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提升大學生職業道德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學校原因
(一)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雖然高等院校也把職業道德教育列入了教學計劃,相應地開設了一些相關的課程,但都是以選修課或考查課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此外教學時間與考試課或必修課相比幾乎減少了一半。另外,在畢業生就業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在高等院校師生群體中普遍存在著看重知識技能教育,忽略道德教育的現象,他們普遍認為:“修行道德不如苦練本領”、“薄技在身一生無憂”;最后,社會中評判院校辦學成功與否的標準,很大程度上是考察畢業生就業狀況。可見,以出口為導向的高等教育對德育教育尤其是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仍然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給予與需求脫節
近觀新時期德育教育,不難發現學校課堂上的給予教育與學生實際需求二者之間存在著脫節的現象。首先,講授內容明顯滯后。當今,具有思維活躍喜新獵奇特征的大學生自然會對新事物趨之若鶩。然而,課堂上老師卻繼續發揚傳統重復著陳舊的教學內容,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次,教材過于寬泛。高等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大都是過于追求通用,反而人為抹殺行業道德的個性化差異,學校所實施職業道德教育對“行業職業道德”特殊要求不多,既使有些許教材涉及到行業職業道德,但也大都沒有做到充分兼顧行業特點,未能充分體現崗位特殊要求。面對眾多帶有需求差異的學生群體,學校教育在沒有有效銜接給予需求時,很難達到具有差異化的道德教育的預期目的。
二、家庭原因
(一)被污染家庭的影響
“人類至今還沒有發明比家庭更完善的教育機構”。健康家庭環境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橘生淮南則為橘”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職業萌生期的大學生,其職業心理逐步洞開,有強烈職業選擇沖動,但自身職業意志依然脆,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特別是家庭環境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被銅臭,甚至唯利是圖所污染的家庭環境,只能會給正處于職業道德形成期的大學生帶來重利、逐利不良影響。長期生活在該家庭環境中的學生在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之前,其思想早已被污染的家庭環境所污染,而且其負面影響在遇到適宜條件會持續發酵,最終將成為妨礙從這個家庭中走出的大學生擁有高尚職業道德的不利因素。
(二)家庭道德較低的負面影響
魯迅在《我怎樣做父親》一文中寫到:“父母的缺點便是子孫滅亡的伏線,生命的危機”。事實證明,家雀巢中永遠也飛不出翱翔藍天的雄鷹。一個家庭的共同道德素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從這個家庭走出的大學生的道德素養。這是因為大學生在沒有走進大學之前就會在成長中經常學習和模仿家庭成員,無論是待人處事亦或是價值判斷及取舍等方面,都將會映射到孩子成長的心靈之中。每一個家庭成員的道德水平表面上獨立,實則像連通器一樣相互根連。家庭成員的道德素養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便會促進家庭道德的形成。如果家庭道德水平偏低,終將會成為從這個家庭走出的大學生提高職業道德的羈絆。
三、學生原因
(一)自我提升意識淡薄
無論是社會引導、家庭影響還是學校教育,對于提升大學生職業道德素養來說,都是外因,而真正的內因則是自身的努力提升道德認知并在反復實踐中穩定為道德自覺。正如科爾伯格所說的那樣,道德教育決不是背記道德條例或強迫紀律,而是促進道德認知水平的發展,即一切德育的中心就是要堅持發展道德認知力。同樣,高尚職業道德的形成也不是背記“某些良訓箴言,而是反復經歷道德沖突而表現出的穩定積極地道德判斷,進而將道德判斷上升到道德自覺。”再看當下大學生由于自身提升意識淡薄等因素的影響,致使院校的課程教育幾乎流于形式,再加上自身存有濃厚的功利學習目的,使其很難自覺研習能夠提升自身職業道德知識。思想深處沒有規范的道德認知,在道德沖突實踐中也很難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缺少正確道德判斷的支撐自覺高尚的道德行為也不可能無意識的處處綻放。
(二)主動內化還需加強
道德內化是指對道德素養較低的對象通過進行科學的道德教育,使其對道德規范、要求等具有一定認知,進而培育道德情感,樹立道德信念,增強道德意志,塑造道德人格,并最終固化為道德自覺的過程。可見,道德的內化是提升職業道德素養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階段。現今的大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道德認知,但是道德情感尚不濃厚,道德信念遠未樹立,道德意志依然脆弱和道德人格遠未真正形成,以至于他們在職業行為中一旦遇到道德沖突,其職業道德選擇依然是盲從亦或是趨利,甚至出現為逐利而突破脆弱的道德底線。
作者:孫黎 單位:周口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