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實效性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職業道德與法律逐漸走入中職學校的課堂,成為每個學生的人生必修課。培養具有較高職業道德與法律修養的中職生,就必須提高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的實效性。本文立足于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的現狀,對如何提高實效性展開討論,主要涉及中職學校的教育現狀和解決途徑兩個方面。
關鍵詞中職學校職業道德法律教學實效性途徑
1職業道德與法律現狀分析
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中職學校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問題,這種教學行為普遍存在于實際課堂中,根據問題類型不同可以分為學校觀念、教學形式、考核手段等。實際中職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的不當教學使得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加大。下面對問題的類型產生及原因具體展開論述。
1.1學校觀念有誤
大多數中職學校認為,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在本質上而言并無太大用處,只是浪費學時,對學生的作用有限,而且還得有專門的教師來上課,成本和時間上都不允許。實際上,這種觀念并不正確,學校忽略了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就等于無法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技師。一個只懂得專業技能和專業課程的技師,不懂得基本的職業道德與法律知識,雖然會有所突破,但是一旦出現利益的誘惑,很容易誤入歧途,觸犯法律。總而言之,這種觀念,在培養一個具有專業技能和高素質職業道德與法律知識的技師時是非常不可取的。
1.2教學形式單一
調查顯示,有些中職學校在進行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時,形式太過單一,上課的教師只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且在教學時也不能抓住重點,忽略開設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教師在進行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時,無法根據學生實際了解狀況開展教學內容,對知識點的單純講解也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是需要通過重重案例來反映事實的真相的教育,而不是通過了解知識點就可以達到避免職業道德有缺陷與違反法律的目的。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內容,不了解教師想要傳達的觀念與思想,也無法用新的職業道德與法律來自我要求,這是很失敗的教學。學生在學校學習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同時,為其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尤為重要。中職生在步入社會以后,不僅要有專業的、過硬的技能,而且自身的文化素養也不能落后,思想觀念要跟上時代的發展。開展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是讓中職生更好地生存,而不是束縛,這才是這門課程應該達到的目的,也是開設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1.3考核手段單一
在中職院校中,對于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考核可能只是采用統一的試卷考核的形式,來判斷中職生是否了解到相關的職業道德要求與法律。但是,這種考核手段存在著很大的弊端,這種以試卷來辨別能力的方式,只是給了中職生心理上的界限,而不是實際認知的接受,缺乏真實性與針對性,學生遇到現實問題時仍然無所適從。教師給自己學生傳達的觀念應該是:在法律規定內兢兢業業地工作,不違背職業道德、辛苦工作。這樣才可能培養出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員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
2提高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措施
上面已經對中職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問題的類型進行了大致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職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根據以上信息以及中職學校實際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2.1轉變觀念
中職學校在開設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課程的時候,應該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對于此課程的重視程度,應該意識到開設這門課程對于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而言,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學校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是在源源不斷地向社會輸送技術型人才的同時,要保持技師自身的純潔性和道德性。開設這門課程就是要在學生心中形成職業道德觀念,用職業道德約束自身行為,用法律準則規范自身從業行為,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學校改變觀念是第一步,其次是教師改變對這門課程的觀念。教師在進行授課時,應該考慮到學生實際的需求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教授的內容隨著學生興趣的轉變而有所側重。教師在進行教學中,應隨時隨地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把握好學生喜歡和不喜歡、了解和不了解的內容,因時因地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最難能可貴的是,教師逐漸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和習慣。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應改變以往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同時結合實際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中懂得如何保證自身的職業道德和遵守法律的內心道德觀念。只有職業道德上沒有污點的技術型人才,才能在發展自身技能的同時,提高主體意識,培養創新觀念,為自身的發展奠定良好的職業基礎。
2.2轉變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的教師在進行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時候,要注意不能選擇傳統的授課模式,要在學生中間積極地啟發和讓同學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去探索、質疑,切身實地地考慮如果主人公變成自身,會是怎樣的選擇。教師轉變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是如何產生并且發展的,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教師要認真思考如何開展教學內容,去吸引學生的目光、更好地展開教學,從而鼓勵學生將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例如,在講授“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展開以服務和奉獻為主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帶領學生進入社區或者村鎮,切身地幫助群眾解決問題,關愛老人。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選擇是進社區還是進養老院或者其他的志愿服務機構,真真正正地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價值的實現,讓學生感受到服務和奉獻帶來的成就感。
2.3豐富考核機制
對上文中提到的考核手段單一的問題,解決方案是豐富考核機制。教師在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考試下,還要對平時學生的表現進行考核。因為衡量一個學生職業道德是否合格,是否遵紀守法,單憑考試考核是不全面的。社會存在著隱性犯罪分子,這種人大多數有著良好的外表、過硬的職業道德且熟知各種法律條文。課程教學重在鍛煉精神、塑造靈魂、健全人格,通過單一的考試并不能反映出效果。其次,考核的作用是反映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檢驗學生學習效果,一張試卷根本無法反映一個學生的水平和能力以及潛力。要想全面、客觀地考查學生的職業道德與法律修養,就要從學生日常的表現入手,以日常生活為根基,在此基礎上,進行各項內容的考察。對職業道德與法律水平的考核,必須建立在一個客觀、全面的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多個方面、多種層次、不同角度的考察,反映出這個學生真正的想法和水平。最后,想要構建一個科學的考核機制,就需要了解考核的重要性。提高中職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的實效性:首先要實際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其次才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就如同中職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大綱要求的那樣,日常的表現、學習成果的展示、考試成績、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等都是教學評價考核的主要內容。中職學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考慮到大綱的安排和要求,實事求是,保證全面的評價學生。教師在平時對學生的考核,不但要設計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內容,還要重點考核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實際掌握程度,紙上談兵是最不可取的。
3總結
綜上所述,提高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實效性,對于轉變當下中職學校學生自我價值導向的意義是巨大的。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中職生、培養面向社會需求的中職生,是開展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最重要的價值。對于提高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的實效性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不斷地改進方法、推動發展,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中職生。
參考文獻
[1]王為群.如何提高中職學校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7(7):169.
[2]高黎明.如何提升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實效性[J].好家長,2016(33).
作者:干朝輝 單位: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