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
(一)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公眾對于國家和政府的了解常常都是通過接觸公務員來實現的,所以公務員在行政時的所作所為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政府,是政府在百姓心中的“代言人”,良好的政府形象是以公務員的良好形象為基礎的。在實際的行政管理活動中,任何難以處理的復雜或意外情況都可能出現,這就需要公務員有足夠的工作能力和高尚的道德修養去解決難題,一旦出現法律和規章制度不健全的情況,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能夠約束公務員自身的行為,使公務員秉公辦事,自覺地為人民辦事,恪盡職守。
(二)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與國家長治久安
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無論國際還是國內社會,都追求國家的和諧安寧與繁榮昌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經濟和諧、政治和諧與道德和諧的統一,經濟和諧是基礎,政治和諧是保障,道德和諧則是促進其他兩個因素和諧發展的力量源泉,公務員道德建設正是社會主義道德和諧建設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公務員在履行自身的職責時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表現出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起到標桿與榜樣的作用。普通的社會公民會自發地學習公務員的這種高尚行為,從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與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新形勢下我國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用脫節
2016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持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實效;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力戒形式主義。的“兩學一做”講話精確點評了我國國家公務員學用脫節的問題。“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兩學一做,關鍵還是在于做。公務員要做的不僅僅是持續性的學習,還要在這個持續的過程中將有限的知識發揮出無限的力量。但是個別公務員對學到的知識無法正確運用,做了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機構內形成了形式主義風氣,只學不做,空話連篇,公眾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此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國家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公眾對于國家的信任也在慢慢消減。
(二)官僚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
鄧小平曾警告說:“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拋棄。”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就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正是與群眾的緊密聯系,國家才能被我黨治理的如此繁榮昌盛。總體來看,公務員群體聯系群眾狀況良好,可是因為我國的封建主義歷史漫長,以及長期的發展與時間的淡化,封建統治思想在這過程中潛移默化,使得公務員群體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價值觀被嚴重扭曲。他們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存在著特權思想,利用人民賦予他們的權力貪圖享樂。
(三)責任意識淡薄
我國國家公務員責任意識的淡薄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政治責任,政治責任是基本,如果無法對基本負責,就好比修樓不修地基一樣危險。一些公務員不能牢記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為了個人利益出賣國家或者公眾,政治責任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雙豐收”,個人利益永遠不能逾越大眾利益、國家利益。二是缺乏法律責任,“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辦事”都是對法律責任最好的詮釋。然而,一些公務員無視法律的權威,利用自己的權力與職務之便,做出違法亂紀超越法律范圍的事情。三是對行政責任的理解不足。行政的目的是為了取得全社會的認同。但是惟上是從的普遍現象讓許多公務員在行政時只顧上級與領導的看法,而忽視了大眾的利益訴求。四是缺乏道德責任,道德即本心,是一種軟約束,因為道德責任不受法律的約束。面對金錢與利益的誘惑,很多人在這方面鉆了空子。
三、對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
市場經濟追求自由公平的競爭,不受制度與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經濟可以最大限度地自由發展。市場經濟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為個人平等競爭奠定了制度基礎,加速了我國現代化的進程。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在發展的過程中其弱點也漸漸暴露出來,市場經濟利益至上的特點加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蔓延,部分公務員受到這些腐朽主義的影響陷入了金錢至上的誤區,為了一己私利“明知不可而為之”,觸犯國家法規,做出違背道德與法律的事情,貪污腐敗現象屢屢頻發。
(二)監督機制不夠健全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從事物的性質來說,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正如孟德斯鳩所說,權力的約束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權力,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約束不能只依靠軟方法,也要依靠國家和監督機制的強制約束。公務員自身的理想信念動搖時,監督機制的作用就得到凸顯,我國國家公務員監督體系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監督的實質在于監督公務員能否在我國的法律范圍內處理行政事務。我國目前在監督機制方面存在一些尷尬的問題,機構內部之間的監督容易傷害同事之間的和諧關系,上級對下級的監督難免過于威嚴而失去親和力,下級對上級的監督又因為下級的懼怕與軟弱無法真正起到作用,種種問題都使得我國已經建立起的監督機制在實際中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力。
(三)道德教育建設不足
將公務員的行政行為限定在正確的軌道上,需要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的作用。法律是外殼與框架,道德是內核,道德教育建設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長久的。道德公務員的教育培訓大多流于表面,脫離實際情況,無法深入的提高公務員的道德素質。許多公務員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都只是形式上的功夫,課上學一學,課下就忘記。我國傳統道德建設的原則是按照社會主義的大原則與大方向,通過講課或說教的方法進行道德教育與宣傳,形式乏味,參訓人員無法提起熱情進行學習,道德教育的作用會由此弱化。
四、加強我國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
(一)國外經驗
國外發達國家現代化程度高于我國,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工作較為完善,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
1.法制建設和制度建設
西方國家在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發展最突出的方面就是擁有一個完備的反腐敗法律體系,這個法律體系的建立,起源于英國。早在1889年,英國首先制定了《公共機構腐敗行為法》,1906年制定了《防治腐敗法》,1916年又做了重要的補充。英國制定的這三部關于反腐敗的法律,對于公務員職業道德立法的起源起到了重要的開啟作用。這個反腐敗法律體系建立之后,其他各國如美國、芬蘭、韓國等,都開始從立法角度,對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展開了更全面的探索。公務員正確行使權力是在法律和制度完善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的。
2.動態研究方法與追蹤調查結合
西方國家在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方面的研究是動態的,一旦公務員在職業道德建設方面出現了問題,國家就會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追蹤調查,以尋求出現問題的原因并及時糾正。動態研究方法與追蹤調查的結合,就好比給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這個問題裝上了“追蹤器”,出現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避免了因為日積月累而使得問題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無法解決的局面。
(二)國內思路
1.完善公務員的職業道德規范
首先,應該建立健全我國的市場經濟,“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歸根結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的實際關系中一一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觀。”市場經濟對于公務員的價值觀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第二步就是要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作為我國國家公務員,要不斷思考自己所做出的一切關乎道德的行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人民大眾的利益為自己行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學和思完美的結合,公務員才能自發的在內心形成積極向上符合主流的職業道德觀念。
2.強化監督機制
美國著名法哲學家波登海默指出“那些被視為是社會交往的基本而必要的道德正義原則,在一切社會中都被賦予了具有強大力量的強制性質。這些道德原則的約束力的增強,是通過將它們轉化為法律規則實現的應當遵守的道德原則,必須法制化才能得以切實貫徹。”監督需要內外部監督的結合才能起到發揮監督的真正作用。在內部監督方面,同級的監督容易受到人情交往的影響。這時需要一個外部力量,一個獨立的監督機構來實行有效的監督。首先這個獨立監督機構不隸屬于任何行政部門,應被賦予相應監督的權力;其次還應該提高其地位,有自己獨立的經濟預算,不依賴被其監督的部門,并與其地位平等。在外部監督方面,應該積極發揮人民監督的重要作用,單一的內部監督作用是遠遠不夠的。由于我國國家公民人數眾多,公民無法從各方面參與到國家事務中來,所以在我國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程度相對來說并不高。但是這并不表明在行政環境凈化的過程中可以忽略人民大眾的監督作用。只有人民點頭,公務員的事業才算是合格的,因為公務員執政的一切出發點都源自于人民大眾。人民群眾的監督就好比天上的星星,密集而廣泛。應該拓寬人民大眾監督的渠道,使得人民有處可尋。
3.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道德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環境所體現出的內涵是不一樣的。積極的社會環境會造就積極的道德價值取向,相反,消極的社會環境所產生的價值觀一定也是負面的。社會環境與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他們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為我國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培育健康的土壤。
結語
總之,我國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發展前景還是十分光明的。首先要完善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機制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強化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北京:中共中央辦公廳,2016.
[3][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上海:商務印書館,1961.
[4]黃娥嬌.國外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實踐對我國的啟示[J].延邊黨校學報,2014(4).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肖靜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