遍共識。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多樣,可將傳統課堂只有教師一人講述的教學模式打造成研討課、辯論課等能調動大學生積極參與的互動模式。信息時代要利用好網絡,將“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自強不息、勤勉盡責”等與思想道德教育相關的課件下載下來,課堂上,將這些鮮活生動的故事情節用視頻展示出來。為師者在解說的同時,要及時加強溝通、疏導和交流,這些思想道德精髓都是保險從業人員所需的、必備的專業素養。在次,要發揮出教師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因為身教更勝于言傳。例如教師工作中兢兢業業,為人處事堂堂正正,科研方面杜絕抄襲等都是恪守職業道德風范的具體體現,大學生就會效仿學習。為此,先利用好思政課堂,在夯實大學生政治思想與道德教育常規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向職業道德領域滲透。
(二)依托保險專業課教學與實踐
高校保險專業大學生保險知識、能力的獲取與專業素質的培養,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共同實現的。為此,各任課教師,特別是保險專業課教師都應找出自己所教學科與職業道德教育的結合點和準確的切入點,堅持在專業課教學中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滲透??稍趥魇诒kU專業知識或專業技能的同時,根據保險專業的特點、針對保險行業的就業市場對大學生畢業后所就業的崗位需求,重點培養其相關的職業道德觀念、職業道德操守、職業道德紀律、職業道德規范等,把保險業課堂專業教學作為培養大學生職業道德的主渠道,使職業道德“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去,然后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與就業指導相結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素質是職業素質的核心,它同職業素質的關系最為直接、最為具體。一是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引導保險專業大學生立足現實,拋棄不符合實際的幻想,從本專業出發,確立自己的職業理想;樹立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明理守法,到基層保險行業,在現實職場中,發揮出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在保險業最需要的地方發揮自己的潛能。二是抓好大學生職業導向工作。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傾向調查問卷的基礎上,采用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法,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等方面的綜合測試,依據測試結果,然后調整教學思路,進行“補強與加固”工作,幫助大學生提升職業道德水平、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三是開展創業教育。創業教育就是要從整體上提高和開發大學生的創業基本素質,對其全面進行創業意識、個性心理品質、創業能力的培養。這些本身也都在職業道德教育的范疇。
(四)在社會實踐中歷練
社會是一所綜合性大學,高校沒學到的知識與經驗,可從社會這所大學中補充。為此,高校應在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常規的情況下,委派專業對口教師代表校方為大學生聯系能提供和本專業相聯系的廠家、企業,進行校企聯合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了解工作環境,堅守職業道德、歷練職業精神,同時對那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來說,通過認真工作,還可以彌補家庭經濟上的困頓,領隊教師要教育和指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體悟社會生活,在人才濟濟的就業市場,堅守職業道德是自己最好的名片,因為“打工實踐”就是對社會對每個大學生的真實考察,同時每個大學生都要照照這面鏡子,好好總結與反思自己,一方面運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另一方面遵守職業道德底線,在社會實踐中,通過接觸和感悟企業章制,就業形勢等,真正培育和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與專業技能,進而轉變成一種職業發展理念。
(五)加強學界與業界的雙向交流合作
實踐證明,加強學界與業界的雙向交流與合作,可以利用學術界和行業界的優秀教學資源,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帶來“新穎異樣”的教學風格與專業知識,深受大學生的喜歡,這也是提升保險業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一方面,可聘請在本專業國內學術界的“泰斗人物”和海歸名校博士成為本校的“特聘教授”,常年定期為大學生進行專題知識講座或互動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可特邀“行業界”的名流、特別是保險業的精英為本校的“客座教授”到本校做報告,讓從他們的事跡中體悟出職業道德的在保險行業的重要性。其次,保險公司與高校共建實踐教學平臺,通過訂單式培養、產學研綜合辦學、學生頂崗實習等方式,彌補封閉式教學模式的弊端;建立保險綜合實訓基地,讓保險專業的大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業務,增強職業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職業道德水平。
作者:劉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